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观天下!张廷玉新婚之夜,父亲张英叩门叫醒他,给他读了首艳诗
2022-12-11 15:35:56 来源: 腾讯网

1689年,17岁的张廷玉与16岁的大司寇之女姚氏新婚之夜。两个少年卿卿我我后刚刚睡下,此时天还未亮,只见一人走到洞房门口,犹豫了片刻,还是敲响了门板。“玉儿,我要为你读首诗!”

张廷玉是整个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和汉臣。

所谓配享太庙是封建社会臣子的最高荣誉了。因为太庙是皇帝一家的专门祭祀场所,只有皇帝的祖先才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族都不行,更何况臣子了。


(资料图片)

张廷玉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雍正朝最受重视,雍正帝临终前,留下遗诏,张廷玉、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同为顾命大臣,另,张廷玉配享太庙。

但是到了乾隆朝,张廷玉遭到冷落。1750年,快80岁的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夺了他配享太庙的权利,免于治罪。

1755年,晚景凄凉的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84岁。乾隆最终还是仍遵父亲雍正的遗诏,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今天笔者讲一个张廷玉年轻时的励志故事。

从张廷玉科考的经历看,他的成绩不怎么样,并且用了很长时间,18岁参加乡试,25岁才考中举人。张廷玉应该不属于神童学霸的类型,而是苦学的形象。这还要归功于的他的父亲张英。

张英和张廷玉在历史上有父子宰相之美称。

张英是康熙朝的太子老师,文华殿大学士。口碑非常好。有一次,张英过60岁大寿,夫人准备为他重金办寿宴,他知道后及时制止,做了100件棉袄,施舍给附近穿着单薄衣服过冬的贫苦人。

还有一次,张英老家的人与邻居因为宅基地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将官司打到县衙,两家都有些背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找他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 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见状,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张英教子也是与众不同。他有七子四女,张廷玉是次子,也是他最中的。

张英做主让张廷玉娶大司寇姚文然的第六女姚氏。于1869年大婚。

婚礼办的十分简陋,只有自家人。这与张英的地位不符,这是张英故意为之,因为当时康熙正在打葛尔丹,财政吃紧,此时大操大办,影响不好。但就是对不起自己儿子了。

新婚之夜,17岁的张廷玉与16岁的姚氏也是第一次见面,两人聊得很投缘。刚沉沉入睡,就听门外传来叩门声:“玉儿,时辰不早了,该起床了”。

姚氏忙叫醒张廷玉,“相公,醒醒,公公大人喊你呢!”

张廷玉有些不快,今天是我的洞房花烛夜啊。

张廷玉披衣起床,推门看到,父母都站在门外。张英将儿子叫出来说,“玉儿,昨夜过得可好?”

张廷玉兴奋地说:“如沐春风”。

张英笑说:“那就好。玉儿,为父昨夜翻书找到一首艳诗,你可有兴趣聆听?”

张廷玉愣了,怀疑自己听错了。这么正经的老爹怎么读艳诗呢?“孩儿,洗耳恭听。”

就听张英念道:“红裙原是迷 魂阵,况复柔魂不耐迷。 终日昏昏君莫笑,已拼白骨委沙泥。”

张廷玉听后马上警醒,回道:”父亲教训的是,一个年轻人,不可沉溺于女色之中,终日昏昏沉沉,老了一事无成。”

张英高兴地说:“玉儿,为父清晨将你叫起。就是此番用意啊。”

张廷玉说着,就洗把脸,来到书房开始了一天的苦读。

张廷玉第一次乡试落榜。他被张英关进了书房,吃喝拉撒睡都在书房,每十天才可以与妻子相会一天。

第二次乡试,张廷玉落榜。闻讯后,他在书房拿出白绫上吊被救下。为了安心读书,他离开家,一人来到乡下老宅苦读。

第三次乡试,张廷玉考中举人。此时他与家中妻子姚氏已经分别了两年多。

1699年,就在张廷玉准备会试的时候,发妻姚氏摔倒瘫痪,不久离世,享年26岁。

姚氏的去世,对张廷玉打击很大。他很自责,因为这期间的乡试,两人聚少离多,10年中一直未有孩子。

此后,张廷玉纳过很多侧室,却一直都将正妻的位置,留给死去的姚氏。后来随着张廷玉的官越做越大,皇帝封赏他的夫人一品诰命,也一直留给死去的姚氏。

1700年,29岁的张廷玉参加会试,得第45名。中殿试三甲第152名,被康熙皇帝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开始了权臣之路。

张廷玉,18岁参加乡试,25岁才考中举人,资质普通。但是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一次一次的前行。终于实现了自身的抱负。也应了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知子莫若父。张英能在洞房花烛夜,提醒儿子,切莫沉溺于儿女情长,对青年时期的张廷玉的成长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

责任编辑:zN_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