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白话戏解
2022-12-16 15:30:44 来源: 腾讯网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与《史记》均有提及,鉴于《史记》正式成文时间稍早,这里使用的是《史记》版。


【资料图】

此语出自《史记-乐毅列传》,是乐毅写给前君主的一封信。

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有乐毅这么一个人,算是官N代,因为他的先祖是乐羊将军。因为覆国,加之本人有将帅之才,乐毅被举荐赵国,原本想着能谋个官职,谁料到赵国刚好又发生”沙丘之乱”,权力集团正是更迭之时。乐毅一看,眼前这局势不妙啊,大王打架小鬼遭殃,更何况是咱们这等刚去了又没有根基的,可不妥妥的炮灰吗。再说了,眼下局势未明,万一跟错了大老板,岂不是凉凉了。于是赶紧撤了,前往了魏国。

在魏国时,乐毅就听说燕昭王因为“子之之乱”而大败于齐,正是咬牙切齿、蓄力待发,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架,而且坊间传闻燕昭王这人还是不错,放得下身段,礼得了贤士。

后来,乐毅作为魏国使者出使燕国,燕昭王很是拉拢,一个求贤若渴,一个嘛但求良主,两人一拍即合,乐毅推(乐)脱(开)不(了)过(花),于是做了燕国的臣子,被任命为亚卿。

插一句题外话,乐毅这样东家看看,西家遛遛,总想着跳槽炒老板鱿鱼,一点企业忠诚度都没有,怎么没被HR拉黑,还能接二连三找到下家呢。背调有没有?离职证明有没有?什么都没有,你大老板就敢重用吗?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战国时期的特殊情况,战国,是各大诸国相继独立称王的时代,社会剧变,天下大乱,谁的拳头够硬,谁就能占到更大的地盘。

这个时候什么最贵,人才!不管是将帅之才、舌辨外交、著书出策,可不统统到我的碗里才好嘛。正所谓,“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诸王不得不礼贤下士,以期养出更多的好猪仔,等到需要人马时,该冲冲,该上上。至于从别的栏里跑过来的猪仔,没关系,收下。胡吃海喝了一段时间,什么产出都没有居然又跑到隔壁栏里的,嗯,忍了,万一哪天想通了又回来了呢。

苏秦曾经为此辩驳,“夫信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仆者,进取之臣也。”忠诚守信的人固然可敬,但是他们光顾着守信不做事哪,我虽然不诚信,可我积极进取哪,看看,我为你谋下的这些个利益。是以,两者取其利,大王您还是用我给力些。

大老板两手一摊,表示没办法,该上场的时候,有聪明的猪仔出谋划策,有能打的猪仔上场搏杀,还有善辨的猪仔四处拉来帮手,猪仔多的农场主就是硬气啊。所以,那个时候,人才的流动频繁,忠诚度不是首要的,要看猪栏主人舍不舍得放粮,愿不愿意放权,栏里的猪仔们够不够膘肥体壮。

回到之前的话题。

身为臣子的,自然想老大之所想,忧老大之所忧,眼瞅着老大看隔壁老齐不顺眼已经很久了。齐湣王这老小,就是幼儿班里小霸王级别的熊孩子。闲着没事也要这边打打,那边敲敲,班里的小朋友谁没挨过他的揍。

齐湣王趁着燕国内乱的时候出兵攻打,导致亲爹身死,这可是妥妥的杀父之仇啊。然则燕昭王又隐隐担心自家的实力是不是有点不够硬气,正是反复纠结之时,手下的猪仔们可不得出谋划策,商筹一番。

于是,燕昭王询问乐毅伐齐之事时,乐毅非常坚定地说道,“老大,打是一定要打的,但是齐国地大人众又扛造,咱得联合了赵、楚、魏三国,咱们一起上,群殴了他。”燕昭王一想,是这个理,死道友不死贫道,小楚、小赵、小宋、小魏不也刚被揍过吗。大家都看不惯老齐很久了,凭什么我傻不拉几的冲前面去呢。

