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今亮点!因官员邀功而制造出的明星反贼和波及全国的冤案潮
2023-01-06 06:41:04 来源: 腾讯网

乾隆十七年四月,湖广总督永常的一份奏报让被“孙嘉淦伪稿案”折腾得焦头烂额的乾隆喜笑颜开。但这份奏报其后也如云贵总督硕色上报“伪稿案”一样,让皇帝陷入了巨大的尴尬和羞辱之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永常奏报的是发生在湖北的一起“谋反”大案。大概是在乾隆十二年的时候,罗田县天堂寨一个叫马朝柱的乡民,开始宣传一个和自己相关的故事。

马朝柱称海外有一位名叫“朱洪锦”的朱明宗室,麾下有数万精兵,而自己是他军师,他们的最终目的是光复明朝!至于怎么将这些士兵带到中原,马朝柱也自称有着非同一般方法。

他说几年前,就有神仙在梦中指示其拜师,并授其经天纬地之能。当要起兵时,他能用仙人秘藏于的宝物遮天伞、撑天扇等将士兵从西洋直接运至中原。

为让人们相信他的说辞,马朝柱提前制作一些兵书、宝剑、令牌等物藏于山中,然后假托神仙之言让人去取,以证自己所言不虚。

接着马朝柱又拿出蟒袍(实际是戏服)、官帽等说是朱洪锦委托西洋人所赐。当众人疑惑洋人是怎么来的时,马朝柱又借机演了一出戏。他一面谎称西洋人将腾云驾雾至黄鹤楼颁诏,一面安排心腹带着“诏书”在黄鹤楼等待。将信将疑的人们真的取回“明朝诏书”后也就愈发的相信他了。

就此之后马朝柱的信徒越来越多,他也一本正经地开始建制封官。那么马朝柱各种忽悠的最终目的真的是谋反么?

随着马朝柱信徒的增多,关于他的各种谣言也在罗田县各地传开。但是罗田县令冯孙龙调查后得出的结论却是“烧炭农民,不是什么反贼”。倒不是冯孙龙包庇马朝柱,是因为他发现马朝柱在卖“诏书”。

马朝柱称一旦他们正式举兵,天下将大乱。想在乱世中保得一家平安就得赶快入伙,而入伙凭证就是“诏书”,而获取“诏书”的前提是,需要为复明大业贡献力量,简单来说就是花钱买。

因此冯孙龙认为马朝柱一伙不是什么聚众的反贼,只是群骗子。但是冯孙龙的上司湖广总督永常不这么认为,在永常看来不管马朝柱一伙到底是干啥的,把他们当作“反贼”剿灭的功劳肯定大于当作“骗子”。

因此永常一面驳斥冯孙龙,一面大张旗鼓地向朝廷奏报,并调兵遣将亲自参与围剿。但这板上钉钉的事情,最终却出了纰漏。天堂寨虽然被官兵包围并攻陷,马朝柱的家人和党羽也大多被拿获,但是马朝柱本人却率近百名信徒突围跑掉了。

原本邀功请赏的事情干砸了,搞不好还要激怒皇帝引来罪罚,永常只能通过“奏报”来弥补了。

首先永常诉说了自己不辞辛劳和危险,亲赴一线指挥的艰苦。然后开始列举自己拿获“谋反”证物、马朝柱家人及其众多党羽的功劳。最后把马朝柱逃脱的锅推给了冯孙龙,是他入寨搜查不仔细“至令首犯远扬”。

不管乾隆信不信,这些说辞并不能解释,为什么马朝柱折腾五年才处理、奏报。万一乾隆拿这个说事儿,永常还是难逃“不实心办事”的责难。

因此永常在奏报中称,自己调查发现,马朝柱的党羽、同伙散布于安徽、河南、江西、四川等地,并且他们在各地都有据点。这么说一是解释为什么能隐藏这么久,为什么能逃脱;二是拉其他督抚下水,万一有事儿一起背锅担责。

除此之外永常毕竟是久经宦海,他看出了此时皇帝的“痒处”并针对性的下了一个猛料:

地方文武,狃于隔省陋习,不能整顿稽查,平时耳目多疏,临事又怀瞻顾 ……

《永常等奏报剿洗天堂、天马两寨折》

由于官场敷衍推责的风气,有事时督抚们大多都不尽心办理。遇事要么大事化小、拖延观望朝廷态度,要么是尽其所能委任于下属或者把球踢给邻省,自己尽量保持疏离。这样事情办成了可以“摘桃子”,失败了也方便推卸责任。

永常就是从这个地方入手,称自己了为了“慎重办理”,不敢全权委任下属,也不得不亲力亲为,所以耽误了时间也导致首犯逃脱。

当时乾隆亲自督查并发动全国督抚,正在严查的“孙嘉淦伪稿案”就是因为官场的陋习始终查获不出首犯。乾隆怎么能不痛恨这种风气呢?

