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天天速递!三国:汉中之战后交战双方的得与失,刘备可能没赢,曹操或许没输
2022-12-07 20:46:28 来源: 腾讯网

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到二十四年,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之间进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战役,即汉中之战。


(资料图片)

这次战役表面上的结果是曹操败了,先是夏侯渊顶着,后是曹操亲至,轮番上场跟刘备死磕,但依旧丢了汉中这个战略要地,曹操被迫撤军。

刘备胜了,有了汉中,进可前出关中,退可保卫蜀中,此战后,刘备还堂而皇之自称“汉中王”,名义上有了跟曹操平起平坐的资格。

但结合汉中之战前及战后的一些情况来看,胜或败的意义可能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刘备可能没赢,曹操或许没输

为什么这么说?下面仅以个人的理解对此略作分析,供三国历史爱好者们参考。

一:将帅损耗,曹操亏了

汉中之战有两条战线,正面战场刘备完胜,在曹操到来之前,老将黄忠即阵斩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

曹操亲率大军来为夏侯渊报仇,刘备豪言:“曹操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果然,曹操来逛了一圈,报仇报了个寂寞,然后撤了。

但在侧翼战场,即张飞、马超主攻的武都方向,曹军完胜,张飞、马超不敌曹洪、曹真、曹休,大败而归,较有名的战将也战死了好几个,如吴兰、雷铜、任夔等。

双方都有将帅损耗,但无论从级别、个人影响力、及在各自阵营中的地位来对比的话,吴兰、雷铜、任夔加起来都不如一个夏侯渊。

因此,在这一方面,曹操一方大亏特亏,刘备一方大赚。

二:战略目的,双方都达到了

汉中之战规模很大,战争后期曹操亲临前线,刘备更是以举国之力应战,双方各有其战略目的,可以说,都达到了各自的需求。

刘备出兵的目的就是争夺汉中,汉中到手,主要任务完成,阵前斩杀夏侯渊算是意外惊喜,张飞虽败,不影响汉中易手的大局。

而曹操一方,如果不是夏侯渊战死,曹操其实也没亏,因为他本来就没想着把汉中牢牢攥在手中,属于可放弃的地盘。

建安二十年时,曹操初得汉中,刘晔、司马懿都建议他赶紧出兵攻蜀,曹操拒绝了,他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

既然暂时无意谋蜀,汉中的战略地位就大大降低,是可以放弃的。

那么,曹操在汉中得到了什么?

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来分析,曹操的战利品是人口,他把汉中、武都等地方的人口全部往关中迁移,几乎都搬空了。

首先是建安二十年,即曹操刚刚得到汉中时,侍中和洽劝说他把汉中的人口迁走,曹操当时没听,拒绝了。

但到第二年,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离开汉中时,听从了雍州刺史张既提出的“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的建议,让丞相长史、驸马都尉杜袭“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

汉中之战是建安二十三年打响,但在两年前,曹操就开始迁移人口,那会就已经想放弃汉中了。

包括建安二十年时曹操让张郃率部深入到巴郡,也是想把当地的人口往汉中迁移,“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于汉中。”

这些人口迁移到了汉中,最终也是要迁至关中,把刘备急得飞书急令张飞出兵把张郃赶跑。

到汉中之战打响,夏侯渊战死前后那段时间,曹操又从武都迁移了大批人口,建议曹操把人口迁走的还是张既,而“太祖从其策,乃自到汉中引出诸军,令既之武都,徙氐五万馀落出居扶风、天水界。”

刘备派张飞、马超兵进下辩时,曹操又安排武都太守杨阜把最后剩余的一点人口也都迁走了,“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氐,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余户......”

曹操多狠,不光是汉人迁走,把氐人都迁走了一大批,而且,从史书中记载的信息来看,曹操到汉中,除了打着为夏侯渊报仇的旗号,另一个目的就是把刘备大军牵制在汉中。

包括曹洪在武都堵着张飞、马超,以及夏侯渊身为征西将军,却亲自在汉中堵着刘备,种种战争行为,其实只是为了给迁移人口争取时间。

等到人口迁移完毕,曹操也就撤了,正式放弃汉中一线,他的目的其实也圆满达成,唯一的意外就是夏侯渊战死。

刘备得到的汉中是一片空白,需要他不断继续填充人口进去,才能把汉中经营成北伐前进基地,这其中要消耗的钱粮是海量的。

三:战后影响,曹操可能赢了

对于刘备来说,在汉中战场上正面逼退曹操,绝对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赤壁之战前,刘备斩杀过蔡阳,击败过夏侯惇,赤壁之战时跟着周瑜身后捡漏,追着曹操打,但从来没有独自正面击败过曹操。

