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百事通!缔造苏联红军炮兵,主导研发T34和喀秋莎,被称史上最无能的元帅
2023-01-04 07:42:04 来源: 腾讯网

提到苏军包括俄军,总给人一种印象:很少能打出漂亮的战术动作,经常打比较大的败仗。打仗完全靠人数,靠着压倒性的兵力、火力,尤其是寒冷的天气,最终磨垮对手,是一种徒有虚表的强。实际上这种认识并不准确,俄军和苏军不仅兵种齐全,装备较为先进,还有一大批出色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统帅,比如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中大批优秀的指挥官脱颖而出,战争初期遭受重创的苏军也越打越强,成为那个时代以至此后数十年地表最强陆军。


(资料图片)

1935年,苏联恢复军衔制度,到1991年苏联解体为止,一共有40人获得“苏联元帅”军衔。这些元帅都经历了严酷战争的洗礼,可以说是实至名归。但是,其中有一名元帅的经历却让人唏嘘不已,他创造了世界历史上元帅的一个记录——直接从元帅被一撸到底成为一名列兵。格里戈利·伊万诺维奇·库利克元帅,有人评价他是史上最无能的元帅,但我更愿意说他是史上最倒霉的元帅。

库利克1890年出生于乌克兰东部波尔塔瓦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跟大多数苏联红军将领一样,库利克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其军事技能都是在战场上自学成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沙皇军队的库利克立过一点小功,成为低级炮兵军官。十月革命爆发后,库利克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红军。他作战勇敢,曾五次负伤。

让库利克一战成名的是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苏联拍过许多反映这场保卫战的电影,比如《保卫察里津》、《第一骑兵军》等等。察里津有一个更为我们熟知的名字——斯大林格勒,斯大林当时是以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大本营代表的身份主持全局。

察里津保卫战时,库利克任第十四集团军的炮兵指挥官,集团军司令则是苏军名将伏罗希洛夫。当察里津保卫战进入最关键的时刻,白军集结了所有的兵力准备发动最后的总攻,库利克也恰在此时集中了所有的炮兵火力,对兵力密集的白军突然进行了毁灭性之打击。因此,对察里津保卫战居功至伟的库利克被誉为了“察里津炮王”,他也因此被称为苏联红军炮兵部队的缔造者。

创建苏联红军的是托洛斯基,斯大林与之相比,无论是人脉、势力还是威信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作为苏维埃军事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当时斯大林真正能控制的军队,唯有第一骑兵集团军。

察里津炮战后不久,库利克调任第一骑兵集团军炮兵指挥官。众所周知,在后来的苏联红军中,很多身居高位的将领都是出自于第一骑兵集团军,而库利克作为第一骑兵集团军的炮兵指挥官,又加上他拥有察里津保卫战之光荣履历,因此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斯大林之亲信。

第一骑兵集团军的三位老战友:布琼尼,伏罗希洛夫,库利克

从第一骑兵集团军中,一共走出了12位元帅、5位大将、5位上将,还有若干中将、少将等,可以说,斯大林掌权后,第一骑兵集团军的人掌管了苏联大半的军队。

内战结束之后,库利克在斯大林的关照下逐步走上苏军领导岗位。1926年,库利克出任苏军军械部部长,开始长期领导苏军的军工生产和武器研制工作。

西班牙内战时,作为炮兵方面的权威,库利克曾经担任过西班牙共和国军队的军事顾问。

1935年9月,苏联恢复军衔制度,授予伏罗希洛夫、布留赫尔、布琼尼、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元帅军衔。1940年5月7日,库利克与铁木辛哥、沙波什尼科夫一起晋升为苏联元帅。不过布留赫尔、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三位先后被清洗掉,也就是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只有五位元帅。

左起:伏罗希洛夫、布琼尼、铁木辛哥、库利克、沙波什尼科夫

希特勒进攻苏联前,苏军虽然规模庞大,拥有许多先进的军事装备,但是由于大量优秀的军官被清洗掉,对于新提拔上来的首要考虑的是对斯大林的忠诚,政治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军队,苏联红军的军官团体的军事素质急剧下降。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对芬兰的冬季战争,人口仅仅400余万的芬兰,对抗拥有500万军队的苏联,虽然最终因国力的悬殊差距被迫求和割地,但却让优势的苏军付出了三十余万人的代价。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世界军事技术和军事理论获得革命性的大发展的年代,在战争机械化和追求武器火力的趋势下,库利克的思想仍停留在一战水平。苏联人错误理解了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解散了刚组建的大型机械化部队,这里面库利克起很大作用。

