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今日讯!李开元:吕后政治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
2023-01-28 11:33:39 来源: 腾讯网

汉代宫廷权力机构和宫廷政治之成形,当在惠帝死后。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惠帝死时,“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据《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接受张辟彊策者为左丞相陈平,其在政治上小心迎合吕后。

*文章节选自《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增订版)》(李开元 著 三联书店2023-1)


(资料图片)

《楚汉传奇》剧照

吕后政治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节选)

……

吕后宫廷之形成

我们知道,刘邦自起兵至死,基本上是在军营和战争中度过,其与臣下的关系,一直没有完全脱离芒砀山亡命以来的民间习气,即盛行于当时的连接个人的“任侠”风气和连接社会集团的“主客”关系。汉之宫室建筑,如主殿之未央宫、长乐宫等,皆于高帝七年以后方才落成,汉之宫廷机构制度,也在高帝七年以后,经叔孙通制定仪礼,方才初具形态。

考刘邦之周围近臣,汉王时代有卢绾和刘交。卢绾,刘邦同乡同里,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少年朋友,从起于沛县,在诸功臣中最为亲近,汉王时代以将军太尉常从侍中,“出入卧内”(《汉书》卷三十四《卢绾传》)。刘交,刘邦异母弟,从起于沛县,史称“交与绾常侍上,出入卧内,传言语诸内事隐谋”(《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称帝以后,刘交封楚王,卢绾封燕王,其时,御史大夫周昌常从“燕入奏事”(《汉书》卷四十二《周昌传》)。似乎接替了卢绾和刘交的角色。御史大夫之属吏御史常侍皇帝起草诏令,政令由御史大夫下达丞相。周昌以后,御史赵尧继为御史大夫,在刘邦身边主持诏令之起草下达,隐然有内廷之雏形。

然而,刘邦之行动多随军营流动于各地,并不固定于首都宫廷,因而,终刘邦之世,汉朝之宫廷权力机构并未固定成形,宫廷禁中与政府外臣也未隔绝。据《汉书》卷四十一《樊哙传》,高帝十一年,“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巨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俱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其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这种臣下闯宫直入禁中卧内的事,不管是在秦还是在高帝以后的汉,都是不可想象而且是不可能的事,正好是宫廷尚未与政府完全隔绝之事例。

高帝十二年,刘邦死去。次年,惠帝即位,在位七年,吕后称制,八年后死去。惠帝、吕后之十五年间,汉朝政治由吕后主持,故司马迁立吕后本纪而不立惠帝本纪。《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政不出房户”一语,《汉书》卷三《高后纪》作“不出房闼”。师古注曰:“闼,宫中小门。”也就是说,吕后当政期间,其政治之营运,完全在宫中进行。以此度之,汉朝之宫廷政治和宫廷权力机构之出现,也当在这个时期。

考吕后宫廷政治和宫廷权力机构之形成,乃是以太后所在的长乐宫为主,以皇帝所在的未央宫为副,通过对于以郎中令、卫尉等宫廷官僚的人事任命而逐渐形成的。

我们知道,惠帝、吕后之行迹,与刘邦完全不同,始终以首都宫廷为中心。高帝十一年,吕后于长乐宫钟室使武士斩韩信,就是以宫廷为据点的政治活动(《汉书》卷三十四《韩信传》)。据《史记》卷八《高祖本纪》,高帝十二年刘邦死时,吕后曾与审食其谋不发丧,欲诛大臣诸将,后因郦商之谏审食其而作罢。这个历史故事可信度很低,不过,这个历史故事所反映的政治权力与空间建筑的关系,却是可信的。刘邦死于长乐宫,不发丧诛大臣,就是据宫政变,占据宫廷以攻击政府大臣。其时,卫尉为高帝功臣郦商,领南军负责长乐、未央诸宫殿之守卫,由于他的反对,此事作罢。这件事,一方面说明吕后尚不能完全控制宫廷;另一方面,说明吕后力图以长乐宫为中心,对抗宫外之政府大臣。

