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代历史圈魔怔人话语体系研究
2023-01-22 14:29:03 来源: 腾讯网

“ 


(资料图片)

第一次把美女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模仿的是庸才,第三个跟风的是蠢材。

——王尔德

梗是哏的讹字,意为笑料,笑话。而历史梗,就是流行于历史讨论者当中的,一些笑料和笑话。梗本身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并无原罪。但在网络社会中,却泛滥为一种后现代亚文化,异化了原有的文化社区。梗小鬼们不分场合地,不合时宜地乱玩梗,除了让自己变得面目可憎,也在互联网制造了无数赛博病毒,干扰了网民正常的学习与交流。

第一类,给历史人物起庸俗外号。代表梗:美乐宗 苏穗宗 

作为历史圈最具代表性的烂梗之一,美某帝,苏某宗是梗小鬼们最乐此不彼的谈资。随便进入一个历史群,都会有人不停重复这几个烂梗,以降低讨论的水平。

据考证,2013年以前,互联网还没有人将外国首脑按中国谥法称为某某帝、某某宗。直到知乎热帖《给美国总统上庙号和谥号,会是什么样呢?》的出现,才开启了给外国首脑定谥号庙号的滥觞。

2013年9月4日,马伯庸对华盛顿、亚当斯、杰斐逊等美国总统拟定了谥号和庙号,其回答收获了1.3万人点赞。客观来讲,这篇回答虽然娱乐,但还算寓教于乐。比如将遇刺身亡的肯尼迪总统称为“美中宗庄皇帝”,取谥法解中“庄”为死于原野之意。

好景不长,13年以后,该梗在互联网开启了野蛮生长,有了“美国历代世系”,“苏联历代世系”等等二次创作。“苏慈宗”(源于斯大林被苏联内宣为“国家之父”);“苏穗宗”(源于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苏勋宗”(源于勃列日涅夫爱佩戴勋章);“苏献宗”(源于戈尔巴乔夫领导下苏联走向解体);“美乐宗”(源于肯尼迪出席各种场合保持笑容)“美懂宗”(源于特朗普口头禅:没有人比我懂xx)等等谥号也应运而生。

这一话语框架成熟后,又被b站历史区up小约翰可汗借用,形成出圈式传播。最终沦落为历史圈最为泛滥、庸俗的烂梗之一。

有人会说,这些只是开玩笑而已,没那么严重。笔者却认为,对复杂历史的庸俗化处理,实际上反映了玩梗人对历史的肤浅认知。他们称呼斯大林为“慈父”“慈宗”,是真的崇拜这位饱受争议的政治家。他们称呼戈尔巴乔夫为“地图头”“献宗”,也丝毫不掩饰对于这位苏联领导人的鄙夷。然而,学界普遍认为,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才是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戈尔巴乔夫只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显然,梗小鬼的知识结构是单薄的,历史观是二极管的。梗只是他们缺乏常识的表现。

真正热爱历史的人,都会与历史人物保持距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客观认识到,任何历史事件都不完全是个人功过,而是历史惯性下长期博弈的结果。换言之,任何非黑即白的评价体系都会暴露无知,梗小鬼们给历史人物起“穗宗”“慈宗”这样的庸俗外号,终究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愚蠢游戏,距离真实的历史还有很远的距离。

第二类,因特定历史事件侮辱其他国家。代表梗:乳法

拿他国屈辱史作为笑料,是一种很低级的幽默。人类历史这么长,哪个民族没窝囊过,又有哪个国家没屈辱过?网民对二战中法国投降纳粹德国一事耿耿于怀,大加乳法(“辱法”)。在我看来,实在没有必要。

乳法并非国内原创,而是从海外历史圈借鉴而来。

在中国人之前,英国人是辱法的鼻祖和主力军,在英语中,法国人被称为frog(以讽刺法国人爱吃青蛙),说了脏话被称为“说了法语”(Excuse my French),不辞而别被称为“请了法国假”(Take a French leave)。在英剧中,对法国的讽刺和揶揄更是比比皆是。

