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让少年重新找回了陪伴、关爱和自我价值
2020-12-17 10:10:46 来源: 文汇报

一部非典型体育题材纪录片《棒!少年》近期成为口碑佳作。该片不仅在第十四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中获得业内认可拿下最佳纪录片大奖,它在院线上映亦感动了许多观众。

《棒!少年》讲述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贫困少年和“事实孤儿”,在北京市郊的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棒球队的故事。与令人热血沸腾的体育题材纪录片不同,《棒!少年》更多聚焦少年们在爱心棒球基地和贫困家乡的平凡生活场景,在克制中彰显着人性的温存与希望。“真心希望棒球可以带给他们快乐,弥补内心的缺失,获得生存的能力和尊严,有更多的人帮助和关照他们的成长。”导演许慧晶在自述中表达了拍摄影片的初衷。

体育,让少年重新找回了陪伴、关爱和自我价值

刚进基地的马虎,是个上课吃粉笔、吐口水,成天打架的“刺头”。父亲常年打工不回家,后妈不管他,马虎的功课跟不上了……如果不是在棒球队中学会了纪律与自控,可能“出门就是一流氓”。《棒!少年》中的少年很多都像马虎一样家徒四壁。棒球并非他们主动选择的兴趣爱好,而是在困窘中的希望和出路。

马虎错过了棒球最佳启蒙年龄,但前中国棒球国家队队长孙岭峰还是将他收入门下。“这些孩子就是我们的窗口”孙岭峰说。其实从身体素质和运动天赋来说,大多数进入爱心基地的孩子长期营养不良,都是不合格的“运动员”。但比起未来职业前景如何,爱心棒球基地的建立,更重在帮孩子们健康成长和建立完善的三观。正如孩子们每天训练时间为三个小时,除了赛场上的磨炼,纪录片中大量镜头都在讲述孩子们的吃穿住行,老师们如何用耐心教导和团队生活引导他们走上人生的正轨。“给予孩子们同等的机会和希望,比给予物质更重要。”

在爱心棒球基地,少年们重新找回了童年匮乏的陪伴、关爱和自我价值,体育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正如许慧晶所言,真正吸引他的是“人在困境的情况下所呈现的状态”。在不断的自拔与更新中,少年们终有一日能走出内心的孤独,为未来创造一片新天地。

比起崇拜成功,社会更需要包容失败和关爱弱者

《棒!少年》虽然是一部纪录片,却借鉴了故事片的剪辑手法,采用“双男主”的故事线。从剪辑到上映,许慧晶把片子剪辑了40多版。他将纪录片的后期剪辑比喻为编剧的过程,“好的电影肯定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同时又能让观众有所收获。我要去真正关注人,关注他们面对问题时所付出的努力,所寻求的改变。”

片中,当棒球少年被邀请前往美国参加世界顶级的少年棒球联赛时,很多人意料中最“燃”的冠军时刻并没有出现。那一场比赛中,少年们大败而归,镜头对准了痛哭不止的投球手小双。“机会还有很多。”马虎给他擦泪,小双却放不下自责,“机会只有一次!”小双父亲死于脑溢血,母亲生下孩子之后就离开了家,家里养不活两个孩子,小双的双胞胎哥哥就被送走了。许慧晶回忆第一次拍摄,小双眼神里的忧伤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这种忧郁也和马虎横冲直撞的个性形成了鲜明反差。在爱心基地的日子里,小双从怯懦少年逐渐建立勇气,但比赛失利后,二伯罹患胃癌,他又逃回了家……小双能重返赛场吗?他的命运让无数观众牵挂。

“我想以纪录片搭建一个不同群体间沟通的桥梁……真正的能帮助到一些人,而不只是呈现问题本身。”许慧晶表示,比起一天比一天坚定自信的马虎,小双摇摆不定的性格,更能引起普通人的共鸣。而《棒!少年》聚焦少年们一次次挫折的深意也正在于此:比起对成功的崇拜,社会更需要对失败的包容与对弱者的关爱。记者 吴钰

责任编辑:zN_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