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安史之乱中,潼关之战惨败,20万唐军为何打不过叛军?
2022-12-05 06:48:16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中,有一场重要的战争,就是潼关之战。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叛军连战连捷,一度攻克洛阳,唐玄宗意识到,洛阳失守,会危及首都长安的安全。

无奈之下,起用大将哥舒翰,起初的任务只是镇守潼关,哥舒翰不负众望,两次打败袭扰的叛军,让叛军无计可施。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唐玄宗,错误地估计了当前形势,自认为唐军队伍庞大,文臣武将众多,屈屈叛军必定不是大唐的对手,于是命令哥舒翰放弃潼关主动出击。

深谙敌我实力的哥舒翰不敢违抗君命,无奈之下含泪出关,率领20万大军与叛军决战。最终在灵宝惨败,被部下胁迫着投降了安禄山。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唐军队惨败呢?

一是皇帝昏聩,奸臣当道。唐玄宗老迈昏聩,不是一般的糊涂,爱屋及乌的原因,宠信杨国忠。杨国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是出了名的奸臣,他的任何主张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从不为国家考虑。杨国忠见哥舒翰手握重兵,跼守潼关又连传捷报,担心时间长了,哥舒翰的根基逐渐深厚,会对自己不利。于是频繁向唐玄宗进谗言,怂恿皇上给哥舒翰下旨,命令哥舒翰率20万大军出关与叛军决战。从当时叛军的形势和唐军实力来看,据险坚守实为上策,唐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是不具备主动出击的基础。哥舒翰不敢抗旨,无奈抚膺悲哭,出关与叛军拼命。可以说,奸臣屡进谗言,昏君老迈昏聩,君臣沆瀣一气,把20万大唐军队彻底葬送。

二是对手强悍,实力强大。叛军虽然是反抗朝廷,但不一定注定失败。安禄山既然敢造反,必定是经过充分准备的,各方面基础牢固,军中将领也非是无能之辈。从造反之初的历场战斗不难看出,叛军能够夺关取隘,把唐军打得溃不成军,实力不容小觑。负责指挥攻打潼关的对手崔乾佑,属实比较强悍,他见潼关在哥舒翰把守之下,攻打效果很不明显。便改变打法策略,制造种种假象迷惑敌人,这一招非常管用,大唐执政者真的被晃住了,做出错误的判断。面对哥舒翰亲率20万大军的主动出击,崔乾佑没有正面硬刚,而是采取占据险要、诱敌深入、断其退路的战略方针,前后夹击无法全面展开的大唐军队,取得决定性胜利。

三是主帅轻敌,战斗力薄弱。大唐主帅哥舒翰早已不复当年风采,因为得过中风,身体一直不太好,另外年纪也大了,分析判断能力大不如前,可以说“哥已不再是当年的哥”了。率军主动出击后,作为领兵带队的将帅,在面对地形险峻、道路狭窄的特殊环境时,没有做出应有的反应,严重轻敌;在发现中了敌人的埋伏后,军队调整部署不及时,指挥不当,以至于被动挨打,场面完全失控。而这唐朝所谓的20万大军,虽然数量不少,但兵源复杂,老兵多是陇右、河西、朔方各藩镇汇集的,新兵很大一部分临时招募的,既缺乏作战配合训练,单兵素质又相对薄弱。如果据险死守,或许能打赢,但要主动出击,面对被动局面,就毫无胜算可言了。

以上三方面因素,注定了唐军的失败。客观上来讲,不管哥舒翰之前有多么辉煌,此潼关之战的惨败,他都负有巨大的责任。

责任编辑:zN_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