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要闻速递:山东抗日名将极具传奇,官至许世友的副手,为何仅授大校?
2022-12-25 11:35:15 来源: 腾讯网

作者:相忘于江湖


(相关资料图)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山东占据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但是,1955年第一次大授衔时,山东走出来的开国将军最高军衔只有3位中将,没有1位上将。但这丝毫不影响山东在抗战时期涌现出很多传奇色彩的抗日名将,比如胶东抗日英雄于得水。

抗战时期的山东,流传着“陕北有刘志丹,山东有于得水”的歌谣。

在胶东地区,于得水和他的抗日队伍屡败屡战,但始终没有被日伪军消灭,这一点和坚守海南23年大旗不倒的冯白驹很相似。在艰苦的敌后抗战和解放战争中,于得水身经上百战、前后13次受嘉奖、7次重伤,以至于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晋升之路。

在作家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里,于得水是团长于得海的原型;在《山菊花》里,于得水是队长于震海的原型。1958年,周公在接见冯德英时说:刚到延安,我就知道昆嵛山,知道于得水。

作为山东最具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于得水是胶东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也曾经给开国上将许世友当过副手。但是,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于得水仅授大校军衔,是不是有些偏低呢?

1965年《苦菜花》剧照

提到山东抗战,就不能不提1937年底1938年初的十大抗日起义。

在这十大起义中,最著名的有3个:胶东地区文登县天福山起义,长山、桓台、淄博交界处的黑铁山起义,以及泰山南麓的徂徕山起义。但是,早在天福山起义前2年,于得水就参加了武装暴动。

于得水,原名于作海,1906年5月出生于山东文登一个贫农家庭。

于作海的父亲兄弟三个,于作海父亲排行老大。于作海的爷爷、奶奶和两个叔叔不是饿死就是累死,于作海一家也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活得非常挣扎。于作海18岁外出拜师学艺,练就一身好武艺,26岁那年加入组织并拉起了10几人的游击队。

这一年大年正月十八的晚上,于左海和几个党员在家里开会被反对民团包围。

尽管于左海等人幸运脱险,但是他的家人却惨遭株连:母亲被坏人殴打致死,父亲身负重伤,孩子也被吓死了。于作海化名林得胜,在周边乡村隐蔽战斗了一段时间后,又辗转到了东北地区。

1935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从东北回来的于作海参加了理琪领导的武装暴动,并担任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大队长。这支只有五六十人的游击队屡屡袭击当地反对武装,让敌人焦头烂额。

但是,在优势敌人围剿下暴动还是失败了,于作海带领剩余20多人退入昆嵛山。

天福山起义纪念碑

1937年12月24日,于作海和战友们终于盼来了天福山起义。

也是在这一天,于作海郑重向参加武装起义的战友们宣布:“从今天开始,我正式改名于得水,我们游击队员是一条条鱼,而乡亲们就是养活我们的水,我们这些鱼什么时候也不能离水。”

武装起义后,于得水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一大队大队长。

随后,第三军与三支队合编为山东游击第五支队,由高锦纯任司令员,宋澄任政委。五支队下辖5个团,于得水是63团团长,建国以后,和于得水同级的干部大多被授予少将军衔,像他的搭档张玉华,61团政委刘仲华、61团1营政委张玉华,62团政委李耀文、政治处主任张加洛等。

1939年9月,山东纵队整编,于得水和63团缩编为13团3营。

紧接着,于得水在护送黎玉到胶东途中,在临朐五井遇到日军青州守备队围攻山东纵队1支队。于得水协同1支队消灭日军40余人伪军120余人,取得了山东敌后抗战2年来最模范的一次胜利。

1940年3月,于得水和13团3营参加了孙祖战斗,被指挥这次战斗的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亲自奖励9挺机枪和7000发子弹,徐向前称赞于得水:“不但会打游击,打硬仗也很有一套。”

