“迷你基”遭遇密集清盘 清盘债基占三成
2021-04-30 13:42:44 来源: 国际金融报

近年来基金行业马太效应明显,且成为一种常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没有强大的品牌力和优异的业绩回报,很难吸引到资金的关注。

今年以来“迷你基”遭遇密集清盘,债券型基金约占所有清盘基金的三分之一。其中,不少基金成立不满一年,就无奈进入了清算程序。

在基金密集清盘的同时,今年基金的发行也并不那么顺利。遇到新基金发行困境的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资金有越来越流向头部机构和头部基金经理的趋势,公募基金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清盘债基占三成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4月29日,4月份共有47只(A/C份额分开计算)基金清盘,2021年以来,共有125只基金清盘,清盘基金数是去年同期的2.6倍。多数基金的清盘原因是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今年以来,清盘的基金中,债券型基金有27只(A/C份额合并计算),约占所有清盘基金的三分之一。

4月28日,上投摩根基金发布公告称,上投摩根岁岁益定开债券型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为维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根据基金合同约定,基金将依法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审议。

从收益率来看,2021年以来上投摩根岁岁益定开A净值下跌2.1%,2020年该基金净值增长1.42%,跟同类基金相比业绩不佳,排名偏下游。

景顺长城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前海开源3-5年国开债、博时弘盈定期开放混合均于4月29日进入清算程序。

清盘基金中,有12只基金成立不满一年,就无奈进入了清算程序。其中,不乏今年业绩表现居于上游的基金。

比如,景顺长城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于2020年9月成立,历时7个月就进入了清算程序。其实从业绩表现来看,景顺长城中债3-5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A和C在2021年以来基金净值增长分别为8.53%、11.45%,在债基中收益并不低。大成彭博巴克莱政策性银行债券也于今年3月份清盘,成立不满一年,今年以来净值增长1.6%。这两只在同类基金中表现排名靠前,也难逃这轮“清盘潮”。

人保鑫选双债成立十个月就走入了清算程序。自2021年初以来,人保资管旗下已有人保添利9个月定开债、人保利璟纯债、人保鑫选双债三只债基清盘。

此外,兴银合富债券、长城泰丰纯债、招商长三角地方债ETF、创金合信核心价值等多只基金均成立不满一年就陷入清盘的“泥沼”。

“熊市或赚钱效应较低的市场,基金清盘激增是常态,最近可比对象如2018年。2019和2020年两年牛市之后,2021年信贷持续收紧导致市场赚钱效应弱化,净值下滑或者规模缩水厉害,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赎回基金,净值跌到清盘线也会被迫清盘。很多权益基金亏钱导致权益基金清盘数量激增,而货币基金规模大增,债基短期清盘占比高,更多源于通胀等短期市场大波动下影响债基出清,债基基本会随着股债的跷跷板效应在未来走好。”玄甲金融CEO林佳义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长姚杨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过去几年中,以各级银行为代表的机构资金大量助推了债券型基金的快速发展。由于中小银行专业性的部分欠缺叠加公募基金的税收政策优势,许多银行选择以委外的形式将资金交由公募基金公司管理,甚至不乏部分机构“包养”某些债券型公募基金的情况存在,导致过去几年公募基金大量储备债券基金壳资源,供机构客户投资选择。但是随着资管新规的推进及监管政策的变化,对于机构客户投资占比要求不断细化提升,且银行端资金来源也发生调整,叠加导致许多公募债券基金“壳资源”价值大幅下跌。对于手握大量壳产品的基金公司特别是大型基金公司而言,维护壳产品的价值已极为有限,但牵涉成本及精力并不少,选择主动清盘不妨为理性选择。

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一边是基金密集清盘,另一边基金的发行也并不那么顺利。

4月19日,富安达基金发布公告称,旗下富安达双擎驱动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合同规定的基金备案的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是4月份第四只募集失败的基金。此前,募集失败的还有中融安泰一年持有纯债、九泰盈丰量化和财通丰颐12个月定开。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9只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募集失败。其中,1月和3月份均仅有一只基金发行失败,而2月有3只基金无法成立。

截至4月29日,本月共有95只基金成立,数量约为3月份的一半。4月新成立基金份额为1236亿份,不足3月的二分之一,为2020年5月至今新基金发行份额的最低点。

不难看出,遇到新基金发行困难的多为中小型基金公司。绝大部分大型基金公司因为规模和影响力等优势,同时还有明星基金经理加持,拥有超强的吸金能力。而中小型公募基金想做起来越来越难,资金有越来越流向头部机构和头部基金经理的趋势,行业马太效应凸显。

业内人士认为,马太效应是优胜劣汰的结果,在基金行业会成为一种常态。在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没有强大的品牌力和优异的业绩回报,很难吸引到资金的关注。

“马太效应对一个行业发展是好事情,同时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优胜劣汰下,适者生存,驱使基金公司在竞争中不断变强,让基金行业诞生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头部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让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有利于为投资者创造更多的价值。”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

姚杨认为,近年来行业马太效应明显,不仅发生在头部公司和中小公司的吸金能力差异上,而且同样是头部知名大公司,不同基金经理、不同基金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及存续规模也差异巨大,市场资金特别是散户资金还是追逐“大公司+名产品”,如果没有强大的品牌力、可观的业绩回报,很难吸引到资金的关注。如何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吸引力,是各家公司面临的现实和挑战。

责任编辑:zN_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