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李显利用武三思平衡李旦等人,武三思被杀后李显还将其追封为王
2022-12-16 08:34:34 来源: 腾讯网

“神龙革命”堪称中国史上最奇怪的政变,它虽然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但武氏家族却丝毫没有受到伤害,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甚至还在此后数年间频频干涉朝政、残害中兴功臣,行为甚是嚣张。那么武三思为何能在政变中躲过一劫?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得在唐朝政坛上继续兴风作浪的资本?

武三思是武则天的侄儿,凭借着姑母的提携,在武周官至宰相,封梁王。武三思并无宰相之才,在任期间除了大肆迫害李氏皇室、忠直大臣外,便是阿谀奉承武则天,以及她身边的面首薛怀义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在朝堂内外的形象极差。随着权势和名望的攀升,武三思也开始做起了皇帝梦,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政变,却粉碎了他的幻想。


【资料图】

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就在82岁的武则天病重之际,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相王府司马袁恕己联合发动政变,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随即逼迫武则天将皇位传给前皇帝、现任太子李显,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后,将张柬之等五人全部封为郡王,时称“五王”。

按照先前各朝代的经验,一旦权倾朝野的外戚集团垮台,等待他们的必然是被杀或流放的命运。但是,唐中宗复辟后,却没有听从张柬之等人的建议,对武三思等人大开杀戒,相反还对他们大加重用。其中的缘由,除了唐中宗跟武三思是儿女亲家(唐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再加上他不想让病中的母亲感到悲伤外,最重要的考虑依旧是权力之争。

李旦

在唐中宗第一次被废黜后,取代他登上皇位的是亲弟弟李旦。虽然李旦后来将皇位让给母亲(690年),8年后又将皇储的位子让给哥哥李显,但他的内心深处恐怕并未放弃复辟的梦想。武则天晚年,李旦出任左、右羽林卫大将军,而在“神龙革命”前,他已经完全掌控南衙禁军。正因如此,唐中宗复辟后,为拉拢李旦,便进封他为安国相王,命他参与政事。

但是,唐中宗毕竟忌惮弟弟的势力,为了坐稳皇位,必须借助其他的势力来抗衡、削弱李旦。在这种情况下,在朝中盘踞多年、占据要津的武氏家族,便成为唐中宗急需拉拢的对象,而武三思作为他的儿女亲家,更是头号结盟对象。正是基于权力制衡的考虑,唐中宗不仅宽恕了武三思,还不断地提高他的政治地位。

对于唐中宗的心思,武三思当然看得很清楚,而他在为皇帝效力之余,必然有自己的一番盘算,那便是复辟武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铲除张柬之等5人。为此,武三思便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与上官婉儿、韦皇后私通,然后唆使她们在唐中宗面前搬弄是非。结果1年时间不到,张柬之等5人便被夺爵、流放,最终除张柬之、崔玄暐病死在流放途中外,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均被武三思虐杀。

武三思

铲除张柬之等人后,武三思又将攻击的目标对准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必欲将他们置于死地,但唐中宗出于外戚、皇族相互制衡的考虑,并没有同意武三思的建议。武三思目的无法实现,便将目标转移到太子李重俊(唐中宗第三子,生母不详)身上,怂恿儿子武崇训利用安乐公主,在唐中宗及韦后面前百般谗毁李重俊,图谋将其废黜,然后立公主为皇太女。

在此之前,李重俊便经常遭受武崇训、安乐公主的羞辱,如今得知储位有可能不保的消息后,心中难免惊怒交加。最终,李重俊在景龙元年(707年)七月发动兵变,率先冲入武三思的府邸,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党羽十余人,然后又率军搜捕韦皇后、安乐公主与上官婉儿,但却被赶来平叛的左羽林军将军刘仁景击败,在逃亡途中被杀,史称“景龙政变”。

武三思被杀后,唐中宗不仅用李重俊的首级来祭奠他,而且还下令对他厚葬,并追封其为梁王,谥号为宣,可谓备极荣哀。然而等到唐睿宗李旦复辟后,却下令将武三思父子斫棺暴尸,并夷平他们的坟墓,极尽羞辱之能事。

责任编辑:zN_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