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昌:李渊第7子,册封汉王,被李世民处死
2023-06-12 10:40:09 来源: 腾讯网

李元昌:李渊第7子,册封汉王,被李世民处死

643年,唐军闯入汉王家里,勒令李渊第7子自尽。李世民:“老弟,皇兄想给你一条活路,无奈大臣不同意。”李元昌被杀,咎由自取,自食其果。

626年,李世民抢先下手,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旋即,唐军来到东宫、齐王府,将10个侄子全部处决,以绝后患。


(资料图)

玄武门之变,兄弟自相残杀,李元昌此时才8岁,丝毫感受不到危险。李元昌是李渊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孙贵嫔,地位很低,对李世民构不成威胁,也没必要为难他。

李世民当了皇帝,便分封兄弟、宗室,李元昌改封“汉王”。此前,李元昌3岁时李渊封“鲁王”,如今地位高了一档:“汉王”是第一等王爵。

按理说,李元昌应该感谢李世民,感谢皇兄恩宠,但矛盾很深。李元昌遗传了李渊的优良基因,私生活比较乱,甚至还霸占当地官员的妻妾,索要财物。

弹劾奏折纷至沓来,李世民很生气,便斥责李元昌,让他注意个人形象,不要给皇室抹黑。谁知,李元昌不领情,还怨恨李世民多管闲事。

李元昌看来,李世民可以霸占李元吉的媳妇,不顾伦理纲常,自己对部下妻妾无礼又有何不可呢?皇上可以任意胡来,王爷就不能“犯禁”吗?

如果只是单纯抱怨,李世民也懒得理他,但李元昌不知好歹,非要去触碰李世民的底线与软肋,只能自找灭亡了。

李世民靠政变继位,他的儿子李承乾也想效仿。李承乾是太子,但身体不好,腿脚不灵便,李世民更加宠爱文采飞扬的魏王李泰。

李泰身边聚集一帮文官,整天为他制造“机会”,鼓动李泰夺嫡。李泰平日所使用的礼仪,与太子没什么区别,甚至比太子还要强一等,李承乾颇有怨气。

父亲宠爱,大臣拥戴,李泰也有了夺嫡之念,对兄长李承乾傲慢无礼,两人剑拔弩张。此情此景,与李建成、李世民当年的博弈,何其相似。

李元昌知道李承乾的痛苦,便寻找机会与太子会面。642年,李世民召李元昌来长安团聚。李元昌则频繁出入东宫,与李承乾、杜荷(杜如晦儿子)、侯君集等人策划行动方案。

李元昌愿意作为内因,并让自己亲兵接受东宫指挥,但有一个条件:“皇上身边有一位善于弹奏琵琶的妃嫔,他日你当了皇帝,把他赏赐给我就行了。”

参与“夺嫡”,李元昌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李世民的一位妃子,真不知道他是什么想的,如此高风险的行动,回报未免太低了吧。英雄难过美人关,说的就是李元昌吧。

《旧唐书》记载:“愿陛下早为天子。近见御侧,有一宫人,善弹琵琶,事平之后,当望垂赐。”

别说是一位妃子,就算李世民全部的妻妾,李承乾都会答应,一旦自己能顺利继位的话。可惜,李承乾小瞧了李世民,他还嫩了一点;李世民不是李渊,瞬间就将政变扼杀在萌芽之中。

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参与“谋逆”的相关人员都应该处死,甚至是株连九族。李世民可以杀李建成、李元吉及其10个儿子,但不想杀李元昌,否则自己很难办。

李承乾是他宠爱的儿子,杀了李元昌,李承乾也应该被处死,否则怎么向天下交代,怎能树立起良好君王形象。廷议上,李世民希望免罪,废除王爵,让李元昌闭门思过。

高士廉、李绩等大臣不依不饶,执意要求杀了李元昌:“汉王举动,比燕王刘旦还要过分。皇上要是宽容,难保其他人不会效仿,到时汉朝七国之乱重演。”

大臣施压,群臣纷纷跟着高喊,让皇上秉公办事。李世民无奈,只好派人去汉王府上,勒令他自尽,年仅25岁。李元昌的家产全部充公,妻妾则纳入后宫,也是输家。

李元昌被杀,李承乾问题就棘手了,究竟杀还是不杀?此时,高士廉、李绩都不说话,让李世民左右为难,一旦你自己下令放个人,岂不是打脸了?

关键时刻,来济很聪明,劝谏皇上:“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李世民大喜,当即顺水推舟,废李承乾为庶人,保住了儿子性命,但李承乾闷闷不乐,很快就病逝。

李元昌为了一位“琵琶女”,卷入李承乾事件而被处死,家产充公,纳入后宫,也是可悲。李泰也得不到好处,李世民最终选择了一向低调的李治,却无形中便宜了武则天。

参考书目:《旧唐书》

关键词:
责任编辑:zN_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