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要闻:“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岳飞为什么必须死?
2023-01-30 19:25:23 来源: 腾讯网

公元1142年除夕(绍兴十一年),在大理寺诏狱内,岳飞坚定地坐在刑具上。面对即将实施的“拉胁”之刑,他并不是很在意,他的思绪早已飘到京、洛之间,继而直冲黄龙府,一雪“靖康之耻”,可惜已经没有时间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功勋卓著的岳少保为何壮年身死?汴京、洛阳的人民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却被十二道“金字牌”强行勒令班师,十年抗争功亏一篑,意欲为何?

一切还得从岳飞的性格说起。

一、刚直的性格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也就是今天河南省汤阴县人。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岳少保也不例外。“少负气节,沈厚寡言”,靖康之耻涤荡了年轻人的灵魂,纷纷以雪耻为己任。宋高宗赵构即位后,岳飞上书力主北伐,书中还希望皇帝能亲率六军北渡黄河,击溃金军,最终以“越职”被罢官。此时岳少保正值年轻气盛,也明显可以看出他的急性子和直肠子,一上来就让皇帝御驾亲征,丝毫不考虑回旋的余地。刚直不阿的性格在初入政坛期间就让自己吃了憋,后续历史的发展也因其性格导致物是人非,最终为自己的身死埋下伏笔。

两宋之际,中原板荡,荆楚群盗蜂起。“攘外必先安内”,征讨各处盗贼给岳少保提供了施展谋略的大舞台。从中原到荆楚,从伊洛到襄汉,岳飞就像救火队员一般,东征西战,扶持着刚建立的高宗政权。高宗也一路给岳飞加官进爵,平定荆楚大地后,岳飞“加检校少保,进封公。还军鄂州,除荆湖南北、襄阳路招讨使”。

宋金对峙

张俊,南宋初年和岳飞、韩世忠并称抗金三大将。随着抗金战争的深入,张俊和岳飞产生嫌隙,且在不断扩大。岳飞虽战功赫赫,但职位仍在张俊、韩世忠之下。金人进攻淮西,原本是张俊的辖地,金军势锐,张俊不敢进攻,岳飞闻讯,“闻命即行,遂解庐州围,帝授飞两镇节,俊益耻”;杨幺割据洞庭湖,朝廷将领均不能平定,岳飞平定后,“飞献俊、世忠楼船各一,兵械毕备,世忠大悦,俊反忌之”;等到韩世忠与秦桧有矛盾,张俊与岳飞谋分韩世忠的军队,岳飞不同意,因为之前的矛盾,张俊由此产生了陷害岳飞的想法,“俊于是大憾飞,遂倡言飞议弃山阳,且密以飞报世忠事告桧,桧大怒”,成为谋杀岳飞的元凶之一。

抗金三大将之张俊

岳飞在抗金三大将中年纪最小,打仗最勇猛,出生入死,由一介平民以军功进入朝廷,但对个人荣誉不是很重视,功劳都让给别人,以至于“世忠、俊不能平,飞屈己下之”,搞得韩世忠和张俊很尴尬。“幕中轻锐教飞勿苦降意” ,连岳飞的手下都劝他要珍惜荣誉,其一心只想学“靖康耻”,别无他求。

此处细想下:其一,岳飞自己打仗勇猛,甚至还在别人辖区内打胜仗,打赢了功劳让给别人,表面上赢得众人的喝彩,背地里可能都在骂其虚伪;其二,你四处越职打仗,全大宋都依赖你岳飞一个人,岂不是更显得韩世忠、张俊尸位素餐,无形中将自己与众人孤立起来;其三,在高宗眼中,大家各司其职,共同抗金,你岳飞频繁无视朝廷的安排,岂不显得朝廷用人无度,没给你更大的权力?

总之,岳飞的性格,不在乎荣誉,频繁的越职行为,成为其人生悲剧的内在原因。

二、功高震主

自建炎元年算起,至绍兴十一年止,十余年的南征北战,岳飞“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授枢密副使,位参知政事上”,拉起一支“岳家军”,自身文韬武略,手下猛将如云。金军统帅兀术有“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之言,更是得到了敌人的肯定。绍兴五年,岳飞再度抵达中原,《宋史·岳飞传》载:“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等到高宗诏岳飞班师回朝,“民遮马恸哭”“哭声震野”,试问皇帝赵构听闻此场面,还能相信这是赵家的天下?

