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热讯:韩国申报文化遗产,事后才发现不是自己的,这是怎么回事?
2023-02-09 10:44:01 来源: 腾讯网

近几天,一则“韩国文化遗产厅已经注销银质梨花纹花瓶的文化遗产登记”的消息再次引发热议,甚至很多韩国网友还留言:很丢人,不过现在取消也是理所当然的,错的地方还得改正。

韩方此次主动撤销文化遗产登记的原因,是因为这个纹花瓶底部刻有“小林纯银”四个字,已经被确认为是由日本东京小林钟表店设计打造。

正是这场文化登记乌龙事件,也引起了网友对韩国“文化剽窃”黑历史的群嘲。


【资料图】

“银质梨花纹花瓶”撤销登记始末

2009年,韩国文化遗产厅申报登记文物“银质梨花纹花瓶”。

给出的理由是:梨花是朝鲜李氏王朝的王室标志。“银质梨花纹花瓶”最初被发现时,韩国政府认定这个瓶子是由1910年前韩国王室的官方工坊制作而成。

奇怪的是,在后来对文物的研究中有人发现,瓶子底部刻有“小林”“纯银”的字样,一看就是某种标志。

不过,韩方还是执意为“银质梨花纹花瓶”进行文化遗产的登记。依据未经证实的消息称:韩方觉得“小林”的字样不能代表这个瓶子就不是韩国王室遗物,可能是韩国王室花钱请人为其制造的。

当这件事情闹大之后,日本方面给出确凿证据,证实“银质梨花纹花瓶”是由日本东京著名工艺商店“小林钟表坊”独家设计制造。

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韩方主动撤销对“银质梨花纹花瓶”的文化遗产登记。

按理来说,这的确是韩国文物部门的失误,没有弄清楚文物的具体来历就盲目申报。

可是,鉴于韩方在此前的“黑历史”,各个国家的网友对其讥讽道:这是韩国人的惯用伎俩;小偷,专偷文化等等不是太好听的话。

其实,不能怪网友们群情激愤地讥讽韩国,实在是这个国家对传统文化、文物太过“执著”,逮住有点年代的东西都去申请文化登记,或干脆申遗。

关于这点,相信我们最有发言权了。

韩国历年申遗与相关“文化混淆”事件

2005年前后,韩国政府向联合国申请了一项名为“江陵端午祭”的传统节日。

亚洲很多国家都过端午节,其渊源与中国都有密切关系。但是,各国过端午的习俗不一样,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在1967年之后才得到逐步重视的。

现在的江陵端午祭与中国端午节的最大区别是在节日这几天,韩国民众会载歌载舞,举行各种祭典、假面舞剧;包括农民乐舞比赛、打秋千、摔跤、跆拳道比赛、足球赛等1000多个相关文娱节目。

因此,韩国江陵端午祭的确脱胎于中国的端午节,其内容和形式与中国端午节大相径庭。

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江陵端午祭前后长达三个月,时间不局限于端午节这一天。

中国的端午节于2009年成功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本质上就与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产生了区别。

但因为“江陵端午祭”的日期定在了五月初一,导致韩国上下始终不承认这一点事实,反倒打一耙,说中国人眼红韩国传统节日能成功申遗,这才是最令中国人气愤的关键点。

此外,1971年,一位名叫安浩相的韩国学者强调孔子有着东夷血统,韩国人是东夷族的后裔。

其他韩国在野史学者还提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观点,例如:高句丽、百济、新罗在中国大陆(内陆);汉字起源于古朝鲜发明的篆字。

如果硬要和韩国人掰扯,简直说上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正因为韩国人特别强调孔子拥有东夷血统,他们在2006年想为“释奠大祭”进行申遗。

所谓的“释奠大祭”,是韩国人通过祭拜包括孔子在内的多个中韩圣贤这一文化活动向联合国进行申遗,但最终未能成功。

2021年,一则“韩国人又要申遗中国结”的消息遭到全民热议,连不少权威媒体都转载这一消息。

事情的起因是在韩国文化遗产厅官方网站介绍中,他们把这种酷似“中国结”的编织工艺品称之为“绳结”。

在介绍里有这么一段话:“绳结”的编织和染色方法是从三国时代从中国传入韩国的。

这么一看,好像没什么特别大的问题。不过,引起争议的是一张出现在韩国社交媒体上的“绳结”宣传图。

韩国官方网站明确表示这种绳结是从中国传入韩国的,但社交媒体上的这张宣传图却对此只字不提。

于是许多中国留学生义愤填膺地指出了这张宣传图的错误,却反遭韩国网民的“围攻”。

韩国网友和大学生口口声声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分时间和空间共有的,中国人都很小气,因为东亚历史存在着文化共享现象。

按照韩国网友的说法,不管是不是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被拿来共享,任由韩国、日本等其他亚洲国家进行申遗。中国人不同意的话,那就是我们小气,不懂得文化共享。

这么一顶大帽子扣过来,简直让人无力招架。

除此之外,在近几十年里,最令韩国上下心心念念的一个申遗项目,就是“金属活字印刷”。

稍微有点常识的他让你应该都会了解,“活字印刷”最早起源于中国北宋。

小学课本上明确写着:中国北宋年间,一个叫毕昇的发明家发明了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但韩国始终不同意这一说法,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明:金属活字印刷术起源于韩国

2009年,中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潘吉星出席由韩国举办的东西方印刷史国际会议时,他拿出了温州博物馆馆藏的世界上现存最早活字印刷品《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这件作品印刷于1103年,比韩国人提供的证据《南明泉和尚颂证道歌》早136年。

因此,抛开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咱们更要提防近几年韩国人刻意混淆中华传统文化的做法。

如果仅让他们申请了一些模棱两可的文化遗产项目,还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但若是把整个中华文化混同于亚洲文化,甚至与韩国扯上关系,那才是真正的损失。

正如专家所言:韩国土地面积小,文化遗产相对较少,他们不可能去剽窃西方国家传统文化,算来算去只能紧盯着中国,把中华文化化为己用,当作自己的文化推广出去。中国文化遗产项目比较多,我们千万不能按照韩国的节奏走。

现如今,我国每年在文化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就多达600多个。

截至2014年,中国有30多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数量居世界之首,这是我们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

若一个国家把他国的什么东西都“据为己有”,这恰恰是对自己民族自卑的表现。

当不成强盗,难道就能当小偷吗?

在中华文化圈的辐射下,整个亚洲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引以为傲的本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都是同根同源。

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自古以来一直深深地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骄傲。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更好地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尊心。只有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才能让华夏文化一直传承下去。

正因为韩方历年对他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混淆,共享”,才让此次“银质梨花纹花瓶”事件引起群嘲。

毕竟,不是你的,怎么抢都都抢不走!

参考文献:

[1]戚岩竹,沈家琪.韩国非物质文化申遗热的冷思考[J].传承,2014(07):144-145. DOI:10.16743/j.cnki.cn45-1357/d.2014.07.003

责任编辑:zN_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