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最新:清初两大权臣多尔衮和鳌拜,他们的擅权有可比性吗?谁的权力更大?
2022-12-04 16:44:27 来源: 腾讯网

多尔衮和鳌拜都是清朝前期有名的权臣,多尔衮的名头是皇父摄政王,将孝庄顺治母子玩弄于股掌之上;鳌拜一路从四大辅臣最末升到首位,甚至在康熙亲政之后,仍死抱着权力不放,直到作死。

对于清初的这两大权臣:多尔衮和鳌拜,他们的擅权有可比性吗?谁的权力更大?我们从两个方面来比较一下。


(相关资料图)

地位与身份的对比

多尔衮出身皇族,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在皇太极时代,他几乎参与了清朝一统天下的所有重大战役,有着“墨尔根戴青”的美号,可以说战功赫赫,由此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

与此同时,他还参与到了朝政事务当中,统辖六部,储备了丰富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他此后摄政奠定了基础。

在皇太极死后,当他再次面对权力洗牌时,这次他终于可以凭借实力参与其中。按照世袭制的传统,兄终弟及,父死子继,都是可以的。

尽管最后出于平衡各方势力,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承帝位,但实际上多尔衮已经胜出,因为他是摄政王。

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不断地给自己加封,先是“叔父摄政王”,顺治二年又改成“皇叔父摄政王”,顺治六年又变成“皇父摄政王”,这已经是以“太上皇”的地位自居了。

摄政七年,利用权力培植党羽,重用亲信,铲除异己,生活奢华,可谓一手遮天,孝庄顺治母子拿他毫无办法。

鳌拜的身份完全不能与多尔衮相比,首先在出生门第上就差了一大截,鳌拜是将门之后,他的崛起完全是靠自己的战功挣来的。

他的主要战绩表现在三场战役之上,分别是皮岛之战、松锦会战和和西充之战。

皮岛之战前,他跟着努尔哈赤,在军队中充当“死兵”,类似敢死队,冲锋在前,已是屡立战攻。皇太极继位后,他跟随阿济格参与了皮岛之战,战后身负40多处伤,阿济格在奏报对他大肆褒奖,之后他赢得了“巴图鲁”的称号。

松锦会战对明清都是一场转折战,明朝经此战再无还手之力,清朝经此战完全掌握了主动权。在此战中,鳌拜一如继往的表现英勇,战中晋爵一等梅勒章京,战后升为护军统领,成为八旗将领中的佼佼者。

西充之战是攻打李自成的一场战争,鳌拜先是随阿济格取道陕北追击李自成,大顺军被打残后,他又随豪格攻打大西军,基本上肃清了四川一带的农民军,功劳居首。

以上战功也决定了鳌拜的地位与影响力,重点还在于,他是皇太极的心腹。在皇太极死后,他站队了豪格,结果在多尔衮辅政后,他便遭到了多尔衮的报复。

多尔衮在辅政后,马上就开始了对异己的打击,目的就是在于“唯我独尊”,当然他首先打击并不是鳌拜,鳌拜只是牵扯其中。

比如他拥立豪格之事,后来便被人告发,多尔衮借此兴起大狱,严讯诸人,鳌拜曾论罪死,得旨后“罚锾自赎”。非常时期曾数次论死,革职为民,还有降爵等诸多处罚。

也正因他站在了多尔衮的对立面,在多尔衮死后,才得到了顺治帝的青睐,将其视为心腹之臣,并委以重任。

从上述对比可以看出,鳌拜与多尔衮在身份地位上完全没有可比性,多尔衮几乎是吊打鳌拜这个小弟的。

在专权上,谁更厉害?

从时间上看,多尔衮的专权时间,从1644年始至1650年终,擅权时间七年,在这七年里,他是一逼什么样的派头呢?

