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会法术?2个案例说明,因为罗贯中太笨
2022-12-05 16:25:35 来源: 腾讯网

在阅读此文前,觍颜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为什么《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会法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因为罗贯中比诸葛亮“笨”太多了!

历史总是比虚构的故事更精彩,这是因为那些载入史册的人物,无论是在格局上还是智慧上,都远比写小说的作者们出色太多。

明明是一个必败之局,历史人物们却打赢了。

至于怎么打赢的?历史记录语焉不详,记录得很是简略。

于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小说作者,便只能托名鬼神,说历史人物使用了法术。

这就是为什么,诸葛亮在罗贯中笔下,成了一个会魔法的“妖道”。

以下,请细品:

一、罗贯中抠破脑袋都没想明白,诸葛亮是怎么打赢的

《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但其记录的那段历史,却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三国演义虽然可以适度瞎编,却不能改变大的历史脉络。

明明蜀国弱小而魏国强大,明明诸葛亮兵少而司马懿兵多,明明司马懿兵强而诸葛兵弱。

但诸葛亮却偏偏能用少数兵力压着兵力更多的司马懿打,诸葛亮到底怎么做到的?

为什么汉军能够莫名其妙的插到魏军后方?

为什么明明是势均力敌,但在诸葛亮的带领下,汉军总能击溃魏军?

诸葛亮用来保证后勤的木牛流马究竟是什么?

……

上述这些东西,罗贯中都不明白,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

于是乎,罗贯中就只能编啦。

与其瞎编,不如我直接说诸葛亮会法术。

汉军为什么总是比魏军快?—— 因为诸葛亮会奇门遁甲,缩地成寸;

为什么别人偷袭不了诸葛亮?—— 因为诸葛亮能掐会算,掐指一算,就知道今天有人偷袭。

京剧里的诸葛亮,甚至直接穿上了道士的“八卦衣”。

甚至,我们会发现,越是史料缺乏的战斗,诸葛亮就越“爱”用法术。

罗贯中心里苦啊:“我一个写小说的二流谋士,你非让我去瞎猜顶级天才是怎么打赢的,那我怎么猜得到嘛!就说他会法术!”

但是,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仙,他不会借东风,不会掐指神算,不会缩地成寸。

他是一个“凡人”,却依旧带着孙刘联盟赢下了赤壁之战;

靠正面对决和战场选择,充分发挥蜀军的优势,屡屡击溃人数更多的魏军;

正是这个凡人,实现了《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必须用“仙术”才能实现的目标。

历史上的诸葛亮有多牛?恐怕给他编“仙术”的罗贯中是感触最深的一个。

二、《三国演义》:让诸葛会法术,给敌人降智

如果对比史料和《三国演义》,就会发现,罗贯中每当遇到讲不通的事情,要么是给诸葛亮编法术,要么就是给敌人降智。

说道“降智”,最突出的,便是《安居平五路》一章

《三国演义》里,刘备死后,司马懿建议曹丕五路大军伐蜀。

而真实的历史上,并没有五路大军,

曹魏选择了比五路大军更毒的毒计 —— 利诱劝降。

袁氏父子败亡之后,袁尚、袁熙逃到了辽东公孙氏那里。

曹操并没有紧紧相逼,而是坐等他们互相残杀,这次计谋成功了,袁氏兄弟为公孙氏所杀,头颅送到了曹操桌子上。

刘备死后,蜀汉政权岌岌可危。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蜀汉并不怕外部敌人。

如果魏国真的起兵伐蜀,反而把蜀汉捏成了铁板一块。

绝望的人们,抱在一起爆发出的反抗之力是无穷的。

如果留下一线希望,人们反而会“大难临头各自飞”。

所以古人才会说“穷寇莫追”

司马懿和曹丕不会犯这个蠢。

实际上,历史上他们通过利诱劝降,

希望鼓动蜀汉的投降派和蜀汉的主战派内斗,将蜀汉彻底瓦解。

刘备死后的蜀汉,其实并不团结。

荆州派、益州派、东洲派,还有幽州的老兄弟们各有各的想法。

曹魏用高位诱惑东州派、荆州派,用自治权诱惑益州派,并挑唆孟获起义。

刘备临死前告诉诸葛亮,“嗣君不才,可以自取”

个人理解,其本意就是,“如果你们坚持不下去,干脆你就带着刘禅投降了吧。”

在曹魏的设计里,诸葛亮的最优解,就是举国投降曹魏。

哪怕不投降,就收拾人心这个工作,就够他诸葛亮喝一壶的,

魏国可以放心地先灭孙权。

然而,诸葛亮不仅迅速平息了叛乱,团结了蜀国各方,还很快腾出手来攻打曹魏。

史书记载,刘备死后五年,诸葛亮开始了第一次北伐。

诸葛亮是怎么做到的?—— 不知道!罗贯中也不知道。

史书只提到诸葛亮对外修好孙权,对内做了安抚工作。

至于具体怎么安抚的,不清楚。

诸葛亮是怎么压制住内部投降风气的,

又是如何消化曹魏的离间计的?这些史书里都没有说得很详细。

罗贯中也想不出来,所以他硬着胆子、麻着头皮,编了一个“安居平五路”的故事。

这样,罗贯中就不需要去解释,诸葛亮到底是怎么团结的蜀国各方了

——曹魏来攻打了,蜀汉还能不团结吗?!