岳飞多年坚持抗金,在民族大义面前无可厚非,其心中的苦楚委屈谁人明白几分?无论官职大小,岳飞数次辞官,以退为进,逼得高宗只能派人去劝慰。一次两次尚可,但多次以后,高宗内心肯定厌恶。

三、力主北伐

岳飞一生力主抗金,其北伐的政治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如果岳飞成功,当时的皇帝赵构何处?当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能从后世看到一个真实而惨烈的案例:明英宗朱祁镇“夺门之变”。

话说英宗御驾亲征,兵败土木堡被俘,远在北京的于谦带头拥立英宗弟朱祁钰为景泰帝,一年后,瓦剌也先将英宗放回,景泰帝将其软禁在南宫七年。景泰八年,趁朱祁钰病重,朱祁镇在大臣帮助下,重新登上皇帝位,将朱祁钰软禁于西苑,死后还给了一个恶谥“戾”。

夺门之变

绍兴五年,岳飞再度抵达中原,有相当的可能性光复中原,直捣黄龙,救回徽宗、钦宗,此举高宗如何不知?结合“夺门之变”的历史,同样作为一位刚刚品尝到权力滋味不久的皇帝,光复故土、家人团聚的目标都显得过于苍白。故而岳飞力主抗金,深为高宗忌惮。

四、卷入立储之争

自北宋中期以来,世上就流传着“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的传闻;在金人南下之际,时局动荡,赵氏王朝统治危机加剧,其政权合法性受到威胁。高宗即位后,为稳定政权,准备立太祖后代赵瑗(宋孝宗)为皇太子,如此一来,皇位便可重新由太宗系回到太祖系(斧声烛影),此举得到宰相赵鼎为首的道学派和元祐子弟组成阵营的支持,其阵营中就有岳飞。

宰相赵鼎

据《宋史》记载,绍兴八年秋,岳飞受诏见皇太子,出宫后高兴地说:“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两年后,在出征抗金前,岳飞还密奏“先正国本以安人心,然后不常厥居,以示无忘复仇之意”,国本即储君。后来高宗出于维护个人权威的目的,确保亲子继承的优先性,暗中指示秦桧支持赵璩为皇太子以平衡赵鼎集团势力,秦桧迅速走到朝堂之前。此前岳飞早已同秦桧有隙,加上岳飞是赵鼎集团的人,更是厌恶,欲除之而后快。卷入立储之争的岳飞,已陷入朝堂的政治漩涡,无法脱身。

五、阴谋的产生与实施

宋金谋求议和,兀术给秦桧明确,想要议和,必先除去岳飞。秦桧报告高宗,在高宗授意下,一场阴谋便产生了。由于《宋史》的编撰者是元朝人,水平本就不高,想用春秋笔法写此段,但细读起来,仍能看出端倪。

自确定诛杀岳飞后,秦桧纠结其党羽谏议大夫万俟禼(音墨其谢)、侍御史罗汝楫等人,诬陷岳飞战前临阵退缩,在罢官后指使部下张宪篡夺兵权,终于将岳飞下狱,关押大理寺。    

《宋史》:“岁暮,狱不成,桧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

纸上内容为何?秦桧手书一张小纸少保就死了?这张纸有大名堂。

此“小纸”为省札,是中书门下尚书省的文书,也就是宰相给下属的文书。从宋太宗开始,这些省札是需要经过皇帝备案的,当然有些小事情只是形式备案,但是赐死一位国防部副部长,难道不经过皇帝的许可?

我们从后续发展可以看出皇帝的态度。《宋史》:“凡傅成其狱者,皆迁转有差”,意为凡是上书附和将岳飞下狱的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升迁。官员的升迁最终决定权在皇帝,从此处就能看出皇帝的心思。

宋金“战”与“和”的关系是高宗主政期间不能避开的问题之一,其前期一直坚持的是“和议”的国策,试想在封建时代,没有皇帝的支持,臣工将士几乎无法成事,正如兀术撤退时一位书生说的“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

六、结语

有人问岳飞,天下何时可以太平,岳飞回答:“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一生光明磊落,堪称民族英雄的典范,可惜生不逢时,在两宋“崇文抑武”的国策下,一身抱负不能施展,留下“马蹄南北人北望”的遗憾。

杭州西湖畔岳鄂王墓前的跪像早就应该有高宗赵构的了。

责任编辑:zN_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