惠帝即位,吕后以刘泽任卫尉取代郦商。刘泽为刘邦从祖昆弟,其妻为吕后妹吕媭,兼刘吕两氏之亲,以其掌长乐、未央之守卫,可谓吕后控制宫廷之一步。几乎同时,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取代王恬启。我们知道,陈平与刘邦集团渊源不深,背楚归汉后,得到刘邦个人的宠信,长期担任刘邦集团军情机构的首脑,一直与绛、灌等元功宿将不和,他长于阴谋权术,善于见风使舵,为一接近宫廷之近幸臣类人物。据《汉书》卷四十《陈平传》,刘邦死时,陈平与周勃俱在燕国军中,闻刘邦死讯后一人迅速返回,途中逢使者诏陈平与灌婴屯于荥阳。然而,陈平受诏后,并不赴任,而是马上驰至长安宫中,于丧前奏事于吕后,“因固请之,得宿卫中。太后以为郎中令,日傅教帝”。也就是说,陈平于刘邦死后,迅速取得吕后之信任,得以不离宫廷,在惠帝身边侍从主事。陈平之任郎中令,为其和吕后彼此靠近的一步。

惠帝五年末,丞相曹参死,六年,陈平为左丞相,郎中令由冯无择继任。据《史记》卷十九《惠景间侯者年表》,冯无择“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从高祖起丰,攻雍丘,击项籍,力战,奉卫悼武王出荥阳,功侯”。悼武王,吕后兄吕泽,高帝时因功封为周吕侯,吕后追封为王。冯无择为沛县人,为丰沛元从集团之元功宿将,长期跟随吕产,吕后元年封为博城侯。看得出来,冯无择是功臣元从集团当中极为亲近吕氏的功臣,由他来担任郎中令,显然是吕氏宫廷政治之重要布局。

笔者以为,汉代宫廷权力机构和宫廷政治之成形,当在惠帝死后。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惠帝死时,“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彊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无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彊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据《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接受张辟彊策者为左丞相陈平,其在政治上小心迎合吕后。

已如前述,汉代宫廷京城之守卫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长安内外之各宫城,由卫尉领南军守卫,长安城门四周,宫外城中,由中尉领北军守卫。惠帝以来,卫尉一直由吕氏之亲的皇族刘泽担任,吕后四年,卫尉由卫无择继任。卫无择为高帝功臣,任卫尉之同年四月,受吕后之封为乐平侯,当为吕后信赖之人。从吕后元年起,南军由吕禄直接统领,吕氏直接即掌握了各宫殿之出入守备,完全控制了宫廷。

汉之中尉,一直由功臣担当,惠帝时任此职者为戚鳃。戚鳃,功臣,高帝十一年二月在中尉任上封为临辕侯,大概一直任到惠帝四年死,其后任不详。吕产领北军,当兼中尉之任,掌握了长安城内外之出入守备,控制了京城,其权限所及,不仅拱卫宫廷,且直接威临城内之各政府机构、将相列侯。故《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叙述吕后死后之长安紧张形势说:吕禄、吕产“各将兵居南北军,皆吕氏之人。列侯群臣莫自坚其命”。即是说长安城内之官僚功臣们,因吕氏控制了南北军而人人自危,动弹不得。所谓“吕氏权由此起”,就是讲的吕氏之权力,由吕氏掌控卫尉、中尉,直接统领南北军,控制京城长安及各宫殿之守卫开始。

我们知道,南军仅仅负责宫城之守卫,但并不能自由出入殿中省内,殿中省内即皇帝身边之侍从警卫,由郎中令领郎官负责,郎中令为当时宫廷皇权的核心人物。惠帝时,郎中令先后由亲近吕氏的陈平和冯无择任。吕后三年,冯无择死,郎中令由贾寿继任,贾寿其人其事,史书几乎没有记载,其为郎中令事,为《百官公卿表》所不载。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吕后七年八月,吕氏与大臣们关系极为紧张,吕产欲归北军指挥权于太尉周勃而之国。其时,“郎中令贾寿使从齐来,因数产曰:‘王不蚤之国,今虽欲行,尚可得邪?’具以灌婴与齐楚合从,欲诛诸吕告产,乃促产急入宫”。以此看来,贾寿毫无疑问为吕氏同党,其为郎中令,当然是吕氏政治之人事。

