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报道:高考文言文专题训练31:《旧唐书.魏征》答案+解析+翻译
2022-12-29 21:31:11 来源: 腾讯网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文本一:


【资料图】

太宗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有言征阿党亲戚者,御史大夫温彦博案验无状,奏曰:“征为人臣,须存形迹,不能远避嫌疑,遂招此谤。虽情在无私,亦有可责。”帝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后不得不存形迹。”征入奏: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帝瞿然改容:“吾已悔之。”征再拜曰:“愿陛下使臣为良臣,勿使臣为忠臣。”帝曰:“忠、良有异乎?”征曰:“良臣,稷、契是也;忠臣,龙逢、比干是也。良臣使身获美名,君受显号,子孙传世,福禄无疆;忠臣身受诛夷,君陷大恶,家国并丧,空有其名。以此而言,相去远矣。”帝纳其言。太宗宴丹霄楼,酒酣,曰:“魏征、王珪,昔在东宫,尽心所事,诚亦可恶。我能拔擢用之,以至今日,足为无愧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发言辄即不应,何也?”征对曰:“臣以事有不可,所以陈论,若发言辄应,便恐此事即行。”帝曰:“但当时且应,更别陈论,岂不得耶?”征曰:“昔舜诫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臣面从陛下,方别陈论,此即‘退有后言’。”帝大笑曰:“人言魏征举动疏慢,我但觉妩媚,适为此耳。”征拜谢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

(摘编自《旧唐书》)

文本二: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9.下列对文本一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B.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C.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D.臣闻君臣协契/义同一体/不存公道/唯事形迹/若君臣上下/同遵此路/则邦之兴丧/或未可知/

10.下列对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阿党,结党营私,徇私枉法。文中是指有人举报魏征偏袒亲戚,有违法之嫌。

B.东宫,太子住的地方。文中代指李建成,魏征在被太宗重用之前曾经侍奉他。

C.三驱,王者田猎之制。指田猎的时候设三面网,留一面不设,以便捕获猎物。

D.垂拱,垂衣拱手,不亲理事务。文中指国君无须多费力气,就可治理好天下。

1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温彦博查办魏征被谤之事,尽管查无实据,他依然认为魏征行为失当,理应受责。太宗先接纳了温彦博的意见,后经魏征辩驳,才醒悟过来。

B.魏征希望做良臣而不做忠臣。在他看来,良臣不仅有美名,而且使国君显扬;忠臣却难逃身死国灭、徒留空名的下场。太宗认可了他的观点。

C.面对太宗“发言辄即不应”的质疑,魏征引用舜的话进行回应,认为“退有后言”不合先贤要求,太宗虽然认为他举止轻慢但还是称赞他。

D.魏征向太宗谏言,治国应当“十思”,弘扬“九德”,让臣子各尽其能,才能达到垂拱而治的境界,这体现了魏征直言敢谏、公忠体国的品格。

12.把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5分)

(2)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5分)

13.太宗与魏征为何能形成和谐的君臣关系?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一)

9.D。

10.C。三驱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体现好生之德。

11.C。根据原文,是有人觉得魏征举止轻慢,太宗反觉其可爱。

12.(1)陛下引导我让我说,所以我敢于这样(进谏);如果陛下不接受,我怎敢多次触犯皇上的尊严呢!(“然”“敢”“数”各1分,句意2分)

(2)何必劳费心神、苦苦思考,代替下属管理事务,役使聪明的耳目,损害无为而治的大道呢!(“司”“役”“亏”各1分,句意2分)

13.①二人君臣相得,互相欣赏。②魏征正是太宗所需的人才,魏征能经世治国,知无不言,且言而有理,帮助太宗改进不足;③太宗也正是魏征所需的君主,太宗能励精图治,主动咨询治国得失,愿意虚心纳谏,帮助魏征实现做良臣的愿望。

(每点2分,共6分。)

(二)

14.D。曹操“确立了在三国中的霸主地位”理解有误。

15.①苏辙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②苏轼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每点3分,共6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宗即位,励精图治,多次把魏征召到卧室里,单独询问治国施政的得失。魏征很有治理国家的才干,性情又耿直,从不退缩屈服。太宗与他谈论,总是欣然接受他的意见。魏征也为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喜不自胜,于是把心里的想法全部说出来,毫不隐瞒。有人诽谤魏征包庇自己的亲戚,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结果查无实据,温彦博向太宗奏道:“魏征作为一个臣子,应该遵守礼法规矩,他不能远避嫌疑,以致遭受这些没有根据的诽谤。虽然没有私情,也应当受到责备。”太宗叫温彦博去责备魏征,并说:“从今以后,行为不得不遵守礼法规矩。”魏征入朝上奏太宗说:“我听说君臣一心,如同一个整体。置国家大事于不顾,一味追求行为显露痕迹,如果君臣上下都共同遵循这条道路,那么国家的兴衰就难以预料了。”太宗大惊失色说:“我已经悔悟这件事了。”魏征又拜两拜说:“愿陛下让臣做良臣,不要让臣做忠臣。”太宗说:“忠臣、良臣有不同的地方吗?”魏征说:“稷、契就是良臣,龙逢、比干就是忠臣。良臣使自身获得美名,君主得到光耀的称号,子孙世代相传,福禄无边。忠臣自身遭祸被杀,君主陷于愚昧、凶暴的境地,国破家亡,只得到一个忠臣的空名。从这说来,忠臣、良臣相差就远了。”太宗深深接纳了他的观点。太宗在丹霄楼设宴,酒兴正浓时说:“魏征、王圭,从前在东宫,尽心侍奉隐太子建成,当时那么忠心也确实可恶。我能提拔任用他们,以至今日,足以说明我无愧于古人了。但魏征每当他进谏我没有听从时,我说话他就不马上回应,这是为什么呢?”魏征回答说:“臣认为事情有不合适的地方,所以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规劝而臣马上答应,那恐怕事情就会照样施行。”太宗说:“只管当时答应,有机会再另外陈述意见,难道不行吗?”魏征说:“从前舜告诫群臣说:‘你们不要当面顺从我,退下后又有话说。’如果臣当面顺从陛下又找机会陈述意见,这就是‘退下后又有话说’”太宗大笑说:“别人说魏征举动粗野、傲慢,我却觉得可爱,正是因为这些啊。”魏征拜谢说:“陛下启发引导臣让臣说话,所以臣敢于进谏,如果陛下不接受臣的进谏,我怎么敢多次触犯皇上的尊严呢!”

责任编辑:zN_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