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快播:魏蜀吴三家政权,为何东吴能坚持到最后?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2022-12-23 20:26:12 来源: 腾讯网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蜀汉正式建立,公元263年,钟会、邓艾伐蜀,钟会大军被姜维堵在剑阁,邓艾则偷渡阴平,直逼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公元220年,刘协禅让帝位于曹丕,曹丕取代东汉建立曹魏政权,公元265年,曹奂禅让帝位于司马炎,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政权,曹魏灭亡。


(相关资料图)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帝,建立东吴政权,公元280年,西晋出动20万大军,兵分六路攻打东吴,仅三个月时间,孙皓投降,东吴灭亡。

至此,三家归晋。

天下归晋

蜀汉存在42年,曹魏存在45年,而东吴存在了51年,成为三国时期国祚最长的政权。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东吴是三国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为什么东吴能坚持到最后?

一、三大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不同

1、蜀汉的灭亡-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国力

魏蜀吴三大政权中,蜀汉的政治最稳定,得益于诸葛亮的两大战略:一是以对外战争换取内部团结,二是以法治国。

中国历史上的历代政权,只有在不断地对外战争中才能换取临时的内部和平,如果没有对外战争,其内部一定会有激烈的政治战争,哪怕大敌当前也是如此,这是华夏的一大特色。

但是长期的对外战争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蜀汉政权的国力只有东吴的二分之一,曹魏的四分之一,蜀汉总人口只有94万人,东吴有230万人,曹魏则有440万人,诸葛亮时代,蜀汉有五次北伐,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先后有11次北伐。

诸葛亮北伐

如此强高度的对外战争,消耗了蜀汉大量的国力,由此引发了国内一系列的政治与民生问题,在政治上,北伐派的支持者越来越少,仅姜维和刘禅,在民生上,蜀汉百姓面有菜色,开始吃不饱,穿不暖。

蜀汉处于灭亡的边缘,缺的只有一个导火索,而钟会伐蜀则是压倒蜀汉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没有邓艾偷渡阴平,蜀汉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魏军用于伐蜀的兵力就超过了蜀汉全国的总兵力,钟会即使被姜维挡在了剑阁,剑阁以北包括整个汉中都落入了魏军之手,失去了汉中这个门户,蜀汉无险可守,魏军光是消耗也能把蜀汉耗死。

蜀汉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外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导致民生凋敝,国力衰弱,人口大量减少,而魏军首选攻打蜀汉,原因就是蜀汉是三国政权中最弱小的,柿子都是先捏软的,战争都是先打弱的,所以蜀汉是第一个灭亡的。

姜维北伐

2、曹魏的灭亡-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曹魏原本是三国中最强大的政权,占据着天下九州,占据着中原旧地,不像蜀汉与东吴都是偏安一隅。

在三国鼎立之初,由于蜀吴联手抗魏,曹魏疲于对外战争,其实从曹操晚年就开始了,217年刘备攻打汉中,219年关羽北伐,222年曹丕伐吴,228年诸葛亮北伐,228年东吴发动石亭之战,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蜀吴联手北伐的战略才被抛弃,此时的魏明帝曹睿由于没有外部威胁,开始大兴土木和沉迷酒色。

没有外患,必有内忧。从234年开始,曹魏对蜀汉和东吴没有大规模战争,于是腾出手来灭亡了辽东公孙氏政权,实力进一步扩大,魏明帝去世后,曹魏无意对外发动战争,除了243年曹爽想建功立业发动南征蜀汉的战争之外,从这时起,曹魏内部开始了无休止的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

曹爽与司马懿内斗

直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杀死了曹爽一党五千余人,彻底地控制了曹家的政权,自此曹魏进入权臣时代,实际上从高平陵政变之后,曹家的江山已经被司马家控制,改朝换代只是时间问题,司马氏需要对外建功立业来树立功绩,从而为取代曹魏政权做准备。

公元234年的灭蜀之战,就是司马昭想建功立业的一次对外战争,有了战功,就能进一步加官晋爵,如同当年的曹操一样,司马家篡位的流程与曹家代汉的流程类似,所以蜀汉灭亡仅2年,司马炎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了晋朝,取代了魏朝。

曹魏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曹魏的政治体制其实是有问题的,曹丕称帝后,打压宦官、世家、皇族,集权于皇帝一身,皇帝英明,政治就清明,皇帝一旦不能理政,不受限制的皇权就会落入权臣之手,不像东汉是外戚、宦官、世家三大政治力量的相互制衡。