我们也知道,惠帝时之汉朝政治,名义上由惠帝当政,以未央宫为皇帝宫廷,实际上则由吕后主政,以长乐宫为政治之中心。居长乐宫之吕后,其身边侍从主事,主要由审食其担当。审食其,高帝功臣,沛县人,起兵以来,一直留在沛县照顾吕后及刘邦家属,一同身陷项羽军中为人质,深为吕后所信任,成为吕后暗通款曲的情人。吕后元年,审食其为左丞相,然“左丞相不治事,令监宫中,如郎中令。食其故得幸太后,常用事,公卿皆因而决事”(《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据此,惠帝以来,虽然郎中令一职一直由吕后择人控制,然仍主要限于皇帝所在的未央宫一边,吕后所在的长乐宫,当一直由最亲近吕后的审食其主持,其职务相当于郎中令,为政府大臣与长乐宫相联系的中介,吕氏宫廷政治的核心人物。

吕后以女主临天下,出入有诸多不便,其宫廷政治之另一重要部分,当是宦官。以百官表而言,宦官当由少府及詹事掌管。惠、吕时期之詹事任者不明,少府则从高帝期起,一直由阳城延担任,吕后元年受封为梧侯。阳城延军匠出身,负责长安城及长乐未央等各宫殿之建筑,不闻多与政治。吕后所幸宦者,有大谒者张释,内通宫中,外及大臣民间,诸吕、刘泽之封王,皆由田生说动张释,由张释外风大臣,内言吕后而成。高后八年四月,张释受吕后之封为建陵侯,同时,“诸中宦者令丞皆为爵关内侯,食邑五百户”(《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张释,可谓吕后宫廷政治之又一重要人物,为宦官之代表,汉代之宦官政治,当起于此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汉代之宫廷政治,起于惠帝期之吕后主政,其宫廷政治机构之成形,则是在惠帝死、吕后临朝称制以后。吕后宫廷以吕后为中心,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以吕氏家族为中心的外戚集团;二、以审食其为中心的亲近吕氏的功臣集团;三、以张释为中心的宦官集团。吕后宫廷乃以长乐宫和未央宫为中心,进而控制长安城及政府机构,发号施令于天下。宫廷政治的一大特点,就是宫内与宫外之严格分断,宫内之宫廷决策制令,宫外之政府承命执行,分断宫内宫外之关键,乃卫尉和南军,分断殿内殿外之关键,则是郎中令。

汉初丞相之任选

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关系

如上述,在西汉初年,汉帝国中央政府所在的汉王朝,政治权力可以划分为以皇帝为中心的宫廷、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两大部分。在当时,宫廷皇权尚在形成阶段,汉王朝政治权力的重心长期在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丞相之人选往往就是汉王朝政治的焦点所在。为了便于讨论这个问题,首先列西汉初年之丞相表如下:

由此表我们可以看出,汉初之丞相,从第一任萧何到第十任申屠嘉,除吕产因涉及诸吕之变,当作他论而外,皆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最上层,即功臣列侯之第一代。从第十一任之陶青到第十三任之刘舍,皆为功臣列侯之第二代。从第十四任之卫绾开始,丞相第一次由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以外的人担当,其时代已在景帝末年。也就是说,西汉初年,从高帝到景帝末,丞相例由功臣列侯世袭担当,即非功臣列侯不能任相。

汉之第一任丞相萧何。萧何为沛县人,举宗数十人从刘邦起沛,定制度守关中,于汉有万世之功,汉初评位次第一,封侯食邑万户,为刘邦集团之核心——丰沛元从集团之核心人物。他之任相终身,就是以丰沛元从集团之第一号人物出任汉之第一任丞相。

汉之第二任丞相为曹参。据《汉书》卷三十九《曹参传》,萧何死时,曹参在齐相任上,“萧何薨,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可见,曹参在得知萧何的死讯后,确信丞相一职非己莫属,在诏令未到时就已公然宣称并开始作进京的行装准备。曹参何以如此自信呢?我们知道,曹参乃是丰沛元从集团中与萧何并列的另一核心人物。曹参也是沛县人,秦时与萧何俱任沛县小吏,同时随刘邦起于沛,与刘邦共定天下。史书中往往以“萧曹”并称,“萧曹”一语,在史书中已成了刘邦集团之核心,即丰沛元从集团之代名词。萧何属文官,多在后方主持政务,曹参久在军中,身经百战,依军功在列侯中当排第一,只是由于刘邦个人的干预,屈居萧何之下排位第二(《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

