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讯息:二战中备受瞩目的苏德之战:德国有战胜苏联的可能性吗?
2023-01-14 09:34:05 来源: 腾讯网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人都知道,苏德战场决定了交战双方成败。但大多数人会对苏德战争有些刻板印象,比如德国人少、资源少,而苏联人多、工业强大等等。换言之,德国必败,但真正的历史真相可能会让你出乎意料。

在苏德战争一半以上的时间里,德国其实有很多方面有很多优势,也不是丝毫没有胜算。接下来,我们就在反法西斯的基本前提下,在历史层面来探讨这个问题。苏德战争前期,德国已经占领了面积247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两亿零五百万左右,这可谓是欧洲的精华。德国把整个欧洲最富庶的国家收入囊中,而德国的盟国另外有 8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以及 7800 万人口。另外一方面,苏联在德国入侵波兰后,与德国瓜分了波兰,又新并入了波罗的海三国,人数达到1亿9千三百万人,同时拥有200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人力资源细节方面,不算其他民族。纳粹德国拥有1550万29岁至39岁男性人口。同时期,苏联当时拥有3150万 29 岁至 39 岁的男性人口,同年龄层的男性俄罗斯人口也只有 1500 万。当然,德国控制的这些人口不可能完全利用,但是德国的人力资源情况的确没有那么糟糕,占领区各国人力也或多或少被德国人使用。在工业资源上更是同很多人想象得完全不同。德国在工业体系规模上,但主要工业指标上是远超苏联的,这时候可能有人会说不是二战前苏联世界第二吗?注意,我这里指 1941 年德国占领整个欧洲之后的状况,下面我们看数据。

德国煤钢的优势最为明显。苏德开战前,德国直接统治区域生产了4亿吨煤,3180万吨钢,而苏联只有1亿5千万吨煤, 1790 万吨钢。充足的煤炭使德国拥有700亿度电力,苏联是480亿度。德国可以开通126万台金属切割工具机台,苏联 58.4 万台。德国的制造工人超过苏联一倍。同时整个西欧也在为德国生产,那里有4876个兵工厂。仅法国每年就提供1300余辆载重汽车,还100多万发炮弹。但不得不说,德国缺乏的是稀有金属以及石油。

1941年情况来看,德国及其占领国开采石油190万吨,从煤中合成燃料410万吨。此外还获得了法国、比利时等一批国家的储备880 万吨石油,在开战时基本够用。处理以上工业资源数据。整个战争期间,德国在占领区的占领费也是一笔巨大的收入,你可以理解成保护费,这些当然可以做战争支持。比如1943年德国从西欧被占领国运走物资42.3亿马克。

再看另外一方,作为德国的对手,在凝聚力上,苏联也是有些问题的。开战之前,苏联内部矛盾极其尖锐。当时的苏联内部,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波罗的人、哥萨克人和其他各种少数民族仍然对斯大林1928年至1938年的快速集体化政策所带来的恐怖而心怀恨意,很多人被流放从军而死,另外还有大清洗造成的恶劣影响。

苏联政权的基础其实称尚稳固。靠近中欧的几个地区,如白俄罗斯、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的人民,正热切地盼望着王师随时准备箪食壶浆。军事层面上,德军可以说身经百战,在对欧洲的征战过程中,让德军的闪电战多兵种配合达到了顶峰,在入侵苏联之前可称得上全胜。

反观苏联,在经历了恐怖的大清洗之后,红军5位元帅中的3位,包括红军、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全部 11 位副国防人民委员、所有军区司令员、海军团空军司令员及参谋长16位,集团司令员中的14位,67位军长的60位, 199 位师长中136位, 397 位旅长中的220位,所有团长的50% ,1万多名军官被开除现役或者处于死刑,整整一代的军事指挥员被干掉了。

缺乏经验和训练的年轻军官被推到了自己并不胜任的位置上。这里有个例子,1938 年,时任少校的谢尔盖比刘佐夫结束了自己参谋军官的培训,之后到第30伊尔库兹克步兵师报到。他懵逼地发现司长、政委、参谋长,那几乎所有的主要参谋军官都被捕了,开心的报道瞬间变成鬼故事。他来报道,上面就让他当这个师长,而这个岗位本来是需要军衔比他高三级,经验比他丰富十多年的人才能胜任。自然训练以及正常运转受到了影响,这也为红军在1939年至1942年的灾难性表现埋下了伏笔。