汉中一战,至少打出了刘备的信心,对“兴复汉室”成功的信心,且能震慑部分对他还不是很归心的蜀地士族、豪强,对他统治蜀中是有很大帮助的。

但汉中之战给刘备集团带来的后遗症也很严重。

从刘备出兵攻打夏侯渊,到曹操从汉中正式撤军,期间的时间有差不多一年半,双方的损耗都很大。

相对而言,刘备更吃亏一些,因为他地盘小,几乎尽了全力,战后短时间内已经没有了再次发起战争的能力,而曹操有整个北方的资源做后盾,还留有余力。

简单而言,就是曹操经过汉中之战的长时间对峙,把刘备一方的战争潜力打空了。

这很重要,在刘备称王时还看不出什么来,但等到当年下半年关羽北伐时,弊端就显现出来了。

根据史书中记载的时间,从关羽正式出兵攻襄、樊,到他战败被杀,期间长达五个月。

而在这五个月中,相关史书中没有任何关于成都方面,即刘备、诸葛亮对于荆州战事有任何反应的记载,连谈论这事的只言片语都没有。

这是很奇怪的事,这么大的战事,刘备、诸葛亮不可能闲聊时都不谈上几句吧?

我个人一直有个观点,在部分文章中也表达过这个观点,就是刘备其实是无能无力,有心而无力。

前面分析了,刘备经过汉中之战后,战争潜力短时间内没了,无法再出兵作战,钱粮无法补充,他没法配合关羽北伐,只能干看着。

正常情况下,如果刘备还有发动战争的能力,不说大规模配合关羽,小规模军事调动,策应一下关羽还是应该的。

比如,让在阆中的张飞东进到江州驻扎,掩护关羽的侧翼,或者让魏延兵出汉中,佯攻关中,把曹操牵制在长安,使得他不能赶回洛阳布局反击关羽的战事。

上述这些小规模行动都是成本较小且有效的军事动作。

但刘备连这样的军事佯动行为都没有做出,他大概是真没有办法策应关羽了,兜里的几个钢镚在汉中之战中全部消耗空了,调动兵马即使不作战,也是要消耗钱粮的。

这就使得关羽如此大规模的北伐军事行动得不到任何来自蜀中方向的支援,在东三郡的刘封拒绝去襄、樊助战后,他就只能孤身作战了,硬抗曹、吴。

而曹操留有余力,他人还在从长安赶回洛阳的路上,就连续安排了于禁、徐晃两拨兵马去援救曹仁。

回洛阳后,曹操迅速跟孙权达成协议,东线合肥方向停战,转头曹操又把张辽调过去救曹仁,“会权称籓,召辽及诸军悉还救仁。”

关羽就算是铁打的,连续作战几个月后也成了疲兵,战胜了于禁就后继无力了,张辽还没到,徐晃就基本上搞定了关羽,“辽未至,徐晃已破关羽。”

也就是说,即使孙权不在背后偷袭荆州,关羽也已经不行了,败退是迟早的事,他得不到支援,曹仁却能得到后方不断的支援,耗也把关羽耗败了。

而造成这一切局面的原因,自然就是汉中之战结束后,曹操留有余力,刘备却在长达一年多的战事中把自己的资源消耗一空,已经无法对荆州战事做出任何反应。

这是汉中之战对于刘备一方最大的后遗症,从当年下半年荆州战事的情况和结果来看,在汉中之战的后续影响上,曹操其实赢了。

四:总结

以上是我分析的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在汉中之战时及战后双方的得与失。

总得来说,刘备看似赢了曹操,拿下了汉中,如果当年没有关羽北伐的战事,刘备集团可以安心恢复国力,那么,汉中之战对于刘备来说,是辉煌的胜利。

但结合下半年关羽北伐,刘备在成都无法做出应对的情况来看,汉中之战的后遗症是严重的,真正赢了的反而是主动撤退的曹操。

不过放弃了汉中这个“鸡肋”之地,可汉中、武都的人口,曹操全揽到自己地盘上了,之后顺利解了樊城之位不说,还看了一出孙权、刘备反目的好戏。

所以说,汉中之战,刘备可能没赢,曹操或许没输。

备注:以上文中分析均为个人观点,没有任何权威证明,或有错漏,仅供三国历史爱好者争论和探讨。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关键词: 汉中之战
责任编辑:zN_0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