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热门:在公共场合拍照应该具备的自我修养
2023-06-15 19:27:11 来源: 腾讯网

01

这两天关于偷拍的话题说得沸沸扬扬,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说一件我自己经历过的事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7年深圳马拉松,我给再见姐当私兔,因为不用冲成绩,所以跑步的时候带上了手机。结果跑到十多公里的时候,遇见前面有一个女跑者,穿着一条蛇纹的压缩裤。

那时候的我还没有这么社恐,从来没见过这种造型的裤子,特别想拍下来,于是我冲了几十米,跑到她身边并排的时候,问了一句:“你好,我觉得你的裤子特别有意思,我能不能从后面拍一张你裤子的照片?

这位女跑者同意了我的请求,于是我退到她身后,拍了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至今都存在我的手机相册里,但是我从来没有在自己公众号或者朋友圈里公开发布过。因为我知道,别人只答应了我拍摄,没答应我公开发布。

02

讲这个例子的原因,是想告诉喜欢拍照的朋友,你应该有一个原则:拍人的时候,尽量要征得别人的同意。

很多人去西藏的时候喜欢拍人像,拍喇嘛,拍老人,拍姑娘,拍小孩,我去过那么多次西藏,甚至在那边都住过一段时间,但是我极少拍陌生人,都是拍风景,拍建筑,拍动物。

拍过的所有孩子,都是我自己的学生,而且是给他们说清楚了之后才拍的。

因为我始终觉得,你看见一个很有意思的路人,如果你悄悄地拍了,不管你拍完是否跟人说一声,都是不礼貌,如果你先打招呼再拍,对方就不会有你想要的那种自然感,不反复几次基本上没办法拍出你想要的效果,与其这样,干脆不拍。

我曾经看过一张照片,一群摄影师拿着相机,在很近的距离围着一位藏族老人拍照片,老人脸上已经能看出愤怒、恐惧、不耐烦的情绪,但是摄影师们还在围着,很讨厌。

所以我挺诧异那些在西藏拍摄出完美路人人像的摄影师,不知道他们的操作流程。我只知道我认识的摄影师,拍得好看的照片全是事先商量好的模特。

我觉得这不是一个“是否用于商用”的肖像权问题,这是你是否尊重被拍摄者的问题。

对自己严苛一点,总比别人来严苛对待你要好很多

03

因为手机镜头的普及和优化,这些年看过的新闻越多,我越来越注意自己的拍照方式和手机使用方式。

曹操的儿子曹植曾经写过一首《君子行》,里面有四句是这样的:“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意思是一个人应该尽可能地让自己不要处在被人怀疑的位置,瓜田不要去提鞋,李树下不要去整理帽子,免得被人误会你偷瓜偷李。

这四句诗后来被人总结为一个成语:瓜田李下。

我这些年来不管在街上还是景区,拍照的时候我都尽量避开人,即便是牺牲了画面的构图,我也尽可能把镜头抬高,只拍建筑和风景的上半部分。

曾经有人在朋友圈嘲讽我,说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自拍”,我虽然有点反感这种定义,但是还是很耐心地解释:我只有发自己的照片,才是最不会引起纠纷的。

04

尤其是在地铁上,我基本上时时刻刻都是注意手机镜头的位置,拍摄的时候不要拍到别人的脸,不拍摄的时候不要引人误会。

如果我要告诉朋友我到哪里了,我肯定是把镜头拉近只拍地铁车厢门上方的站牌显示屏(主要是我和紫雨之间放鸽子次数太多,彼此已经没有了信任感);如果我要告诉朋友车上人很多,我都是把手机镜头放到腰间,从上往下拍脚,然后让朋友看地上的脚有多么密集。

坐上行扶梯时,如果前面有穿着裙子的姑娘,我一定会马上把手机放到自己的兜里;站在车厢里的时候,如果前面的座位上坐着穿低胸上衣的姑娘,我要么转身,要么把手机收起来。

我坐在座位上,前面站着姑娘,我如果不玩手机,拿在手里的时候一定是把屏幕方向对着别人,这样我是不是打开了摄像头,所有人都能一目了然。

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不给自己制造麻烦。

我绝对承受不了别人误会我偷拍、然后在公共场合大声斥责我“你为什么拍我”,这种尴尬对我来说,就是妥妥的社死。

宁愿被人打死,也不愿社死,真的。

05

我做了近十年的新闻,除了新闻敏感性之外,对“隐私”和“传播”两个词特别敬畏,包括自己的隐私,也包括别人的隐私。

我经常看见网上有人发陌生人的照片,说:“如果影响到你了,请联系我删除。”

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掌握这么两个原则:不知道该不该拍的时候,你就不要拍;不知道能不能发的时候,你就不要发。

但凡你犹豫了一秒钟,那就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这种事情不应该做。

我这些年来其实很烦那种小视频,不管别人多难受、哭得多伤心,拿着手机怼上去就开拍,拍完还发到网上,“一不小心就火了”。

有时候我宁愿这种视频是事先商量好的摆拍,这样还稍微好受一些。

我常常在想,要是我在痛哭的时候别人拿着手机拍我,我可能会当场暴怒的,也许不会上手就把他手机砸了,但是肯定会破口大骂。

推己及人,我自己是这样的态度,别人应该也会有这样的态度。

不拍这张照片,不拍这个视频,你的人生就过不去这道坎了吗?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