这其实既矮化了曹魏的外交智慧,也矮化了诸葛亮的政治智慧。

然而确实没办法的事情,史书记载得很简略,罗贯中编不出来也实属正常。

三、诸葛亮不善军事?“不善军事”,也比小说里厉害多了!

有一种批判的声音,是说诸葛亮擅长治国,但带兵能力不行。

《三国演义》美化了诸葛亮的带兵能力。

然而,正史里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其实也是远高于演义里的。

或者说,《演义》其实对诸葛亮的军事指挥能力进行了“矮化”

因为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远超罗贯中,

所以正史里诸葛亮的很多操作,罗贯中看不懂,因此罗贯中不得不矮化!

罗贯中曾在元末军阀张士诚的手下当过军师,

还能看不懂两千年前诸葛亮的操作?

没错,正因为看不懂诸葛亮到底是怎么赢的,

所以罗贯中没法按照历史去写,只能通过改编,

把看不懂的战斗改编成自己看得懂的。

这个过程中,同时矮化了诸葛亮和司马懿。

非常典型的一次改编,便是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祁山之战”。

这次战役,被罗贯中改得面目全非。

因为确实搞不懂诸葛亮到底是怎么赢的。

祁山之战的起因,是蜀军包围了战略要地祁山,

目的是围点打援,强逼司马懿增援,在野战中消灭司马懿的主力部队。

历史上,司马懿看破了诸葛亮的目的,

魏军的增援部队只到祁山以北的卤城便不再前进,深沟高垒和诸葛亮对峙

——并不直接救援祁山的魏军。无论诸葛亮怎么挑战,就是不打。

正史里,诸葛亮见司马懿不上套,

竟然主动撤掉了祁山之围,向北收缩,

任由祁山的魏军和司马懿合流,对自己形成反包围

这下,诸葛亮自己被祁山魏军和卤城司马懿的魏军夹在了中间,被南北夹击。

这一步棋,笔者当然看不懂,

然而罗贯中也看不懂,甚至司马懿都没有看懂。

估计司马懿也在纳闷:被南北夹击,诸葛亮这不是自取灭亡吗?

于是,连习惯了当缩头乌龟的司马懿也心动了,决心两面夹击诸葛亮。

接着诸葛亮就赢了。

怎么赢的?不知道!

史书只说诸葛亮派遣王平挡住了南边的张郃,

自己率军击溃了北边的司马懿。

转过头来,诸葛亮又和王平合兵一处,击溃张郃部。

击溃两路魏军后,诸葛亮率军退往祁山,

张郃又去追赶,结果直接被蜀军射杀。

至于战斗的细节,史书并没有记录。

罗贯中也没有看懂,所以他写不出来,

因而不得不对祁山之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写。

《三国演义》里,写到司马懿军至卤城,便“修改”了历史。

司马懿没有看破诸葛亮“围点打援”的想法,于是趁夜劫城。

然后,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到了司马懿的劫城。

于是他便召集诸将,安排魏延、吴班率军预先在城外麦田埋伏,

等到司马懿开始攻城的时候,便和城里的诸葛亮两面夹击,打得司马懿落荒而逃。

这番改写,把司马懿改成了不怎么懂兵法的“莽夫”,根本没有看破诸葛亮的围点打援之计。

同时,还把诸葛亮变成了“开外挂”神机妙算的“妖道”。

而真实的历史里,司马懿不是什么莽夫。

他不仅看破了诸葛亮围点打援的想法,而且做出了正确的应对——对峙。

反过来,诸葛亮反而像个莽夫,自陷“被包围”的绝境。

可就是“自陷绝境”,诸葛亮竟然轻松击溃了司马懿和张郃两路魏军

——没有花招,就是野战中,通过临场指挥击溃了司马懿和张郃。

并非罗贯中笨,而是诸葛太强,史书太略。

以至于不得不将诸葛亮塑造成“妖道”罢了。

锦官城外,武侯祠堂。即便今天,成都武侯祠依旧人来人往不绝,日日祭拜者摩肩接踵。

武侯祠&昭烈庙2000余年的香火,恰恰是对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

时间向后,而人类向前,

历史人物会离去,但历史本身不会。

以史为鉴,照出的是千年兴衰,

也是人类的未来。

都读到这里了,

不妨点个赞,点点“+”号关注吧!

我是麻辣历史局,下期见!

责任编辑:zN_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