于是,几番联(忽)系(悠)下,联合了小赵、小楚、小魏成立了殴打老齐联盟,简称“殴盟”。大军浩浩汤汤、乌鸦一片,一鼓作气打到济水之西,把老齐痛揍了一顿。小赵、小楚、小魏这个时候,气也顺了,面儿也挣了,糖也吃了不少了,觉得差不多了,就收拾收拾各自回家了。

乐毅不乐意了,这就完了?打都打了,老齐也怂了,怎么不得趁机搞搞事情、多占点便宜,这可是我老乐一战扬名的机会啊。于是,带着大军继续扫荡,并且非常懂事的把财物祭器先运回燕国。燕昭王原本还有些踟躇犹豫的,一看战利品,哗!亮瞎我的双眼,老齐家居然有这么多好东西!孩儿们,给我冲冲冲,把老齐家的东西统统搬到我的碗里来。

乐毅也确实很能打,带着大军在老齐的地盘上攻城略地,硬生生打了五年,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打到只剩莒城和即墨,眼瞅着胜利在望了,燕昭王死了。燕惠王即位,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可惜吧,这惠王和乐毅不怎么对付,打小就看他不顺眼。齐国一看有戏,趁机散播谣言给乐毅上眼药。惠王着手准备收拾乐毅,乐毅一看局势不妙,风紧,扯乎!于是一溜烟跑到了赵国。

小赵心里乐开了花,白白得了一员大将,不仅可以恶心恶心小燕,还能吓唬吓唬老齐,于是把乐毅捧在手里,恩宠无以复加,宣扬得人尽皆知。

燕惠王这边失了乐毅,败了大战,又丢了城池,正是满心窝火时,偏偏小赵那小子不地道,四处宣扬乐毅多么多么的好,这不是啪啪打我脸吗。加之又担心小赵趁火打劫,趁着燕国战后虚弱又来一枪。

于是去信一封,企图先从道义上占据上风:我说乐毅啊,你看你,这就不地道了,我爹对你,够意思了吧。你说你,在我正是用人之际,弃我而去,你对得起我吗?你对得起我爹吗?

乐毅看完信不乐意了,好小子,明明是你不义在先,居然倒打我一耙,哼!跟我斗,你还嫩了点。

于是,也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回信:亲爱的老板,您好。我走不是因为对您不忠,是因为您手下的人不地道,想要害我,我走,是为了成全前老板对我的一片真心哪。

贤胜之君,那是你爹;成功之君,那是你爹;开疆扩土,那是你爹;升职加薪,那是你爹。这些都是你爹做的,跟您好像没有多大的关系。

我错就错在,没有自知之明啊,前老板给我升职加薪,我居然老老实实地接受了,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受不受得起,都是我的错,我应该只干事不求回报才对。

您骂我可以,但是,顺便把您亲爹骂上,那就不对啊,我是绝对不能忍受的。要知道,天道好轮回,苍天饶了谁。“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做人要厚道才是。(你爹可比你厚道多了)

“臣闻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忠臣去国,不絜其名。 ”绝交就绝交,大家不来往就是了,但是,背后咕咕说人坏话这种事情,君子是绝对做不出来的,那是小人行径。忠良的臣子,即使离开老东家,委屈自己吞下,也绝不会像个怨妇似的唠唠叨叨个不停。

燕惠王一看回信,傻眼了。这小子也太能唠了吧,只差没有指着我的鼻子骂了,恨不得立马拔剑剁了他。

转念一想,不行啊,他这封信句句在理,把我的退路堵死了,名声我还要不要了?现在强敌环伺,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撕破脸哪。深呼吸,理智,理智!面子算什么事儿,名声毁了,我还混不混,以后不得被小魏、小赵、小楚、老齐、老秦他们笑话死。

于是,燕惠王客客气气的,把乐毅在燕国的称号昌国君封号给了他的儿子乐间,燕赵两家就此握手言和,和(虚)和(情)美(假)美(意)过了三十几年。

后话不表。

欢迎点赞+分享+收藏,留下你的评论~

责任编辑:zN_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