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球精选!段遥亭:彩云之南古长城
2023-01-05 05:39:23 来源: 腾讯网

作者:段遥亭

战国时代是一个尚武的社会。即便到了战国晚期,领土的扩张仍在持续。三个北方国家,秦、燕和赵都在力争扩大它们对新的民族和土地的控制权。这一历史时期,发生了两件重大的事件——骑兵的出现和北方以“长城”闻名的军事设施的建立。作为现在所说的长城的前身,这些“长城”组成了北方的军事防御工事线。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将这些“长城”连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两起事件的发展归因于北方明显的军事化以及一种更艰苦的边疆争战。

司马迁将最早的长城的建筑归之于齐宣王,齐宣王命人对土地进行了勘察,之后下令在小山顶和山峰上修筑起了一道大墙。这段墙向东直到大海,向西延伸到冀州,有一千多里长,是用来保护齐国不受楚国的侵犯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拆除了内部的城墙,将外部的城墙连接为一体,这样就在华夏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之间构筑起了一个连续的防御工事。明朝是中国最后一个修筑长城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被万里长城拱卫的社会。


(资料图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知道古代北方长城中最为著名的秦、赵、燕长城,以及后来保存至今的明长城。其实,最早的长城是魏国和楚国修建的,而且,彩云之南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古长城,曾经阻挡了蒙元大军的进攻。

20世纪末,考古专家经过反复的考察研究,确认被石林当地群众称为“长城埂”的古遗址是我国南方的一条古长城。此埂宽约3米,高约3米,起自云南曲靖,在天生关村入石林县境,经北小村、水塘铺东、戈衣黑等地而南入弥勒县,最终到达泸西,全长300余里,全部用自然石和土筑成。

在古书资料中,石林古长城被称为“鞑子城”。“鞑子城”为彝语,“鞑”意为“埂”,“子”意为“界”,“城”泛指夯土或垒石的墙,因此“鞑子城”就是界墙的意思。明代万历年间的《云南通志》写道:“鞑子城在州东三十里,夷语底伯卢。其城起自曲靖,抵于广西(今泸西)绵延三百里。昔酋长兄弟筑此,以分地界。”

这条被用来分地界的石林长城,修筑时间大概要追溯到9世纪左右。大约在两晋隋唐时期,滇东居住着大姓爨(cuàn)氏,他们是南中望族,于东汉末年来到云南,到晋代时势力逐渐强大。爨氏在鼎盛时期管辖的地区延绵2000余里,称雄一方。后来,爨部又分东爨乌蛮与西爨白蛮。乌蛮居住于昭通、泸西、弥勒、建水、会泽、嵩明、元江等林谷地带,白蛮居住于曲靖、澄江、滇池、宜良等地。到了隋代,爨氏夜郎自大不上贡赋,杨坚指派名将史万岁前往讨伐,爨氏割据一方的局面从此宣告结束,但爨部的势力依然很大。

唐朝开元盛世时期,玄宗李隆基指使剑南节度使挑起云南部族的斗争。后来,姚州都督李宓派两爨大鬼主爨崇道,杀掉南宁州都督爨归王和安宁城首领爨日进。这时,统一滇西大理的南诏首领阁罗凤在爨归王妻子阿姹的求救下,攻杀爨崇道及其兵马,从而迅速控制了滇东地区。

在此后的40余年里,乌蛮逐渐发展,产生了乌蛮七大部落。他们也逐渐迁入生存条件较好的西爨故地。南诏在与唐朝的争斗中,政权得到巩固,势力更为强大,疆域范围东接贵州,西抵伊洛瓦底江,南达西双版纳,北接大渡河,东南接越南边界,西部与吐蕃接壤。

后来,南诏王朝到了末期,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权臣当道。公元897年,郑买嗣杀死南诏王隆舜。公元902年,他又杀死隆舜的儿子舜化员及南诏王室近千人,自立为王,号称“大长和国”。公元927年,剑川节度杨干贞杀掉郑隆亶,立赵善政为王,国号为“大天兴国”,此后他又自立为王,号称“大义宁国”。此时,乌蛮已发展成拥有白鹿部、夜苴部、华竹部、洪农碌劝部、纳垢部等三十七部的大势力,史称“东爨乌蛮三十七部”。

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三十七部的帮助下,占领大理,建立了大理国。段思平执政后,兑现起义前的承诺,实行减税免役的政策,分封给段氏和大臣很多领地,对支持自己起义的滇东三十七部首领加以分封。普摩部、落温部、落蒙部、弥鹿部的酋长都是夷人氏族部落酋长,他们得到段氏所封的领地后,就商量在新分封的部落领土之间建造一种分界的标志,于是开始修筑最初的“鞑子城”。

大理国中后期,段氏政权逐渐变得腐败,加强了对三十七部落的控制并在其领土内建东都鄯阐(今昆明),还设置东川、阿阳、秀山、石城四郡,从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到了公元1094—1096年,大理国发生内乱,大臣高氏专权,把自己的子孙封于八府四郡,多次掠夺和侵吞三十七部十地,威胁到了滇东三十七部的生存。公元1100年,阿庐部落中的强大族系师宗、弥勒等部联合三十七部,在盘江流域建立了部落联盟王国——自杞国。自杞国建立后,发生了多次反抗大理国强占各部落土地的战争。公元1147年,自杞国攻破东都鄯阐,杀死高明清。在全盛时,自杞国的疆域北至曲靖,南至红河,西达昆明,东抵广西红水河。为了有效地抗击外来侵略,自杞国在西部险要处建了很多石堡战墙、战垒、烽火台,为三百里古长城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102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大漠南北,随后用20年时间扫灭北方和中欧、西亚等很多国家,其中包括金国。后来,成吉思汗意图谋取中原。便向谋臣郭宝玉询问计策。郭说中原的军力和国势很大,不可忽视。于是,成吉思汗及其子孙采用迂回夹击战略:先拿下西南,用南蛮强悍士兵攻打南宋。

公元1244年,蒙古10万大兵进攻大理,南宋出兵与大理共同抵抗,两年后蒙古军返回。蒙古骑兵的侵伐使自杞国的统帅们意识到与蒙古之间的战争必将发生,便制定防御战略,并根据蒙古骑兵善于长驱驰骋、快速奔袭的特点,修筑长城作为战略防御。于是,乌蛮人把一座座与大理国对垒的古堡、战墙、战垒、烽火台等全面加固,并全线联贯起来,形成了三百里的滇东古长城。这段长城在后来抵抗元军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使得元军十万铁骑覆灭于此。

中国古代骑兵起源于战国后期,以“胡服骑射”著称的赵武灵王堪称古代骑兵的开拓者,而纵横欧亚的蒙元骑兵无疑是中国历代骑兵的巅峰时期。在冷兵器时代,能够阻挡快马长弓的就是高大坚固的城墙与黄河、长江这样的天然屏障。

正因如此,后来进入中原地区的蒙元军队对城墙十分憎恨,但凡他们占领之处,遭遇抵抗的古城十有八九遭到摧毁。

【作者简介】段遥亭,陕西白水人。曾为法院书记员,报社记者。在《中国民族报》《中国铁路文艺》《西部》《西南军事文学》《青海湖》《草原》《延河》《四川文学》等多家报刊发表过500多篇(首)作品。散文集《野马天山》入围第六届鲁迅文学奖。作品被《读者》等转载,并入选《散文百家十年精选》《中国西部散文精选》《长安风诗歌十人选》等多种选本。作家诗人,陕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政协委员。

责任编辑:zN_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