当时,机械化兵团的作战理论在各国都有争论,刚从西班牙回国的库利克无疑在苏军中具有很大的发言权,他认为机械化大兵团不适合苏联的国情,因而,他后来就成了目光短浅的代表。

库利克主持苏军军械部期间,苏联的军工科研部门研发了很多武器装备,许多成为经典并影响到后世的武器研发,如DP-28转盘机枪,T-34中型坦克,BM-13型火箭炮(即喀秋莎火箭炮)等。不可否认,作为主管军械的库利克是起到了一定领导作用。不过,他的思想僵化,过于迷恋他的大炮兵,他认为突击的主要兵器不是坦克而是大炮,火箭炮不应该用车辆牵引,而应该用马来拉。若不是斯大林坚持,T-34和喀秋莎这种经典武器就流产了。而库利克大力提倡的几样武器,实战结果证明实用性很低。

苏德战争爆发前,作为斯大林的亲信,库利克可谓是顺风顺水。然而,战争爆发的第二天,他就开始倒霉了。

库利克的第一件倒霉事就是,在1941年6月23日,其乘坐的运输机被德机击落。

德军的突然袭击出乎苏军的预料,当时,位于莫斯科的苏联红军总参谋部已经没法获得来自前线的准确战报。

和平时期,苏军总参谋部可以通过电话、有线电报和无线电台联系各方面军。可问题的关键在于苏军的大功率电台其实非常有限,而电话和有线电报则完全归属于苏联邮电人民委员部的永备通讯线路。德军在战前就开始派遣渗透分队破坏苏联的永备通讯线路,开战后的轰炸和炮击也摧毁了许多永备通讯线路的重要节点。

这等于说,苏军在开战之初就成了聋哑瞎,前线的方面军联系不上莫斯科,而且也不能立刻联系到自己下属的集团军、军。这种混乱情况在苏军西方方面军那一块尤其糟糕,而这正是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击方向。

总参谋部联系不到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不清楚前方究竟发生了什么,唯一的选择就是派人去前线看看,然后带着第一手情报返回。库利克元帅就是被派出来的倒霉蛋。

库利克元帅的任务本该是很轻松的,他只要让飞机在白俄罗斯的明斯克降落,去西方面军总部了解情况即可。可他偏偏兴起,让飞行员把运输机开到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上空,他想看看实际战况到底是怎么样了。

一位元帅,亲临前线虽然体现了他的勇敢,可他忘了他是元帅,他肩负着的是为总部来掌握前线的总体战况这么一项任务。

比库利克元帅做得还离谱的是巴甫洛夫大将,他把手头的六个机械化军和三个集团军都投入了比亚维斯托克突出部,想要和他幻想中才存在德军主力决一死战。而德军压根就没兴趣正面交手,古德里安和霍特的装甲集群直接从南北两翼向布列斯特和格罗德诺方向突击,两把巨大的钳子正在张开,准备通过迂回将西方面军的主力统统装进包围圈。很不幸,巴甫洛夫的举动正中德军下怀,整个西方面军的主力60余万人主动钻进了比亚维斯托克--明斯克包围圈。

战争刚一开始,苏军部署在白俄罗斯的空军就被德军空军消灭在地面上,战场制空权落入德军之手。库利克这时候飞进比亚维斯托克,那和自寻死路也没什么区别。说库利克元帅乘坐的飞机被德机击落也不完全准确,在遭遇德军战斗机追逐时,飞行员做了一个大胆的动作,驾驶飞机向着地面俯冲,到最后关头才猛的拉起迫降到了地面上,这让德军战斗机以为运输机是因躲避攻击而坠毁的。

运输机虽然成功迫降,但随机携带的电台也摔坏了。库利克意识到自己现在恐怕是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之中,他命令人员就地隐蔽起来,然后派他的副官布罗丁上校去寻找援军。