因此永常的“失败”在乾隆看来反而是一股“清风”,让为“伪稿案”而恼羞的皇帝心旷神怡 – 不但朱批“办理甚属可嘉”,还给永常表彰、记功,要求督抚们向他学习。

永常不但把自己给“摘”了出来,也让马朝柱升级为钦定的“反贼”,而捉拿马朝柱也成了皇帝督办的“要案”。

为了警示各地官员,乾隆将未能及时察觉“逆案”并导致首犯逃脱的“祸首”罗田县令冯孙龙斩首。还频繁地在官员们的奏折中给他们贴上,“未见实心办理 …… 居心为何 ……”,这种下可不了了之,上可罢官处死的标签。

而且乾隆在此基础上又“添”了一把火,当年五月十五日他在谕令中申斥官员陋习的同时特意警告:

若获自他省,凡经过地方,未经盘诘得实者,必当查明治罪,毋谓朕之不戒也。各宜勉之,慎之。

《清高宗实录·卷四百四十》

也就是说马朝柱及其同伙一旦被抓获,他途径省府的官员们都要被治失察、渎职等罪。乾隆这样做是怕官员们推诿责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案子不发于自己辖区自己就无责。但是这么弄,也把地方官员搞得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开始祭起“宁错不放”的手段,进而激发了另一种恶象 – “冤案”。

七月二十六日,四川捕役仅凭传闻的外貌就把湖北籍商户柳春来定为首犯,而柳春来在衙役们的刑讯下也被迫承认了自己就是“马朝柱”。后被提解到湖北,经马朝柱家属辨认后才得脱罪。

八月湖南乡民李国栋自认自己是马朝柱同伙,但已捕获的马朝柱主要党羽均不认识他。后查明是地方差役,在捉拿逆党的重压以及悬赏的诱惑下,用“杀威棒”说服的李国栋 ……

九月份浙江常山百姓捡到一封马朝柱寄给玉山县民朱捷三的信,约其谋逆。地方官员据此抓马朝柱“党羽”三十七人 …… 十月,江西、江苏、安徽等地皆出现署名马朝柱的信件或者帖子,都是指名点姓的邀人造反。

在这股歪风下,不但普通平民,连官员们也逃不过“逆党”的帽子。湖北罗山县衙的几名文吏因与知县汪沁不和,就借这个机会伪造了一封马朝柱书信,内容是约汪沁光复大明。

就连乾隆自己也意识到马朝柱不可能有这么多党羽,而且他也不可能在朝廷的严捕之下还到处发放招贴,必定是有人“挟仇诬陷”或“邀功求赏”。

马朝柱一日不获,此等侧见旁出,鬼蜮伎俩不息 ……

现今尚在严拿,而已有此等冒赏情弊。真犯一日不获,则远近之造作假伪情弊百出 ……

《清高宗实录·卷四百二十一》

乾隆自己掀起来的严打风,不是他能轻松压下去的。各地开始频繁上报拿获马朝柱党羽的消息,人数很快就累计数千人,远超当初天堂寨逃出去的人数。例如两江总督尹继善被乾隆申斥一通后,很快就上报自己抓捕了一百多名马朝柱逆党成员。

由于当初马朝柱曾称西洋人传诏与他并会参与复明大业,不少在华的外国人也被牵连成了潜在的逆党分子。在不少传教士的回忆录中都有相关记载。诸如“一切欧洲人,都被视作四年前在湖广发现的马朝柱事件的同伙”、“因为是外国人的缘故,我被看成是他的同伙而逮捕过两三次”等等。

这场轰轰烈烈的大搜捕,前后持续一年多。无论乾隆如何训斥督抚们 – “楚省之马朝柱等,尚未就获 … 用尔等督抚所为何事”,“首逆”马朝柱始终没有音讯(有可能畏罪自杀了)。眼见又要制造出一个类似伪稿案的笑话(始终抓获不了首犯),最后乾隆不得不选择不再声张让它不了了之 ……

整个皇朝历时一年却未能拿获的事实,倒是让不少平民开始在民间传说并神话马朝柱,这可能是乾隆和马朝柱本人都没有想到的。乾隆朝末期,江西一个天地会组织就将马朝柱供奉为自己的创始人。

责任编辑:zN_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