我们知道,西汉初年,严格地按照军功爵赏法令论功行赏,排位定职,刘邦拔萧何为第一,已造成萧曹不和,功臣们也心多不服。高帝六年以后,曹参外居齐为相,齐国大治。至惠帝二年,萧何以后,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内没有任何人之资历功劳可以和曹参相比,曹参之当继任萧何为丞相一事,乃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内论资排辈的当然结论。在当时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主导政府,因功劳排位次定官职的政治环境下,这个结论可以说是汉朝内外、君臣上下一致的共识。曹参本人之自信,其根源就在这里。曹参任相之时,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完全控制了政府和汉朝政治。

惠帝五年,曹参死于丞相任上,丞相一分为二,吕后任命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王陵也是沛县人,从起于沛县,刘邦反秦进军关中时,王陵留南阳自立,不从入关,又善刘邦仇人雍齿,故后封为安国侯,排位在十二。然王陵本为沛县之豪民,刘邦微时兄事之,母为人质死于项羽军中,豪侠任气,在丰沛元从集团中深具威望,是另一核心人物,其出任丞相,乃以丰沛元从集团之元老就任。陈平为砀郡户牖人,先事魏王咎,后事项羽,汉二年以后方才加入刘邦集团,与刘邦集团之核心和中坚并无深厚的渊源,长期受到丰沛元从集团和砀泗楚人集团的排斥,只是以其智慧权术,受刘邦个人之赏识,得以在刘邦集团中立住脚。汉初分封排位,只在第四十七,以资历和实力论,皆不足以任相。然而,如前述,陈平多智善变,长于审时度势,刘邦死后,他迅速取得吕后的信任,任郎中令得以不离开宫廷。

吕后分丞相为二,右丞相以丰沛元从集团之实力元老王陵出任,乃是遵循以往的惯例,左丞相以亲近吕氏之功臣陈平出任,反映了宫廷皇权对于政府权力的渗透,但并不违背惯例。高后元年,王陵反对吕后封诸吕为王,除相迁太傅,陈平升任右丞相,审食其出任左丞相。审食其为丰沛元从集团之元老,也是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中亲吕集团之代表人物,他与陈平共任丞相,反映了宫廷皇权对于政府权力的介入,但仍然在惯例之内。

据《史记》卷九《吕太后本纪》,高后八年七月,吕后死,“以左丞相审食其为帝太傅”,“以吕王产为相国”。吕产为吕后兄吕泽之子,吕后元年封为汶侯,六年封为吕王,七年为梁王,从吕后元年起即掌南军,负责宫廷之警卫。诸吕无功封侯,非刘氏而王,有违于白马之盟,已造成吕氏宫廷和政府功臣间之紧张,由于吕后之主持,陈平之调和,两者间尚可相互忍让。然吕后死,吕产以一无功之外戚出任相国,打破了汉建国以来功臣列侯任丞相之惯例,破坏了宫廷和政府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直接引发了诛灭吕氏一族的武装政变——诛吕之变,故《史记》卷五十七《绛侯周勃世家》曰:“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秉汉权,危刘氏。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为任事。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正因为如此,吕产成了西汉初年唯一被杀身亡的丞相。吕后八年九月,吕产与诸吕被诛。同月,审食其复为左丞相。后九月,代王一行至长安。

文帝元年十月,文帝即位。文帝之即皇帝位,乃是出于功臣们的推举,即位以后,宫廷和政府再次分治,恢复功臣列侯任相之惯例。元年十月,以太尉周勃为右丞相,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八月,周勃免相。汉之丞相,复为一人专任。二年十月,陈平死。十一月,周勃继任,至三年十二月免,由灌婴继任,至四年十二月死于任。