幸运的是他们迫降的地点距离苏军第10集团军司令部非常近,布罗丁上校运气超好,很快就找到司令部。然而,卫兵们听到这位上校自报家门,自称是库利克元帅的副官,当即就把他五花大绑起来,顺便给了一通老拳。原来是因为现在到处都有德军的渗透小分队,这些德军还装成苏军军官的样子到处招摇撞骗,布罗丁上校正好就被卫兵们当成了德军。

第10集团军司令博列别夫少将听说抓到个“德国间谍”,感觉挺好奇,就让人把布罗丁带过来看看。见到司令员,布罗丁连忙说自己是元帅的副官,现在元帅同志就在集团军司令部附近,处于危险中,他恳请博列别夫少将赶紧出兵去解救元帅。

博列别夫少将挺纳闷,他也联系不上方面军司令部,也没听说库利克元帅到了白俄罗斯。布罗丁的说法挺让人怀疑,现在情况这么混乱,谁敢保证他就是位苏联军官。可他又说得有鼻子有眼儿,博列别夫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带人去看看,万一库利克元帅真被德军给抓走了,那他可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想法,博列别夫亲率一个步兵师前去解救库利克元帅。可是,当他找到元帅时,他发现元帅已经不需要他来解救了。

只见库利克不知道从哪儿组织了一批西方面军的溃兵,元帅正坐在一辆T-34坦克上,像一位连长一样在指挥士兵们发动进攻,那些试图攻击元帅的德军部队被打得晕头转向。有了博列别夫率领的步兵师加入,这支德军部队很快就被击退了。

从博列别夫那里库利克总算搞清楚了西方面军的真实战况:现在根本联系不上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各部队唯一收到的命令就是在比亚维斯托克发动反击,而结果就是大家执行完命令就被合围了。

库利克痛苦地意识到,在法国的一幕即将在白俄罗斯上演,苏军西方面军将很快被合围、被消灭。情况万分危急,库利克顾不得想那么多,他接过了第10集团军的指挥权,带领部队突围。

他命令部队立刻向斯摩棱斯克撤退,力求在德军包围圈形成之前逃出去。收拢到的装甲部队一分为二,KV-1重型坦克承担断后任务,而BT-7、T-26轻型坦克和T-34中型坦克则跟随主力部队行动。由于制空权已落入德军之手,部队采取昼伏夜行的方式撤退,并且沿着有森林的道路前进,以此来躲避德国空军的袭击。

不得不说,在西方面军已经彻底崩盘,白俄罗斯即将落入德军之手的情况下,库利克仍旧能成功的把第10集团军带出包围圈,而且一路上还收容了不少被德军打散的苏军部队,可谓是劳苦功高。但是,他是作为大本营的代表来到西方面军,他更应该做的是前往方面军司令部,利用司令部掌握的资源督促方面军更好的调动和指挥部队,而不是逞匹夫之勇孤身去往前线。

库利克的第二件倒霉事,是他不久之后遇到了朱可夫。

经过两周的艰苦跋涉,库利克率领的第10集团军逃出了德军的包围圈,并且遇到了铁木辛哥元帅派出的搜索部队。直到这个时候,莫斯科方才知道他还活着。此前,苏军总部一直以为库利克可能已经战死,或是被德军抓到柏林去了。

由于集中了苏军精锐的西方面军在巴甫洛夫大将的指挥下一周就玩完,库利克也跟着吃了瓜落,遭到了斯大林的一再训斥,怀疑库利克是不是惊慌失措和缺乏指挥能力。白俄罗斯之行让库利克在斯大林跟前减分不少,一位元帅跑到前线拦逃兵,干连长干的活,这确实让人怀疑他的水平。不过,他毕竟带着近十万人的部队逃出德军严密的包围圈,这本事还真没几个人能做到。

苏德战争期间,苏军打过很多败仗,就连刚刚取得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朱可夫,在随后的利沃夫战役也吃了败仗。对于败军之将,斯大林通常比较仁慈,除了巴甫洛夫被枪毙之外,大多数人都得到了证明自己的机会。库利克也不例外,他在8月被任命为独立第54集团军的司令。