高平陵政变夺权

蜀汉的灭亡与曹魏的灭亡是有关联的,司马氏为了代魏,先灭亡了蜀汉,建立了功绩,然后才取代的曹魏,这是篡位的流程,曹魏就成为第二个被灭亡的三国政权。

3、东吴的灭亡-内外交困、众叛亲离

东吴不像蜀汉,蜀汉背负了沉重的政治包袱,就是北伐中原、还于旧都,孙权最初的政治理想确实是统一天下,但在实力与现实面前,孙权选择了偏安一隅、割据一方,孙权无数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最终只能老老实实地维持现状。

与此同时,东吴一心一意在维持三国的平衡,三国一定是两个弱小的政权联合起来对付那个强大的政权,也就是蜀吴联手对抗魏,这叫平衡,刘备在汉中之战打败了曹操,刘封孟达在上庸之战中取胜,如果再让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得胜,那蜀汉的国力就会发生逆转,实力会逐渐强过东吴。

孙权开创东吴

这是孙权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选择了偷袭荆州,夺取蜀汉占据的荆州三郡,打掉了蜀汉北伐的势头,但这样一来,蜀吴联盟破裂,孙权两面三刀地在蜀汉与曹魏之间玩平衡,总是选择联盟一方来反对另一方,这样左右逢源的政治手段让东吴笑到了最后。

东吴很少主动攻击曹魏,对蜀汉也很少发动战争,除了偷袭荆州与夷陵之战,在51年的国祚中,东吴对外战争不如蜀汉多,实力又比蜀汉强,所以东吴国力消耗没有蜀汉大。

东吴内部确实也有争权夺利的政治斗争,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权臣,比如诸葛恪、孙綝等,但是东吴的权臣都不能长久,很快就被皇帝联合其他势力扳倒,其原因就是东吴内部的政治势力没有一家独大,不像曹魏的司马懿,一掌权就把所有的政治对手全部肉体消灭。

政治讲的是平衡,东吴没有一家独大的权臣,皇帝就能掌握部分权力,至少在内部不太可能像曹魏那样被全盘取代,这样就能活得相对长久一些,从这个方面来说,东吴就比曹魏和蜀汉国祚长一些。

吴主孙皓

二、长江是古代不可逾越的天险

蜀汉也有天险,就是秦岭,对于秦岭来说,同时是蜀汉与曹魏的天险,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对蜀汉和曹魏都是公平的,虽然蜀汉有一系列的天险,比如剑阁关,但只要在陆地上,曹魏就有办法攻破。

古代的长江没有任何桥梁,因为水流很急,江面很宽,受限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想要渡江只能坐船,东吴的绝大多数国土位于长江以南,想要灭亡东吴政权,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水军,必须要拥有一批强大的战舰。

但是北方政权历来就是不善水战,就连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在赤壁之战中输给了南方的孙刘联军,曹操甚至都不能打败孙权与刘备,只能选择三家政权并立,这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三国鼎立的时代,不是曹操能力不行,是长江天险短时间无法攻破。

蜀汉灭亡后,司马氏就把灭亡东吴提上了日程,从263年开始,西晋就加紧准备,到280年发动灭吴之战,前后准备了17年,才有把握灭亡拥有长江天险的东吴政权,可见难度有多大,如果灭亡蜀汉的难度是10,那么灭亡东吴的难度是50,这是完全不同的。

长江是不可逾越的天险

西晋在17年的时间中,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建造战舰,二是训练水军,这还是在占据了蜀汉之后才有条件的,蜀汉在长江中上游,境内就有长江可以训练,同时也能建造战舰,如果西晋没有灭亡蜀汉,那能不能灭亡东吴都还是个未知数。

长江天险就是灭亡东吴的最后一道屏障,只有攻破了长江,东吴才有被灭亡的可能,三家政权中,其实灭亡东吴才是最困难的,所以东吴坚持到了最后。

三、东吴最后的名将

名将往往能够起到改变历史的作用,古往今来,很多名将都是如此,比如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阻止曹操统一天下的步伐,改变了历史,而让东吴政权续命的名将则是陆逊与陆抗父子。

陆逊之子是东吴最后的名将

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暂露头角,打败了刘备,解除了蜀汉的威胁,稳定了东吴政权,之后陆逊作为东吴社稷之臣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陆逊的儿子陆抗则成为东吴政权最后的名将,可以这么说:有陆抗在,东吴不会灭亡,陆抗的作用如同战国晚期赵国名将李牧。

若不是陆抗,东吴的西陵早就被西晋吞并了,东吴的灭亡可能就会提前,陆抗一死,东吴再无名将,陆抗去世6年后,西晋发动灭吴之战,晋军势如破竹,东吴仅三个月就灭亡了,一个没有名将的东吴,灭亡也就是时间问题了,不过这是陆抗去世之后的事,正因为如此,东吴是三国政权中最后一个灭亡的。

关键词: 对外战争
责任编辑:zN_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