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唐玄宗李隆基请姚崇当宰相,姚崇提条件:你先答应我10件事
2022-12-20 16:30:42 来源: 腾讯网

713年,唐玄宗李隆基肃清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密召姚崇前来,两个人畅谈天下事,谈得十分投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唐玄宗了解姚崇的忠诚和才能,所以就想请姚崇出任宰相。没料到,姚崇反倒认真地提出10条建议,然后对唐玄宗说道:如果陛下能够同意我这10条建议,我就答应上任。

姚崇提出的10条建议是关于十件大事的,唐玄宗听了之后,十分痛快地答应了,于是姚崇走马上任,辅佐唐玄宗奠定了“开元盛世”的重要基础。

姚崇针对哪10件事提出了建议?唐玄宗为什么能够如此信任姚崇,对他的要求一概予以满足呢?

说到底,姚崇的建议针对的正是当时的弊政,武则天、唐中宗和唐睿宗三朝遗留下来的老问题,如果唐玄宗能够听从姚崇建议,朝廷风气就会大有改观。

1、武则天朝的宰相

武则天时期,姚崇就因为才能出众而备受赏识,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同时他还兼任相王府长史。

当时,张易之深受武则天宠信,他想把京城大德寺中的10位高僧安置到定州的私置寺中去。这些高僧不愿意,于是就到处找人诉说、求情。

姚崇知道这件事后,马上下令制止了这件事。虽然张易之不断找人求情,但是最终也没能改变姚崇的决定。

姚崇这一举动惹恼了张易之,张易之于是在武则天面前极力毁谤姚崇,姚崇因此被贬为司仆卿,担任灵武道行军大总管,出镇灵武。

705年,张柬之、桓彦范等人密谋诛杀张易之兄弟时,姚崇恰好回到京城,他参与了此次行动,并因此功被封为“梁县侯”。

这次事件之后,大权回到唐中宗手中,武则天退位,移居上阳宫。朝中大臣对此都是欢欣鼓舞,只有姚崇却哭泣不止。

张柬之和桓彦范看到姚崇这个样子,不由提醒他说:“现在是哭泣的时候吗?难道你不怕给自己招来灾祸吗?”

姚崇回答道:“我辅佐则天时间长了,现在她突然退位,我感情上有些受不了。前者我参与诛讨凶逆的行动,是臣子之道;现在我为旧主辞位而哭泣,是臣子终节。如果因此而获罪,我心甘情愿承受!”

《旧唐书》中的原文是: “事则天岁久,乍此辞违,情发于衷,非忍所得。昨预公诛凶逆者,是臣子之常道,岂敢言功;今辞违旧主悲泣者,亦臣子之终节,缘此获罪,实所甘心。”

不久,姚崇被贬出京城,担任亳州刺史。

这是不是他为武则天退位哭泣而招致的?不得而知。

2、进谏唐睿宗

710年,唐睿宗即位后,姚崇被召回京城,担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当时,李隆基已经被立为太子,他和太平公主一样,深得唐睿宗的信任和倚重。

太平公主长期干预朝政,她担心李隆基太能干,不利于自己专权,于是想方设法要废掉李隆基的太子之位,另扶平庸软弱的侄子上位。

姚崇和宋璟察觉到太平公主的动向后,马上向唐睿宗进谏,请求让太平公主搬到东都居住,以让她远离权力中心;同时,把李隆基的兄弟,李成器等人分派到各地去担任刺史。

唐睿宗能够重回帝位,多亏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筹谋运作,如今朝政也多依赖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处理;同时,太平公主和唐睿宗李旦都是武则天所生,李旦一向十分宠爱这个妹妹,不忍心让她远离京城。于是,唐睿宗直截了当地把姚、宋二人的建议告诉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一向骄纵无比,她知道大臣这样对付自己之后,当即大怒。

为了平息太平公主的怒火,太子李隆基连忙上书,请求唐睿宗以“离间兄弟”的罪名处治姚崇和宋璟。

于是,姚崇再次被贬出京城,担任申州刺史。

3、再次召回

即使出京做了地方官,姚崇也做得有模有样:他先是做申州刺史,后来又转为扬州长史、淮南按察使,他为政简肃,当地百姓为了感念他的恩德,特地为他立碑纪念。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隆基当时的举动纯粹是缓兵之计,此举既保住了姚、宋二人,也为自己最终下手争取了时间。

712年,李隆基接受唐睿宗的禅让,于长安即位,是为唐玄宗。713年,唐玄宗肃清太平公主及其党羽。

年轻的唐玄宗知道自己接下的是怎样的一个乱摊子,清醒地知道当务之急是什么。他亟需人手帮助自己革故鼎新,兴利除弊,于是京城局势安定下来后,他马上到新丰阅兵,同时密召姚崇前来觐见。

君臣相见,相谈甚欢。姚崇好像早就忘了自己当初被贬出京正是当初这位太子的手笔,他只顾得上和这位新君畅谈天下大事,真知灼见不断涌现,如江水滔滔不绝之势。

4、十条

从姚崇坐定、开始侃侃而谈的那一刻起,唐玄宗就明白:两年的贬谪生涯并没有消磨掉姚崇饱满的热情,他正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那个人!

于是,唐玄宗提出任命姚崇为宰相。

从地方官直接升任宰相,这事儿落到别人身上肯定会连忙跪地谢恩,可是姚崇却偏不,他先提出了10条意见,然后问唐玄宗是否能够同意执行,只有同意执行他才愿意上任。

姚崇提出的10条意见,针对的正是历经三朝后遗留下来的老问题:

针对武后时期的严刑峻法,能否实行仁政?

西北边界现在没有被扰风险,能否不再贪图边功?

主上宠爱的亲信犯法,能否严加制裁?

能否不让宦官参政?

能否不任人唯亲?

能否禁止外戚、内宠专权?

能否礼待大臣?

能否接受大臣直言不讳?

能否禁止乱造佛寺道观?

……

一桩桩,一件件,几乎每一条意见背后都有大段大段真实而又悲伤的故事,尤其是时间较长的武则天时期,严刑峻法的背后,是成千上万个朝廷官员家族的族灭,是一批又一批李唐皇室成员被迫踏上不归路。

武周时期,伴随着武氏家族崛起的,是李唐皇室成员的衰落,李氏子孙的贬谪流亡……

姚崇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所以他提出的每一件事都和前朝遗留的弊政有关,这正是他多年参与政务的精辟总结,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所在。

唐玄宗听完了姚崇提的这十条后,十分干脆地回答道:朕能行之。全部接受了姚崇的建议。

姚崇走马上任,君臣联手开创新局面。

责任编辑:zN_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