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同是禅让,尧舜成就千古美名,他却害得国破家亡,这是为何?
2023-01-04 18:49:21 来源: 腾讯网

禅让制究竟好不好呢?为什么同样是禅让,尧舜可以成就千古美名,我们故事的主角却反倒害得国破家亡,身败名裂,成为历代君王中的一个笑柄?下面让小编来和大家详细说说关于禅让制的故事。


(资料图)

故事的主人公是燕易王之子,燕国第三十八任国君,燕王哙。他虽贵为天子,却不懂帝王权术,是个彻彻底底的理想主义者,一点没有天子的威严。在治国方面也没什么突出的贡献,他一生最大的爱好竟然是喜欢种田种地。

当国君最怕的就是爱好多,咱们这位燕王哙就是这样,有了退隐之心。在他感觉年纪大了没什么能力治理国家的时候,他的得力助手子之——当国丞相却是个雄心勃勃的野心家。不得不说子之在执政方面远远超过他的国君,他办事果断、善于监督考核臣属,深受燕王信任。

子之在偶然得知燕王哙有禅让之心后,迎合了燕王哙的心理。再加上当时刚好有位叫苏代的人替齐国出使燕国,燕王询问他认为齐王如何呢?苏代回答说,齐王因不能信任他的臣子所以必不能称霸一方,这更加深了燕王哙对子之尊敬和信任。

后来又有一位叫做鹿毛寿的谋士前来觐见,这位谋士十分赞同禅让制,并建议燕王哙为何不继续遵循这种制度,将国位禅让与子之。这一下可刚好戳中这两人的心思,两个人可是一拍即合。一个想甩锅不干还能给自己博得个贤明的美名,一个刚好满足了自己对权力的向往。

但问题来了,这件事真是皆大欢喜吗?燕国真的可以通过一次禅让就改变命运,在各国间崛起吗?整件事中最大的受害者太子姬平可不愿意这样。自己爹不想干了不应该传位给自己吗?怎么还能把他们姬家的天下拱手送人呢?更可气的是,由于当时朝中的大贵族大多都支持太子姬平,而子之的势力多为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吏,燕王哙为了帮助子之站稳王位,竟然强行收回朝中所有官禄三百石以上大员的官印,给与子之重新封官的权力。这一举动,可真是引起了众多贵族的不满。

燕王哙一心做着自己的千秋美梦,却不想一场几乎葬送燕国气运的内乱已经剑拔弩张。公元前314年,也就是子之为王的第三年,太子姬平联合将军市一起攻打子之,燕国国内大乱。后来子之平定了内乱,却让齐国有了可乘之机,占领了燕国,最终子之和燕王哙都惨遭杀戮。这场以禅让制为主题的闹剧终于告一段落。

子之和燕王哙被杀的背后让我们不禁思考:为什么同样都是禅让,尧舜可以成为千古佳谈一代明君,而燕王哙禅让子之,不但没有使国家兴盛起来,反而间接导致了燕国的衰败?

小编认为,事在人为。首先尧舜禅让本来就是传说时期的故事,是否可信还值得怀疑。退一步来讲,就算尧舜禅让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尧和舜在当时可都是深受百姓爱戴。大家对他们二人都充满了信任,但再看看主人公燕王哙,他自己治国就没什么成就,而禅让的人选子之虽然前期看起来像是个治国的能手,执政后不但滥用职权还沉迷于美色。这两人哪个能有尧舜靠谱?

其次,社会的大环境也不同。尧舜禅让时,当时除了禅让也没有别的制度,公众的接受度也较高。可到了燕王哙已经是战国时期,世袭制从西周到春秋再到战国,这期间人们都已经从心底认可了世袭制的存在,突然一下的变革,接受起来就不太容易,因此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抵触情绪。

最后,燕王哙收回官印的做法惹恼了以太子平为首的旧贵族的不满,引起贵族的反抗是迟早的事。

其实或许禅让制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好,它本质上就是一种个人的独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禅让说到底,就是君王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人选,对他进行考核后把权力交给他。

如果在考核过程中对对方不满意,那么就可以换一个人选再次考核。它并不像投票选举体现公众的意愿,更多的还是依靠君王个人。如果没看走眼那还好,如果君王被人欺骗,其实还是无法保证能够选贤任能。

所以说,禅让制被历史淘汰是必然的。燕王哙在战国那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还抱有通过禅让来发展国家那样天真的幻想实在是愚蠢,本想在历史的长卷中留下千古美名,到头来却成为一个笑柄,真是讽刺至极!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