此外,在军事理论方面,因为处死了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他的大众生理论、机械化部队编制名声扫地。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政治不正确,非常不和谐,许多公开发行的图阿切夫斯基的理论著作被销毁。

我们再回到德国,德国战前除了以上相对优势之外,还有一处巨大的优势被长期忽视,我称之为开局先手优势。德国突然开战,加上苏联红军初期的混乱,让德军势如破竹。德军在进攻的4个月时间里,苏联西部广阔领土全苏联钢产量的58%,63%的煤,42%的电力,按38%的粮食产量,大量储备的燃料、粮食、牲畜、矿产,整整 7500万人口全部送给了德国人,黑色以及有色金属板的轴承等关键武器材料的生产一度停顿。开战半年,工业总产值跌至战前的48%。一年内,苏联战斗减员 804 万,其中死亡250万,被俘434万人,伤残120万人的损失让原本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工业进一步落后。单单是手里的人口,苏联就只剩下1亿 2 千多万。而德国占领区有整整2亿8千万人。

在1941年5月开战之前,德国就已经有175万外国工人,127万战俘作为劳动力了,更别提开战后又获得了苏联占领区7500万人口,还几百万的苏联战俘。而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44年苏联发动反攻,夺回乌克兰、白俄罗斯之后才勉强有所缓解。德国有如此多的优势,可最后德国人还是失败了,其中很多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德国内部的问题。同时在上帝视角下,看看德国应该如何操作才有胜利的可能性。

首先是动员。在人力资源的利用率以及动员来看,纳粹德国可以说是一塌糊涂。德国在1944年才在兵源动员上达到苏联1941年的标准。在兵力构成上也极端浪费,例如在1943年9月,德国军队兵力达到巅峰的时候,陆军正规军共980万人,中野战陆军只有450万人。而空军除去飞行中队和地勤,居然也搞了个地面部队,称之为空军野战师。这个东西也有15万人的规模,且战斗力较差。

除此之外,当年德国海陆空三军一共有整整 213 万所谓后备军,后备军是不承担作战任务的,加上德国的非野战SS档位军警察的规模也非常大。虽然纸面上纳粹德国的武装力量在1943年达到1300 万人的惊人规模,可是在前线跟苏联对峙的部队却只有 300万左右。

除此之外,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动员,德国也是漫不经心。大战爆发的1939 年,德国工人每周仅工作 47.8个小时,甚至比今天的上班族还幸福。就算到了诸神黄昏的1944 年,劳动时长也不过 48.3 个小时。对比之下,苏联甚至在战争爆发的前一年,工人每周工作时长就达到了56个小时。战争爆发后,苏联政府又把每周工作时长延长 1-3个小时,取消一切休假,妇女就业也同样如此。

整个战争期间,德国的妇女就业率都保持很低的水平,直到1944年5月31日,德国全社会农业之外的妇女就业率也只有35%。大多数的德国妇女还在家里照顾小孩,享受岁月静好。战争后期,希特勒的装备部长雅伯特斯佩尔的回忆录曾描写道,德国不但没有增加妇女就业人数来弥补缺口,反而为了减轻德国家庭主妇的负担,德国政府专门从乌克兰招来50余万妇女作为保姆。

虽然1943年德国进行了所谓总动员,可是当时德国的军事工业仅占德国工业产能的31%,只有不到50%的钢材来生产军火。民用消费品生产严重制约了德国的军火工业。你能想象两个人赌上身家性命在打架,一方双拳齐上阵,另一方却指出一只手来打。这样神奇的画面,其实跟纳粹德国的体制密不可分。

纳粹德国并不是大多数人想的那样,希特勒振臂一呼,全体德国人纷纷打鸡血。希特勒要让纳粹德国运转起来,就不得不平衡各方利益。荣克地主、资本家、工业巨头、官僚、中产市民等等,他们各有各的诉求。纳粹和希德勒本人从来就没有做到过真正的一呼百应,就算希特勒本人见到工业巨头之类大人物,也还是要客客气气的。所以,希特勒不能强制要求企业生产什么,也不能强制市民加班,更不能强迫地方大员交出富裕的人力资源,到最后就只能一起完蛋。

