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视讯!西周历史上第一次危机,三监之乱!
2023-01-03 22:37:44 来源: 腾讯网

“三监”名不虚传,“簇拥”着朝歌


(资料图片)

牧野之战奠定了西周政权的基础,也将殷商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但是殷商遗族怎么肯就此罢手,安安稳稳地去过那”逍遥日子“?于是趁着自己那最后一抹余晖还没有在西边落下,决定在历史上再来一次”绽放”,让自己渐行渐远的身影在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格外夺目。

这便是西周初年几乎可能导致历史改写的“三监之乱”。

周武王在消灭了殷商之后,本着“灭国不绝祀”的“基本共识”,同时也为了收买人心、安抚殷商遗族,并没有对殷商遗民和纣王后代赶尽杀绝,而是保留了其封地,令纣王的儿子武庾在殷都朝歌也就是商都继续繁衍生息。

虽然没有赶尽杀绝,周武王毕竟对殷商遗族心存疑虑。便将自己的三个兄弟霍叔、蔡叔、管叔分封在殷都周围,便于监视武庾的一举一动。霍叔的封国为邶(音同背)在朝歌北边,朝歌以南为鄘(音同庸)为蔡叔的地盘,朝歌东边设立卫国由管叔称王。三个监督合称“三监”。

周公东征是奠定周天下的重要步骤

照理说这么安排,武庾这个“前朝太子”应该翻不起大浪来了。可是谁也没想到,时间改变了一切。

周武王建周之后不久便散手人寰,留下年幼的儿子周成王由周公旦辅佐。这么安排在外人看来也没什么,可是在远处负责监视武庾的“三监”看来就很不“得体”了。

因为周武王兄弟里边管叔岁数最大,按照当时的传统就算是辅佐朝政也应该让管叔来,而不是让周公来,这就犯了忌讳。这哥仨在一块儿成天瞎琢磨,觉得周公旦这个弟弟要对自己不利。

偏偏武庾这个“前朝太子”对自己这么失去“天下”心有不甘,一直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他还有算才干,看出自己身边这三个“监护人”已经存了异心。于是在中间挑拨是非,撺掇这哥仨造反。

这“三监”也是经不住“三劝”,没费多大劲同意了。而且不止这三监,殷商旧地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以及后来封给叔虞为封国的唐地也跟着一同造反了。这一下声势便浩大起来。

而周王室这边呢,周公旦闻言大怒,没想到天下刚刚太平没几年,内乱便起。而周天子年幼,无法领兵出征,只能由自己亲自“手刃”这帮乱臣贼子。怒归怒,周公旦也不是没想法,他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便是争取自己兄弟中实力比较强的召公的支持。

周公东征既平定“三监”,又扫荡了一批小国

这哥俩是周武王最信任的兄弟,合在一起战斗力爆棚。有了召公的支持,周公便没有了后顾之忧,亲自率军东征,要将东部封国荡平,重新洗牌。而且他还有更庞大的计划,就是将此前还没有纳入周的一些异邦小国也一并给收了,留着也是以后的隐患。

这一次周公东征,一打就是三年。按照当时的生产力,战场也是极为广阔,而且咬定青山不放松,穷追猛打,“除恶务尽”。诛武庚、杀管叔、放蔡叔、废霍叔只是第一步,逐步把跟着起来造反的小国一一消灭,最后一直打到了江南地区。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成王立,殷民反,王命周公践伐之。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江南。”可见周公旦真是没闲着,一批披荆斩棘,打下了一个大大的帝国。

周公是为周王朝鞠躬尽瘁

周公旦在东征获胜后,便在东方广封同姓和功臣为王,以便继续镇压殷商遗民。鲁国便是周公的儿子伯禽的封国;齐国是周室功臣师尚父的封国,都今临淄县;卫国是周公的弟弟康叔的封国;宋国是降周的殷宗室微子启的封国(还是灭国不绝祀)。大家看到了吧,后来耳熟能详的那些中原诸国便是那会儿定下来的。

而且我总觉得是出于报复吧,周公把当时参加造反的殷商遗民都迁到了夏墟也就是现在的洛阳做苦力,建了一个周室的东都,称为“成周”,由周公自己留守在此,威慑四方。

至此,西周也该消停消停了,打了这么多年,整个国家该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了,此为后话,来日再讲。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