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鸟不飞:作为制度创新产物的清朝军机处
2022-12-15 15:48:15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

本文共计1496字,建议阅读时间5分钟。

清朝在政治制度上被人低估了,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军机处。顺治作为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个皇帝,他对于清朝宗室、满族勋贵的权力滔天最有体会,毕竟他有一个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而且他能即位,那是多尔衮、豪格都而不破妥协的结果,多尔衮、豪格背后都有庞大的势力支持,但如果双方反目,清朝能一统天下就不可能了。

顺治的办法是建立特务机关十三衙门,重用太监,同时拉拢汉臣,这个方法尽管是被迫的,也有明显的学习明朝的痕迹,希望能通过其他势力去制衡清朝宗室、满族勋贵,但明朝的结果已经表明,这是失败的。康熙面对四大辅臣这样的满族勋贵,他收拾了鳌拜,但并没有杀掉他,其实这是一场让满族勋贵屈于皇权之下的政治运动,不得不做,跟鳌拜反不反没有关系,清朝的权力失衡了,必须达到一种平衡。

于是,康熙建立了满族勋贵为主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汉人为主的南书房,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的父亲张英就在南书房,他第一次用内廷的非正式机构加强皇权。到了雍正时期,并没有废除这两个机构,雍正因为雍正元年的西北罗卜藏丹增之乱而设立军需大臣,后来再改为军机大臣,先是副皇帝胤祥、张廷玉,后加入蒋廷锡,胤祥、蒋廷锡先后去世之后,只剩下皇帝第一秘书张廷玉,再后来加入了满人鄂尔泰。张廷玉公务员考试成绩不占优势,三甲152名,跟曾国藩很像,但他却有一样特长,他精通满语,还考了个满语第一名,双语办公的皇帝秘书成就果然很大。

乾隆时期,军机处成为了一个完备的内廷权力机构,他们每个人都有外朝的职务,同时,军机大臣、军机章京又构成皇权的执行机关,清朝又名的史学家赵翼就做过军机章京,但他不敢写的太详细,甚至长期担任清朝军机大臣的张廷玉在编写自己的年谱的时候也语焉不详。清朝的皇权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鼎盛,除了乾隆的确是精力旺盛的政治动物,其军机处也是人才辈出,鄂尔泰、张廷玉、傅恒、福康安、刘统勋、阿桂、兆惠、尹继善,直到出了一个和珅,他发明了清朝的议罪银制度,搞钱有方,但彻底让乾隆时期的吏治失控了。

明朝利用太监去平衡外朝文官可以说做的很差,太监无论怎么样都不具备治理国家所需要的文化素养和军事技能,他们去监督制衡文官集团,最后一定是一地鸡毛,你不能派一群没有才能仅仅靠着忠诚上位的人成事。清朝康乾用三代,利用逐渐成熟的军机处,将杰出的文臣武将纳入内廷,既能执行皇帝的意愿,又有真正的办事能力,既是皇帝的智囊,又是执行机构,避免了明朝皇帝面对文官集团的弱势。明朝除了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强势人物,其他人物如嘉靖、万历就是利用太监暗戳戳的在背后行使权力,他们根本无法驾驭文官集团,除了装神弄鬼,他们也干不了什么。

乾隆时期的军机处,除了刘统勋2年、于敏中6年的领班军机大臣之外,其余领班军机大臣均是满人,而且刻意排除了清朝宗室,满汉平衡、内廷外朝平衡始终是摆在权力机关面前最重要的问题。有人说checks and balances就是民主,其实在大一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下,中国历朝历代都进行了探索。

宋代开始的科举文官集团崛起引起了政治平衡的新难题,但相对于唐朝的关陇贵族、世家大族把持政治是巨大的进步,这个进步带来的新的不平衡,就是文官集团过于强大,明代终其一朝未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太监去平衡文官集团,跟晚唐利用太监去平衡军头一样,都是馊主意。

福山很自大的说,历史终结了,民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不会再有新的更好的制度了。中国在政治上早熟,我们的历史被清晰的记录下来,一路探索,一路改进,清朝对于内部政治制度的探索很有益也很有效,否则,清朝不会表现出那么强大的扩张能力,但历史哪儿会终结呢?哪儿有一位万灵药去解决政治中的所有问题呢?谦虚一些,不断的探索,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更为现实。

责任编辑:zN_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