所以德国想赢得胜利,就要在各方势力核心利益诉求的最低限度下,竭尽全力动员可动员的一切人力物力,提前做到哪怕是1943年斯达林格勒战役失败之后那种程度的动员标准。而在武装力量人员领域,尽可能加大野战军的比重,限制空军、野战师、后备军的规模。这样在消耗对线期,就不会产生像历史中如此大的劣势,要知道苏联也真的是用了最后一口气打赢的战争。

在战后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在人力、工业、农业都已经达到了濒临崩溃的极限。后期苏军甚至征召新解放区,没有经过受训的平民直接加入军队。所以德国哪怕稍微提前动员,可能也会对力量天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其次是政治上,就像普鲁士军事家卡尔冯克劳茨维曾讲过,只有利用内部分裂的作用,才能征服恶国。所以要瓦解苏联,纳粹德国所要做的只是以解放者的身份进入苏联境内,终止其集体化政策,恢复民众的私有财产。它不仅能赢得白俄罗斯、乌克兰人的拥护,甚至还可能动摇斯大林的军队,因为他们大部分是由集体化农民组成的。德国人让他们重新获得了土地和私有财产,他们还会跟德国人拼命吗?这就是斯大林害怕德国人入侵的原因。而且斯大林也不相信德国人居然会蠢到只用军队来进行战争。

苏联在开战之初就积极展开攻势意在于此,既然苏联承认措手不及,准备不够,为什么还要拼命反攻乃至白白送掉更多的部队?并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决策层不了解前线状况,或者是所谓一直以来的进攻思想的传统,而是过于害怕敌人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从而获得有力的支持来彻底瓦解他们的政权。

​开战之初,德国前线士兵也明显感受到了当地人热情,乌克兰大妈亲切地拿着鸡蛋的面包去欢迎德国军队。很多德军回忆到,当地的苏联农民会拦下他们战车,让他们喝了牛奶再走。莱特林格曾写道如果德国把一个类似1918年威尔迅总统十四点建议之类东西带入苏联,那么苏联也会像当时一战时候的德国一样崩溃投降。所以战争初期,苏联军队大量投降,不仅仅是战术问题,也有苏联内部矛盾。后来德国人却采取了相反的做法,希特勒宣布俄国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并决定进行一场灭种的战争。

随着德军大踏步进入苏联国土,德国的SS党卫军也紧随其后,疯狂对占领区进行压战掠夺,让俄国占领区成为人间地狱。占领区的各民族两害相权取其轻,又重新回到了斯大林的怀抱。这其实是非常愚蠢的,不仅降低了占领区的利用价值,而且维持治安,也浪费了德军大量人手,进一步削弱德军前线兵力,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对苏联来说,德国人如此残暴血腥,让布尔什维克和斯大林领导的抗德战争有了空前的正当性,苏联各民族也就空前的团结到一起,困扰德国的内部问题到了苏联这里反而不存在了。

那为什么德国要这么做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纳粹的意识形态就是建立在所谓种族优越的基础之上的,加上从上到下的短视和盲目自信,造成了对庞大的苏联占领区无情的压榨。德国人觉得,反正这场战争我赢定了,何必唯唯诺诺,我重拳出击就好了。

所以,德国哪怕是暂时摒弃害人害己的种族政策,取得占领区的民心,有点自知之明。不仅占领区的自然情况可以很大好转,甚至可以将占领区的人力物力更大程度上为我所用,维持治安的部队也可以解脱出来部署在更重要的地段,这样德国或许就不用在军事层面如此费力的进行,这场战争力量的天平或许又会在德国一侧添加了砝码。

以上就是对德国战胜苏联可能性的探讨,之前有想过,在具体军事战略战术上也稍微谈一下,但是后来我认为如果德国在动员南政治上无法做出改变,那么军事上再怎么努力,可能也无法改变失败的结局。最后,我想说,历史容不得假设,无数的偶然与必然推动了历史发展。事后诸葛亮当然容易,但当事者在当年的特定环境下,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往往不能做出正确对策。当然也多亏纳粹在二战中的脑残操作,让自己战败身死,才没有让法西斯恐怖统治祸害人间,这算是历史蝴蝶效应下属于我们的幸运。

关键词: 白俄罗斯
责任编辑:zN_1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