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为什么说魏延被杀是一起冤案
2022-12-31 10:33:33 来源: 腾讯网

风起陇西这部剧以一种小人物的视角来解答了三国历史上的那段过往,观众们对剧情也是褒贬不一。在开始可能一些人会被复杂的剧情和节奏劝退,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电视剧开始慢慢精彩起来,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作品的结尾也是各种反转,让人出乎意料,精彩纷呈。

结局陈恭被斩首,这或许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吧。付出了这么巨大的牺牲,最后才发现这一切都是为了扳倒政治对手李严而已,而背后操控这一切的幕后竟然是杨仪和冯膺。


(资料图)

为了彻底扫除李严,他们私底下瞒着诸葛亮设计了一连串的阴谋诡计,而扳倒李严的理由也很高尚,一切都是为了光复汉室 其实暗地里都是内斗夺权而已。

很多观众对于电视剧里面的杨仪比较反感,但是电视剧里面的角色其实很符合历史上杨仪的角色,虽然历史上杨仪和李严之间没有电视剧里面这种争斗的记载,但是杨仪确实是蜀汉内斗的始作俑者,他亲手残害了蜀汉名将魏延。

三国里面内乱是非常严重的,魏国吴国内部的内讧是非常血腥的,动不动就是诛灭九族。比如魏国的司马懿和曹爽,东吴的诸葛恪和孙峻等,相比较之下,蜀国内斗则要温和许多,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这也得益于诸葛亮的依法治蜀政治方略。但是在诸葛亮去世之后,阴谋家杨仪就露出了凶残的嘴脸。

杨仪在诸葛亮北伐时期任丞相府的参军,他和将军魏延非常不对付,两人因为彼此都看不惯对方而经常争吵,甚至在公开场合也是差点是大打出手,当时的费祎居中调停也无法缓解两人之间的矛盾。

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过程中去世后,杨仪就觉得自己肯定是接班人。当时诸葛亮遗命是让杨仪带着北伐部队撤退,魏延负责断后。

没想到魏延对这种安排不满意,他觉得虽然诸葛亮去世,但是不影响北伐大局,为什么要放弃战略目标撤退呢?当下之计应该是继续北伐曹魏,不能浪费机会。因此魏延率领自己部分亲兵赶到杨仪撤退路线前面,烧毁撤退必经的栈道,想阻止杨仪撤退继而想夺取指挥权,两人的矛盾直接公开化,双方当时都向后主刘禅报告指责对方谋反。

但是军队掌握在杨仪的手里,魏延根本不是对手,魏延无奈只有跑回汉中,被杨仪命令追击的马岱所杀。据记载魏延被杀后杨仪还踩着他的脑袋破口大骂,而且随后派人诛杀了魏延的全家。由此可见,杨仪此人的阴狠毒辣比起司马家也不遑多让。     

回到成都之后,朝臣都指责杨仪这件事做得有失公允。而且诸葛亮的接班人早已经指定了蒋琬,最后由于朝臣的弹劾,刘禅把杨仪降职处理,这场内讧成了一个双输的结局,杨仪不仅没有接替诸葛亮的位置,反而被连降几级。

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杨仪都没有任何权力去擅杀朝廷大将,当时杨仪手握重兵,其实可以将魏延制服后交由朝廷处理,但是杨仪最终采取了非常令人不齿的方式。

而杨仪的做法不得不让人怀疑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愤公报私仇。不仅如此,他还杀了魏延全家,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杨仪为人阴险心胸狭隘的自私性格,诸葛亮没有选择他作为接班人是很明智的选择。

杨仪的自私自利不仅害了自己,也是害了蜀国,杨仪在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政治权利后,经常发牢骚甚至辱骂朝堂,后主刘禅得知后,把杨仪下入大牢,并且赐他在监狱里面自尽。而对于蜀汉来说,这一次内讧损失了魏延这样的优秀将领,给本来就给国小民疲的蜀汉政权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责任编辑:zN_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