于得水(前排左三)在胶东军区

一个月后,于得水和3营从鲁西平原护送百余名红军干部到胶东。

当护送队到达临淄县以南的北高阳村时,突遭300多日军和一部伪军的包围。

习惯了山地作战的3营一时间不适应平原村庄作战。于得水临危不乱,借助老百姓围墙上的缝隙当枪眼和日伪军逐户争夺,节节抵抗。坚持到午夜时分,趁日伪军害怕野战带领3营突围而出。

于得水和3营护送的100多名红军干部,其中就有不少后来的开国将军,如五支队副司令员、开国中将吴克华,还有开国中将聂凤智,开国少将廖海光、贾若瑜、王奎先、官俊亭等人。

回到胶东以后,于得水升任13团团长。秋季整训后,调任山纵5旅14团副团长,此时14团没有团长,部队也扩展到2300多人。1941年初,于得水14团配合兄弟部队消灭了顽军“抗八联军”2000余人,一举解放昆嵛山,并巩固了东海抗日根据地。

1941年10月,多次重伤的于得水调任胶东1军分区副司令员。

此时,分区司令员刘涌,政委仲曦东,参谋长张怀忠,政治处主任张少虹,建国后都被授予少将军衔,如果没有大的意外,作为分区副司令员的于得水,在1955年9月授少将也没有问题。

于得水、仲曦东、刘涌等合影

1943年3月,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罗荣桓为司令员兼政委。

一元化的山东根据地划分为鲁中、鲁南、胶东、清河、滨海、冀鲁边6个军区,山东八路军统编为13个主力团。于得水调任胶东军区副司令员,搭档司令员许世友、政委林浩等人。

这年秋,于得水在玉林店北小院阻击战负伤,藏到海阳所赵家庄村肖太典家里养伤。

司令员许世友不放心他的伤势,带着警卫员陪他一起住了3天,结果被汉奸盯上了。第4天的一大早,伪乡长姜朴初闯进肖太典家,通知肖太典家里藏的八路军赶快转移.日伪军马上就到了。

于得水和许世友等人跑了20多里路,翻山越岭到海边上了姜国元的渔船,又在海上漂泊了三四天,终于躲过日军的大搜捕。后来,许世友上将回忆起这惊险一幕,还不忘开玩笑:“跟着你于得水,没被鬼子打死,可是在海里漂了三四天,野一点就喂了鲨鱼。”

于得水在胶东敌后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个说法:烟台、威海等地日军公开叫嚣,只要能击毙或者活捉于得水,日军愿意伤亡一个大队。能让惜命如金的日军豁出这么大代价,可见抗日英雄于得水对他们的压迫感。

1945年10月,美军舰侵入烟台港,东海军分区司令员兼烟台警备区司令员于得水指挥部队成功袭击崆峒岛张立业部,成功粉碎了了美军企图用军舰运送蒋军登陆山东、抢占抗日胜利果实的阴谋。

开国大校于得水

解放战争时期,于得水一直在胶东1分区任上,多少影响了战功。

1949年4月,于得水也随大军南下,出任浙江6军分区司令员,开始了肃清土匪的战斗。第二年5月,于得水调任浙江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军区建委主任。1955年,于得水被授予大校军衔。

应该说,当年胶东军区的政委林浩、老红军贾若愚、东海分区司令员刘涌等人,1955年9月授开国少将,于得水以浙江军区后勤部副部长的岗位授开国大校,并没有偏低。

但是,考虑到于得水的巨大影响和突出贡献,没有被授予少将,的确让人意难平。

据说,当年患难与共的老伙计许世友提出要给他争一争。可是于得水淡然一笑:咱们闹革命可不是为了争官,军衔大小跟为人民服务关系并不大。

这句话让性格粗犷的许世友上将听了很感动:高风亮节。

许世友在山东

但让人遗憾的还是英雄的结局:1961年,于得水转业,任安徽民政厅副厅长。6年以后,这位抗日英雄冤死在狱中,1979年2月平反昭雪。

一根稻草绳,道高化作龙。从此骑鲸去,虽死亦鬼雄。

画坛巨匠赖少其先生给于得水题写的这四句诗,寄托着人们对这位抗日英雄的崇敬与追思。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