虽然以元帅之尊屈就集团军司令,但是该集团军是苏联统帅部的大本营直属预备队,拥有8个步兵师和包括坦克旅、独立重炮团等加强部队,实力远超一般的集团军。而且,从作战序列来说属于列宁格勒方面军,方面军司令员正是库利克的老上级伏罗希洛夫元帅。

列宁格勒方面军面对的是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战争初期,面对德军的攻击,苏军的作战指导思想是以攻对攻,类似于李德带到中央苏区的那一套短促突击理论。

由于未能集中优势的兵力兵器,苏军攻击打开突破口后,没有后续预备队投入巩固突破口和扩大战果,结果两翼的德军重新反攻,突破口被封闭,导致突击的苏军部队反而被德军包了饺子。苏军也是经历了一系列的短促突击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加之兵力兵器得到了补充和加强,最终才在短促突击的基础上发展出大纵深战役理论。

伏罗希洛夫在屡次执行了苏联统帅部的反突击命令后损失惨重,列宁格勒也被德军包围,因此,斯大林派了朱可夫去接替伏罗希洛夫的职务。

朱可夫上任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如何挡住德军对列宁格勒的进攻。经过一番思索,朱可夫觉得自己也没办法能够轻易挡住德军的进攻。为了加强列宁格勒的守备,给构筑筑垒地域以时间,朱可夫于9月12日命令库利克的独立第54集团军对姆加突出部的德军发动一次突击,最好能消灭姆加方向的德军,改善列宁格勒的防御态势,甚至有可能进一步打破德军的包围圈。

当时的情况是,德军已经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陆地对外通道,唯一一条还在手里的对外通道是拉多加湖。库利克的独立第54集团军在沃尔霍夫一带,靠近拉多加湖西岸的位置,这里距离对面列宁格勒的距离恰好是拉多加湖上距离列宁格勒的直线最短距离。也就是说,库利克现在守卫的是列宁格勒最后一条良好的对外通道,如果失去这里,列宁格勒将被彻底割裂。

拉多加湖上的运输船

库利克认为,德军此前刚刚派出1个步兵军和2个装甲师占领了什利谢利堡,倘若冒险执行朱可夫的命令,那么独立第54集团军大概率会被拥有优势的德军打得粉碎。如果这一可怕的事情成真,德军将会尾随溃败的独立第54集团军冲向沃尔霍夫,甚至进一步占领拉多加湖西岸地区。这样的后果十分明显,对于列宁格勒来说,这将是灭顶之灾。

很多人认为库利克摆元帅的谱,拒绝执行大将朱可夫的命令,这就有点小人之心了。

9月14日,勃然大怒的朱可夫给库利克元帅发去一电:“我想最好是咱们两个老兵赶紧干起来,把敌人从这块土地上清除掉,咱们就可以握手庆功了……我对你有一个请求:不要坐等敌人的进攻。要赶快组织炮火反击准备,向姆加方向进行攻击,如果你明天还不能转入进攻。那么我们的处境就更加危险了。”

库利克依然予以拒绝。有点恼羞成怒的朱可夫随后发去了最后一电:

“我本指望你们做复杂的战术机动,但是现在看来不可能了,这个任务由我来干……依我看来,如果苏沃洛夫在我们这个位置上会有更多作为,请原谅我的直率,但是我用不着也不会说什么外交辞令,祝你走运!”

大将朱可夫把不服从军令的库利克元帅告了,说他面对德军惊慌失措,不肯对德军发动反突击。斯大林出于对列宁格勒战事的忧虑,再加上对朱可夫才能的信任,以及对库利克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他最终撤销了库利克的职务。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朱可夫在库利克被调走后再也没提过让独立第54集团军发动反击。

1942年4月,朱可夫在1941年9月的进攻命令被复刻出来:沃尔霍夫方面军麾下的突击第2集团军沿着朱可夫半年多前规划的进攻路线进攻,结果落得了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战况相对平稳的1942年初尚且如此,那库利克若在1941年9月执行这个命令,恐怕结局只会更糟糕。

