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赫赫宗周,褒姒灭之!西周灭亡的锅褒姒要来背吗?
2022-12-25 05:31:09 来源: 腾讯网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镐京,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被杀,西周正式亡国。


【资料图】

但是西周亡国真的只是《诗经》中那一句“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就可以全面概括的吗?

烽火戏诸侯

我们不得不提一下烽火戏诸侯之后的事情:周幽王为了宠爱褒姒,把原本申后和太子宜臼给废了。太子逃到申国,把事情告诉了舅舅,于是他们联合犬戎一起攻入镐京。而周幽王此时再点燃烽火召集诸侯来救援,没想到点了个寂寞,周幽王因此身首异处。继任的周平王为了躲避犬戎,就此迁都洛邑。

《史记》虽然这么记载,但是我们知道两周之际的史料即便是现在来说也十分匮乏,更何况依靠走访而记录史实的太史令了?

首先烽火是为了防范匈奴而建立的制度,应该是在战国到秦汉时期才真正成熟起来,而西周时期较为流行的或许是击鼓。

还有一点存在疑问的是根据记录申国是在河南南阳一带,而犬戎的活动范围是在甘肃,两个国家相距太远了,又是怎么绕过周天子进行联合攻击呢?

同时西周灭亡之后,东周的周平王紧接着就进行东迁,这就前后矛盾了。周平王是依靠犬戎复国,二者蜜月期还没度完就分道扬镳,只能说太过离奇。

不过这些疑问在《竹书纪年》和《系年》中进行了解释,与《史记》大相径庭。

《竹书纪年》《系年》

故事还得从周幽王和褒姒说起。

周幽王之所以废掉太子宜臼,是因为褒姒也有儿子名叫伯服,两者为了争夺继任权大打出手,而周幽王偏袒伯服,才废掉太子。

太子被废之后,逃到了西申。这里的西申与之前提到的申国不一样,前面的申国后世记载是南申,不用看就知道这个西申肯定在西边。

太子逃到西申之后,周幽王为了替伯服扫除继任障碍,还去征讨西申国,并要求西申交出太子宜臼。

西申肯定是不会束手就擒,恰好西申有一个盟友缯国,它也打不过周天子,不过它投降了犬戎,说服犬戎和西申一起反攻西周,所以才有了后面史书记载的西周灭亡于犬戎。

可见,烽火戏诸侯只是后世为了教育后代而刻意打造的反面典型,西周的灭亡隐藏了多少朝廷内部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晦暗,史书上面没有记载的事情真的可以演绎一场宫斗大戏!

可下一个问题又来了?周平王东迁洛邑真的是为了躲避犬戎吗?

平王东迁

按照周王室的设想和安排,褒姒的儿子伯服才应该是正统,而这也是被当时的士族大夫所认可的,所以在当时周平王复国之后,基本上是没有人认可他的地位的。

也正是这个时候,周王室拥戴周幽王的弟弟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这位周携王可是在位了整整二十一年,与周平王同起同坐,形成二王并立。

换位思考一下,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所以,两位周天子一定是展开了长期且艰巨的战争,而这个时间长达二十一年。

最后,周平王在晋文侯的支持下取得了胜利,可即便是这样,原来西周的士族大夫还是不承认周平王的正统地位,周平王又与这些前朝遗老博弈了九年,这才正式认可周平王。三年之后,周平王迁都洛邑。

也就是,周平王在周幽王死后30年,才将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时间真的是太漫长了,远不是我们印象中的的西周一灭亡,周平王就迁都。

佐证

这段历史如此讳莫如深,其实也可以从《春秋》《左传》中可见一斑。

比如,《春秋》《左传》都是从鲁隐公开始记载,也就是公元前722年,并不是从平王东迁开始记载。

因为在之前的几十年,二王并立互相争夺王位,国家陷入混乱状态,正统的周天子反而被晋文侯诛杀,这段历史对于记载者来说是无从下笔的,索性另起炉灶,从鲁隐公开始记载。

而在春秋初年的时候,周平王也是因为刚刚迁都到洛邑,百废待兴,自身经济实力已经严重不足,不得不向各诸侯国索要钱粮,此时的被晋文侯、郑武公和秦襄王共同护送东迁的周天子已经是名存实亡了。

所以,看似简单的烽火戏诸侯和平王东迁,它们的复杂程度不亚于后世,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责任编辑:zN_2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