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吴王夫差用生命和亡国的代价告诫给我们世人的道理—知人难,知心更难!
2022-12-20 18:30:10 来源: 腾讯网

知人难,知心更难!俗话说的好“知人知面不知心”,何况人心易变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当中 。善于用假象来掩盖事实的人,就会使人真假难分,虚实难辨,稍不留神,疏忽大意之间就会铸成大错。

要了解你的敌人更要了解你的朋友,很多人都善于戴上逼真的假面,不能明察他们的真实面貌,就是给自己埋下了凶险危机!


【资料图】

春秋末年,吴王夫差用自己的性命和亡国的代价告诫警示着我们,了解别人是多么的重要,不要主观臆断,更不要轻易受到假象和谎言的蒙骗。

春秋时,昊越两国是世仇。吴国强大,越国弱小。可越王勾践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率兵攻打吴国,结果大败。吴国乘势占领了越国,越国的存亡到了紧要关头。勾践听从了大夫范蠡的劝说,派人到吴国求降,并答应亲自到吴国做奴仆,服侍吴王。

吴国的相国伍子胥对吴王夫差说:“大王不要答应。我们正好借这个时机灭掉越国,把越国并人吴国。于是夫差拒绝了勾践求降的请水。

勾践知道后,非常绝望,就想和吴国拼死一战。大夫文种说:“臣听说,吴国的太宰伯嚭为人贪婪,我们可以请他向吴王通融。” 文种于是带着珠宝美女去见伯嚭,果然打劲了他。伯嚭帮助文种说服了吴王,同意接受了越国的投降。

按照约定,越王勾践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等人到吴国去当奴仆。夫差故意羞辱勾践,把他关在石屋里,要他在吴国的先王阖闾(hé lǘ)的坟前守坟喂马。勾践对吴王服服帖帖,每天尽心尽力地干着粗活,表示对吴国的臣服。吴王上马下马,他都要跪在地上,给吴王当马镫。

一次,吴王生了病,勾践十分忧虑。他为了表示对吴王的关心,身为一国之君甚至亲自去尝了尝吴王的粪便。昊王对此很感动,以为勾践是真心臣服,从此便放松了对勾践的防备。并且越国大夫文种在越国留守时,不断地派人给伯嚭行贿,伯嚭于是常常在吴王面前为勾践说话。

三年后,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极力反对,独断的放了越王一行人回国。

越国经过这场战败,已经是百业凋敝。勾践知道,要报仇雪耻,没有强大的国力根本不行。于是他施行大夫范蠡、文种提出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国策,滅轻税负,要百姓在耕种之余养蚕、织布。

为了增加人口,他还鼓励百姓生育,生了男孩,奖酒一壶、狗一只;生了女孩,奖酒一壶、猪一头。家里有两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育一个;有三个儿子的,国家负责养育两个。

越国国君勾践和百姓一同下田间耕种,其夫人也在家里养蚕织布。为了让自己不忘报仇雪耻,他每天都睡在柴草上面,还在屋子里挂了个苦胆,每次吃饭之前都要尝尝,以此来激励自己。同时他又广泛结交各个诸侯国,暗中抗衡吴国。

过了几年,吴王夫差计划去讨伐齐国,伍子胥此时极力反对告知吾王,吴国的心腹之患是越国而不是齐国。并且伍子胥报告吴王“勾践和百姓同甘共苦,每顿饭从来不吃两样好菜,目的就是暗地想向吴国报仇”

吴王夫差此时听到伍子胥的劝谏不以为然,认为伍子胥太过多虑,他认为勾践已经真心臣服。并且还对伍子胥说:“就算越国不服,以吴国的强大,越国也不能奈何,不必整天疑神疑鬼的。”于是夫差挥军北上伐齐,大胜而归,胜利之后吴王开始飘飘然,他对伍子胥的一味忠谏也开始反感起来。

这时越国大夫文种,为了探明吴王是不是真的对越国放松了警惕,就故意到吴国去借粮。伍子胥依照一贯主张想劝谏吴王不借粮给越国,吴国大王夫差却说,越国是吴国的属国,越国有了困难,吴国不能不管!

伍子胥听闻吴王的态度后非常生气,留了下 “三年内,吴国一定会变成一片废城!”的预言。

越国此时听闻了消息后,大夫文种又通过伯嚭离间吴王夫差和相国伍子胥的关系。

伯嚭向吴王告发伍子胥暗中勾结齐国,吴王夫差就将一把剑送给了相国伍子胥,让他自杀。伍子胥临死前说:“只请把我的头挂在城门上,我死了也要看着越国的军队进入吴国!”

越王勾践听到伍子胥已死的消息喜出望外,想要立即进攻吴国,但是此时的吴国军事依然强大,于是越王勾践在大夫范蠡的劝谏下,选择了继续蛰伏等待更好的时机!

第二年春天,吴王到黄池会合诸侯,带去了精锐部队,只留下太子和老弱残兵守在吴国。

这时越国察觉到了这个良机,越王勾践在范蠡的进言下趁虚而入,下令发兵吴国,派出水军和陆军进攻吴国,杀死了吴国的太子。又过了几年,越国的军队把吴王围困在了姑苏山上!

最后,夫差自杀而死。越国雪了国耻,从此威名大振,称霸中原,成为了春秋的霸主之一。

吴国大王夫差就是这样。本来他有雄才大略。不杀勾践,允许他投降,也算仁义之君。但不幸的是,他遇到更为强劲、狡猾的勾践。并且夫差也太过于独断主观,不听劝告,最终国破人亡。

生活中我们千万不能太过自信。吴王夫差就是过于相信自己的感化力量,认为他真的会使一个战败的国君勾践,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他也过于相信自己军队的威力,认为越国微弱的军事实力不能奈何吴国,但结局给夫差上了生动且不可挽回的一课。

责任编辑:zN_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