库利克的第三件倒霉事,是他遇到了曼施坦因。

库利克在中线、北线相继折戟后,斯大林将他派往了南线。当时德军正准备在南线攻击战略要地罗斯托夫,于是斯大林便派擅长防御的库利克元帅去罗斯托夫,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指导罗斯托夫的防御,也算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应该说,斯大林对于这位忠心耿耿的老部下还是不错的,给了他机会来证明自己。

在南线,库利克碰到的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而对手则是很多德吹津津乐道的曼斯泰因。

就在库利克在罗斯托夫构筑防御之时,德军曼施坦因指挥的第11集团军围困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兵锋直指刻赤半岛,于是库利克又被紧急调去指挥刻赤半岛的防御。

关键时刻,库利克元帅动摇了,他觉得以自己手上的兵力打不过,放弃了刻赤半岛。其实,他中了曼施泰因的疑兵之计。他不知道由于兵力不足,曼施泰因在没有攻下塞瓦斯托波尔之前,根本分不出兵力多路出击,而且也不可能冒着被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背后袭击的风险去攻击刻赤半岛。更巧的是,在丢掉刻赤半岛的同时,战略要地罗斯托夫也被曼施坦因攻陷了。

给了数次机会的斯大林终于气得憋不住了!库利克因为作战不力和失败主义情绪罪被一撸到底,不但从元帅直接降为列兵,还剥夺了苏联英雄等一系列荣誉。

一个月之后,念及旧情的斯大林又授予了他少将军衔,去干他的老本行,当一个军的炮兵指挥官。1943年4月,库利克被任命为第8突击集团军司令,晋升中将军衔。看来,上面有人就是好办事。

然而好景不长,倒霉的库利克指挥的第8突击集团军被划归朱可夫麾下。此时,朱可夫战绩辉煌,刚刚晋升为元帅。他们两人早在战前就因为筑垒地域的构筑问题产生过矛盾,相互看对方不顺眼,才华卓越的朱可夫元帅显然容不下能力平庸的库利克,仅仅一个月之后,库利克就被解职,军衔降为少将,去从事后勤工作。

二战结束后,念及他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斯大林将老战友库利克升为中将,担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副司令。当时的军区司令是瓦里西·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多夫上将,此前任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因其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被德军攻入城中而被降为副司令、集团军司令。接替他担任方面军司令的是叶廖缅科,而接手他的方面军副司令的则是后来大放异彩的罗科索夫斯基。

和库利克一样,戈尔多夫也是那种前期得志,后来失意的人物。俩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很是有一些共同语言。于是乎,他们俩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经常在一起喝点小酒,酒后议论时政、发发牢骚,说两句老战友斯大林的坏话。

1946年12月,两人喝了一顿闷酒,酒劲上来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议论老战友的坏话,而谈话内容则被内务人民委员会军队肃反局录了音。

随即,库利克与戈尔多夫以“组织反苏活动”、“发表背叛性和恐怖性的言论”的罪名被逮捕,1950年以叛国罪、间谍罪的罪名被判处死刑。

1957年,赫鲁晓夫上台后,为库利克平反,恢复元帅军衔和“苏联英雄”荣誉。

库利克基本上是人类史上唯一一个被从元帅直接降为列兵的人了然而当时苏军内部却没有人同情他。有能力的军事将领看不上他,尤其是朱可夫,但凡遇到库利克,要么跟他死磕,要么直接把他解职。

库利克本身的确是能力平庸,但是,在三四十年代军事大变革的浪潮中,很多曾经赫赫有名的战将因为思想上未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而落伍,并不仅仅是一位库利克元帅。像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都吃了败仗,然而,他们后来都回到了大本营。沙波什尼科夫元帅也仅仅被派到前线10天就回到总部当总参谋长,只有库利克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派到了前线,他的被一撸到底,难说不是斯大林对老一茬将领能力不满的一个宣泄口。

库利克,这位曾显赫一时的苏军元帅最终落了这么个下场,也实在令人叹息。

世界兵器制造、军事技术、军事思想的变革日新月异,如果跟不上时代,难免要重蹈库利克元帅的覆辙。苏军的机械化、大兵团作战、大纵深突破在那个时代的确是引领世界军事潮流,但是时过境迁,到了现代的信息化、无人化时代,仿佛又看到了苏德战争早期的影子。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