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一个是太后,一个是宰辅,为皇位继承各怀心思,最终没有谁是赢家
2023-01-04 07:44:28 来源: 腾讯网

公元1085年,38岁的宋神宗赵顼在福宁殿去世;宋神宗的六子赵煦即位,史称宋哲宗,公元1100年,25岁的宋哲宗赵煦病逝。


【资料图】

随着宋哲宗赵煦的死去,大宋朝面临着一个极大的重要问题,那就是:皇位谁来继承?

先看宋哲宗赵煦,短暂的一生先后有一儿五女,旱地里一根苗最终也没有保住,唯一的儿子赵茂仅仅活了三个月就早殇,至此断了这一脉的流传。

再往回看,看看宋神宗赵顼,除了推行变法法,还颇能生育,先后生了十四子十女,最终长大成人的也有六子三女,可谓是人丁兴旺。

既然宋哲宗赵煦没有儿子可继承皇位,那么就得变个继承方式——“兄终弟及”,这也是封建时代为确保国家政权稳定所采取的一种皇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这种方式自古有之,而且宋朝太祖太宗就是这个版本,哥哥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即位,所以满朝文武对这种方式没有什么异议。

继承皇位既然要从宋神宗诸子中择取,那么谁最有资格呢?此时宋神宗成年的儿子还有:

九子,吴王赵佖,母惠穆贤妃武氏;

十一子,端王赵佶,母钦慈皇后陈氏;

十二子,燕王赵俣,母贤妃林氏;

十三子,楚王赵似,母钦成皇后朱氏;

十四子,越王赵偲,母贤妃林氏。

上面这个名单有一个隐藏的秘密,六子赵煦、十三子宪王赵似的生母都是钦成皇后朱氏,十二子赵俣、十四子赵偲的生母都是贤妃林氏,而且此时的钦成皇后朱氏、贤妃林氏都尚且活着,;只有九子赵佖、十一子赵佶的生母都已故世。

宋哲宗赵煦死后,后宫主人是宋神宗的妻子向皇太后,一个不同凡响的女人。

向氏,祖籍河内,曾祖父为向敏中、父亲青州知府向经。1066年,嫁给颍王赵顼,封安国夫人,神宗即位后立为皇后。据《宋史》记载:向氏甚守女德,对族人也严加约束,对于他们的求官等特权要求一律拒绝。哲宗要为自己选立皇后,并为诸王纳妃时,向氏要求家族的女子不得预选。向氏在历史上留下的最深刻记载是宋哲宗去世后迎立赵佶为帝。

她坚决拥立宋神宗十一子端王赵佶,宰相章惇及哲宗母亲皇太妃朱氏欲拥立哲宗同母弟神宗十三子楚王似,最终向太后凭借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和娴熟的政治手段将赵佶推上了皇位,成为后来的宋徽宗。宋徽宗继位后,为了报答向太后的拥立之恩,也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在成年的情况下仍请向太后垂帘听政, 向太后去世后,宋徽宗也给予了其无上的尊荣,赠予向氏家族荣耀,向家子弟也不断得到升迁。

向皇太后为何坚持拥立十一子端王赵佶?

首先是向皇太后一生无子嗣,只生了一个淑怀长公主。在古代宫廷,皇后或嫔妃如果没有儿子,地位将受到极大影响,因此,后妃都想能够为皇帝生下儿子,除了在皇帝生前可以获得宠幸外,一旦先皇帝故去,如果儿子位高显贵, 甚至能得上天眷恋继位为帝,生母便能被尊为皇太后而成为后宫的实权人物。

端王赵佶的生母陈氏,开封人,无背景,去世时才是低级的美人(正四品),赵佶年仅7岁。没有儿子的向氏借机将赵佶视作己出,付出了很多抚养心血。此时宋哲宗的突然去世,,也给了向太后更多的想法——拥立赵佶为帝,一旦这一愿望变为现实,不仅向太后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向氏家族的利益也能得到加强。

而十三子楚王赵似生母为朱氏,在宋神宗即位后入宫为御侍,常年得到神宗宠幸,先后生下了二子五女,累进才人、婕妤、昭容、贤妃、德妃。

神宗在世时,向氏与朱氏就相互较劲,为了争宠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当年为立太子之事,宋神宗一直犹豫不决,向皇后不得已违心称赞六子安郡王赵煦贤达,宋神宗这才下决心立赵煦为太子 。但是,由于宋哲宗的赵煦即位,朱氏虽然没有皇后的名号,但在礼遇上与神宗皇后向氏基本相当,哲宗对朱氏礼遇的提高使朱氏赢得头筹,向氏却始终抬不起头,严重威胁着向皇太后的地位。一些朝廷官员也开始巴结朱氏,朱氏的地位疾速提高,引起向皇太后的极大不满。

哲宗去世后,上天又给了向氏一个翻盘的机会,向氏怎么能轻易放过?

五个儿子中,年长的是吴王赵佖,被向皇太后提出有“目疾”,不宜成为一国之君,遭抛弃。反对楚王赵似继位,以此限制朱氏地位的提升。燕王赵俣、越王赵偲年龄比赵佶小,而且他们的生母林贤妃,与向氏一样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同样也遭反对。

选择端王赵佶的优势也很明显,第一生母去世, 没有人与自己争夺后宫权力;第二外戚没有深厚背景, 皇子不受外戚的影响,;第三赵佶是由向皇太后抚养成人的,有一定的母子感情。

残酷的政治斗争也给向皇太后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当年神宗去世,哲宗年幼,英宗皇后高后垂帘,但是在册立哲宗的过程中,高后曾出现过异议,但蔡确、章惇等争取下哲宗得以顺利即位,高后因此将蔡确置于死地而后已。高太后去世后,哲宗亲政,将高后钦点的皇后孟氏废去改立自己宠爱的刘氏为后,以擅权为名 将高后的心腹内侍陈衍处死,开始追查高后的“废立之谋”。经过这一事情,向皇太后对新君与垂帘太后关系的微妙看得更加清楚,懂得掌握册立新君的重要性,因此哲宗去世后,向皇太后坚决拥立十一子端王赵佶为储君。

向皇太后提出端王赵佶为储君的方案后,当即遭到宰相章惇的反对。

章惇反对的理由,一是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应首选九子吴王赵佖,二是如果不立赵佖,就应该选哲宗的同母弟弟十三子楚王赵似。

章惇提出的吴王或楚王的即位方案,目的是一虚一实,虚的是九子吴王赵佖是个盲人,根本不适合即位,对于这一点章惇十分清楚,只是将其拿来作为反对赵佶即位的一个挡箭牌而已。实的是让楚王的即位。但是如果楚王即位,也就意味着承认朱皇太妃的地位要高过向皇太后,,向皇太后只能再次居于下位,这是向皇太后绝对无法接受的。

而章惇敢于公开反对向太后的提议,其内心的真实想法是在争夺拥立新君过程中,建立拥戴之功,巩固自己的相位。章惇认为自己的提议在内外朝都会得到响应,但是他忽视了向氏良好的政治素养及丰富的政治历练,对向氏册立赵佶的决心也估计不足。

宋徽宗即位之后,章惇被贬雷州,皇太妃朱氏及楚王赵似被宋徽宗作为自己的异己力量,虽然表面受到尊崇,实际是被列为防范的对象,不断受到打击和限制,行为小心谨慎,但是仍难免被怀疑,最终楚王似年纪轻轻就在抑郁中去世。

而章惇与向皇太后争论要立的人,最终使北宋灭亡。

历史,就是如此不可思议。

责任编辑:zN_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