周勃,沛县人,从刘邦定天下,封绛侯,为太尉,在功臣中排名第四,为丰沛元从集团之元老,大概从起时年轻,不像萧、曹、王陵、夏侯婴等与刘邦为同年旧交,故史书往往将其与少年将军灌婴并举,称绛灌之属以指代萧曹以下之较为年少一辈的丰沛砀泗功臣元老。周勃之为右丞相,乃出于陈平之推让。据《汉书》卷四十《陈平传》:“文帝初立,怪平病,问之。平曰:‘高帝时,勃功不如臣;及诛诸吕,臣功也不如勃,愿以相让勃。’于是上乃以勃为丞相,位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第二。”当时,汉之功臣们势力扩张,比功定位、论资排辈的风气再次盛行,陈平自度功劳资历不足,再次施谋,以退为进。周勃少文不任吏事,又功高震主,使文帝感到威胁,终至免相之国,丞相由灌婴接任。

灌婴,砀郡睢阳人,少年从起于砀,因功封颍阴侯,在功臣中排名第九,为砀泗楚人集团之名将,在刘邦集团中与周勃齐名。文帝四年,灌婴死于任上,丞相由张苍继任。张苍三川阳武人,旧秦御史,从起于秦二世三年,因功封北平侯,排位第六十五。张苍任相至文帝后二年,历十五年之久,以老免。其后任为申屠嘉。

申屠嘉,梁人,非从入蜀汉之旧部,而是楚汉战争中加入刘邦集团之士卒,初为材官蹶张,后迁队率,高帝末年迁为都尉,惠帝时为淮阳守,文帝元年封关内侯,十六年,迁为御史大夫。申屠嘉之经历,乃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下层之普通士兵,经年月积功劳,一步一步升迁至于顶点之典型。据《汉书》卷四十二《申屠嘉传》:“张苍免相,文帝以皇后弟窦广国贤有行,欲相之,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久念不可。而高帝时大臣余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从汉初到文帝后元,已有四十余年,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第一代,非亡即老,健在能任事者已不多了,文帝有意改变功臣列侯任相之惯例,仍然办不到,还是只能在功臣中选任。

申屠嘉景帝二年死,其时,第一代功臣已无健在者了,因惯例之余,由功臣列侯之第二代担任丞相。陶青,功臣开封侯陶舍子。周亚夫,周勃子。刘舍,功臣桃侯刘襄子。至景帝后元元年,方有非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出身的卫绾任丞相。卫绾,代人,以郎事文帝,迁中郎将。景帝初为河间王太傅。平吴楚七国之乱有军功拜中尉,封建陵侯,后迁太子太傅,御史大夫,为笔者所谓的军者+近臣类型人物。笔者曾经论及,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对于汉朝政治之支配,大致于景帝时丧失,卫绾之出任丞相,正是汉初军功受益阶层之影响力从汉代政治中消失的标志。

综上所述,可以说,汉初丞相之任,自有其不成文的法规,即丞相从功臣列侯中选任。此法规以故事惯例的形式存在,明确而严格,君臣皆不能违反。该惯例与白马之盟是一体两面,非功臣不侯,非侯不相,保证了汉初军功受益阶层对于汉朝政府的支配权。不言自明,相对于此的,则是刘氏皇族对于宫廷和诸侯王国的支配权,即非刘氏不王,刘家天子。西汉初年,丞相一职为保持皇族和汉初军功受益阶层间政治平衡之关键,其人选,在维持非功臣列侯不相惯例的同时,又根据皇权之更迭变动而在功臣列侯中调整选任。

汉帝国的建立与刘邦集团(增订版)

李开元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3-1

本书是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的学术代表作,初稿是其在东京大学的博士论文(原为日文)。2003年,作者同年推出中文版、日文版,中文版收入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第六辑。此次出版的是中文初版的增订版。

本书的重要贡献,缘于作者根据《史记》《汉书》中相对稀少、不成系统的文献记载,做了大量的史料整理工作,用计量史学的方法,研究汉初刘邦集团的人数、籍贯、爵位、职官、任期等基础信息,使得刘邦集团与汉初政治的讨论有了比较扎实的根基。作者认为汉初的“军功受益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在此次的增订版中,作者充分利用近年来发现的新史料、涌现的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完善自己的论证,使之成为定本。

责任编辑:zN_2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