英国人为何热衷辱法?第一,因为两国民族历史有重叠,英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诺曼王朝的建立者是法国国王的封臣,类似朝鲜的建立者箕子是周武王的封臣。为了体现本民族的独立性,对历史上的宗主国给予讽刺,是一种民族建构的惯用手法。

第二,英法自中世纪到19世纪一直都是宿敌,打过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法国既是英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阻碍,也是英国称霸世界后的最大威胁。英国人喜欢法国笑话,美国人喜欢苏联笑话,都是对强大敌人实力的肯定。

第三,现代法国源自二战期间流亡英国的自由法国组织,英国人对法国复国有极大的贡献,但在欧洲一体化开始后,却没能如愿主导欧洲事务。英国淡化欧洲民族的联系,强化英语民族的联系。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甘屈尊法国之下,宁愿“脱欧自重”。

总而言之,英国人辱法有复杂原因,有历史背景。中国网民辱法,则纯属娱乐。中法相隔万里,并无太多瓜葛。嘲讽法国战争不行?法国是历史上取得战争胜利最多的国家...嘲讽法国求和投降?量大清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真互相侮辱起来可能吃亏...嘲讽发展水平?薪资待遇?是否太自大了...

第三类,无下限、无人性玩梗。代表梗:杀杀杀杀杀

一切历史梗中最恶劣的梗,就是拿民族悲剧和伤痛开玩笑。别的梗只是停留在对历史知识的消费层面,而悲剧梗则是对人性的解构和消磨。梗小鬼把那些作恶多端的渣滓,奉为挂在嘴边的“上宾”,化作无差别杀人的符号。像鬣狗一样闻到血腥就兴奋,以炫耀自己的下限,这本身就是一种后现代悲剧。

笔者认为,评判历史,无论什么立场,至少要秉持人道主义。共情能力是做人的底线,如果连人都不会做,还玩什么梗?如果连什么流氓匪类,都可以被追捧娱乐,那不啻是对社会科学存在意义的侮辱(自然科学的意义是丰富物质,社会科学的意义是健全精神)。历史学家杨奎松说:“治史者亲亲而仁人,仁人而爱物。治史之人必须心中有情,能被感动,才能明善恶、守正义;能推己及人,爱人及物,才能读懂人、研究人、并创作出自己的作品影响人、感动人。”此话深以为然,在此奉送给梗小鬼们,万望自爱。

第四类,史学饭圈化。代表梗:精罗震怒

史学饭圈化,指无脑崇拜历史上某个朝代、人物、文明,就像粉丝拥护偶像一样对所崇拜对象百般维护,而对其他事物极力拉踩。这一现象由来已久,遗害颇深。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部分历史学习者缺乏对历史整体的认识,只对某段历史有一定了解和兴趣,为了寻求认同感,不得不将细微的历史要素作为自己的全部信仰。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不经过对世界历史、社会科学的系统梳理,仅把个别事务作为历史的全貌,最终只会变成所崇拜事务的奴仆。全球史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为保证客观,“应该站在月球看地球”。中国古代史家说,治史应秉笔直书,不虚美隐恶。作为普通历史学习者,我们至少应做到独立思考,不以“偶像”之好恶为好恶,甚至胡搅蛮缠,党同伐异。

总之,要看到历史的前进、文明的多元和人性的复杂,无论是以古非今、崇洋仇洋、因人废事,都无法窥见历史的原貌。真实的历史,永远是人性与现实的交织,而不是脸谱化的评戏。

互联网大多数梗,都是刚开始传播时有些意思,随着说的人越来越多,玩的人水平越来越低,就愈发荒腔走板,俗不可耐。王尔德说“第一次把美女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模仿的是庸才,第三个跟风的是蠢材。”在以“短平快”著称的互联网中,从来不乏庸才和蠢材,历史梗也就逃不出变烂的定律。

梗是知识的符号,而知识是一种权力,无知者人不钻研知识,却妄想要掌握权力,就只好玩弄符号产生权力的幻觉,沦为娱乐至死的躯壳。他们应当知道,历史是精密的学问,只有经过系统训练才能领悟其奥妙。如果真的热爱历史,就应该持之以恒,系统学习,以求早日入门。无意义玩梗的最后,是把自己也变成别人眼中的“梗”,徒增笑料而已。

责任编辑:zN_2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