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速递!商周之际:《伯夷列传》(4)|陪老婆读《史记》
2022-12-09 17:42:27 来源: 腾讯网

《史记》原文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资料图】

李:于是这两人跑了,投奔周文王。然后看到周武王起兵伐纣,他们表示反对。

林:我从小到大听到的故事都说商纣王是个暴君。商纣王和妖女妲己一起搞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发明炮烙之刑,把人放在火上烧烤;还把比干的心挖出来……

“武王伐纣”是大快人心的事情,但伯夷叔齐觉得是不孝不仁的事情,他们认为武王应该为父亲守孝,为国君尽忠,不该对纣王用兵。可是如果纵容纣王乱天下,不去征伐,受苦的是天下苍生,不是造成更大的伤害吗?

李:这里,他们反对的具体理由,在我看来倒不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得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们的立场。

在我们的印象中啊,尤其受《封神演义》的影响,我们可能觉得商纣王,是暴君,是坏得不行的人;而周文王、周武王,那是好得没有一点毛病。好人打坏人,正义之师,有什么好反对的呢?忠于商纣王,是迂腐,愚忠。

而历史上的情况呢,根据我看过的材料,是这样的。商王朝这个政权,到商纣王的时候,它的资源运转模式,已经遇到了瓶颈;而商纣王呢,其实是个勤奋的、励精图治的王。他想要让这个政权振作起来,而他的一番操作,恰恰是在加速。

本来,这个政权,是联合东边的盟友,压制西方的势力;而商纣王,左右开弓,既要压制西方,又要讨伐东方。这样,就搞得这个政权几乎崩溃了。然后,商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保守势力,想要拨乱反正。他们的办法,就是联合西方势力,也就是周武王,把商纣王赶走,重新确立秩序。周武王过来,消灭了商纣王,重新立了一个王。

其实呢,这时候局面并没有完全稳定下来。到了下一代,周成王的时候,商王朝原来的核心区域发生了“叛乱”,这就是所谓的“三监之乱”。周公出兵过来平叛,把这地方摆平了,这样周王朝的统治才确立下来。

所以,从真实的历史进程来说,很难说哪一方是绝对正义或绝对的坏人。最多只能说,周武王代表了符合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这是对于胜利者的事后追认。

关于商纣王,《论语》里面子贡就说了,“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就是说,当你成了历史中的失败者,那么各种坏都会被归结到你身上。就像《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他倒台了,大家就一起骂他,说他做过各种奇怪的坏事,比如强奸民女。东方不败是练了《葵花宝典》的,怎么强奸民女呢?

有了以上这样的认识,我们再来看看伯夷叔齐,他们反对周武王,是不是就好理解了?

林:按照你的解释,纣王在斗争中失败了,成了大家攻击的靶子,他没有做过的坏事都会往他身上凑,可能小孩子晚上不听话不睡觉,妈妈都会说小心被纣王抓去了。所以我们后世人听到的纣王的故事被妖魔化了,如果我们穿越到他与武王的时代,特别是胜负未分的时候,谁对谁错并不分明,能看到的只是新势力想要推翻旧势力。

李:是的。说起历史上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被妖魔化这件事,你知道我们多年前那部主旋律大片《开国大典》,这里面,蒋介石的形象曾经被质疑的,因为电影中把他表现得不完全是个坏人,甚至表现出了蒋介石人性的、可爱的一面。针对这样的质疑,前几天刚刚去世的那位长者,就对《开国大典》表示支持。

我是说,当江山真正坐稳了以后,胜利者也就没有必要把原先的敌人、对立面妖魔化了。这可以算是一种“气度”,也是顺应现实形势。

前面说到《封神演义》。其实《封神演义》的真正亮点就在于“封神”这样一个意象:战争状态结束以后,敌我双方战死的人,都成为这个文明中的“神”,都得到大家的尊敬。一个有前途的文明共同体,就应该有这样兼容并收的气象。

封神”这个话题其实很值得我们多加品味。但是现在就不扯远了,回头说伯夷叔齐:

他们或许反对周武王的理念。又或许,他们即便认同这边的理念,但看不惯这个阵营里投机的小人,这也有可能的,对不对?比如晚清有的遗老,其实认同革命党的理念,但是看不上革命阵营里的投机者,所以不愿和他们共事,不愿意在民国做官,宁可当遗老。这种情况也是有的。

总之,伯夷叔齐就这样作出了自己的选择:不吃周家的粮食,在首阳山隐居,挖野菜吃。

责任编辑:zN_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