顺治即位后,清朝入关战争及所有事务,都是多尔衮指挥的。在成为皇叔父摄政王后,那出行派头犹如帝王,出去打个猎,王公贵族都要亲临迎送;如遇个元旦等庆贺日,文武大臣在朝贺完顺治后,马上就得奔去再朝贺多尔衮。

在他上朝时,可以在午门内下轿,而其他大臣则是在午门外下轿。多尔衮所用的仪仗种类与皇帝基本等同,都是20种,只不过在每个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

更离谱的是,他还把皇帝玺印搬到自己家里,只为了方便发号施令。如果谁在奏书中称他为王爷,很可能要受到革职处分。而且到了顺治四年后,他连对顺治的跪拜礼都免了。

到了顺治五年,他成为皇父摄政王后,其权力与威仪与皇帝无异。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与皇帝不相上下;一切政务,也不再和顺治汇报,直接下旨。他想任命谁罢免谁,无需和皇帝打招呼,都是自己说了算。

那么,鳌拜专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鳌拜的专权时间,从1661年始至1669年终,擅权时间九年,在这九年时间里,鳌拜又过得如何呢?

顺治死后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除了鳌拜,还有三位,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和遏必隆。

在这四人当中,索尼是四朝元老,自然位高权重,但问题在于他年事已高,对于朝政之事能不问则不问,能不管则不管。

苏克萨哈原本依附多尔衮,在多尔衮死后,为了自己的发展,不惜出卖曾经的主子,以求从多尔衮的阴影中分离出来,从而得到现任主子顺治的青睐,他也成功了。

由于苏克萨哈曾经是多尔衮的人,其他三位辅政大臣也多瞧不上他,所以,尽管鳌拜与苏克萨哈有姻亲关系,但二人政见不合,还常常闹矛盾。

遏必隆其人没有什么主见,因为鳌拜军功显赫,也是老资格,因此,遏必隆也总是附和他。

所以,在这四人当中,还是鳌拜权重最高,由此,他也就走上了擅权的道路。对于鳌拜,也有人看不惯他,对他进行挑衅,但都被鳌拜强行处理了。

比如费扬古之子倭赫,身为康熙的侍卫,由于不尊敬鳌拜,后来被鳌拜找理由处死,还将其家产籍没,并把搜刮来的家产假公济私,给了自己的弟弟。

再如鳌拜的换地事件,何为换地?这事儿说来还有点远,多尔衮为摄政王时,他把原本应分给镶黄旗的肥沃土地分给了自己的辖下的正白旗,而镶黄旗得至的土地很差,对此镶黄旗人很不满。

到了康熙时代,鳌拜是镶黄旗人,他又提起此事,要求将正白旗霸占的土地再换回来。而正白旗的苏克萨哈自然不同意,因为这事儿不提也已经没有什么大的风波了,双方也早已互认了。

鳌拜刻意提起是有目的,他就是借此打击苏克萨哈。但有趣的是,四位辅政大臣中,三位都是镶黄旗。因此,对于鳌拜换地事件,另两位并没有意见。

鳌拜为了达到换地目的,不仅煽动大臣们上书,而且还给孝庄太后施加压力。就在这件事闹得不可开交时,正白旗的户部尚书苏纳海上书,说康熙三年已下旨不许再圈占民间土地,所以此时也没有更换的必要了。

鳌拜不死心,继续闹。康熙只好派人下去查此事,派出的三位大臣为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此三人经过实地调查后,将旗民们不愿换地的情况如实呈报给了康熙。

但在鳌拜眼中,这三位大臣就是在公开和他作对,于是以“藐视主上,纷更妄奏”的罪名,将三个拘禁,还要处死他们。刑部认为清律并无明文规定三位大臣所做之事属于犯罪,但为了给鳌拜面子,提出建议用鞭刑,加没收家产就算了。

但鳌拜一意孤行,胆大妄为地假传圣旨,将三位大臣处以绞刑,连并其家人也杀害了上百人,最后还没收了家产。

此外,对于在换地事件中表示反对的大臣、官员,也一律被他或降职,或革职,或充军为奴。

事后,当他向康熙汇报此事时,却显得轻描淡写,仿佛一件小事一般。之后他对苏克萨哈也没有手软,为其罗列了“24条罪状”,并要求康熙处置苏克萨哈。

康熙在朝堂之上看了所谓的罪状之后,十分无奈,并没有明确表示按照鳌拜的意思去做。鳌拜见状,竟然直逼康熙面前做出无礼举动,而更加微妙的是,对于鳌拜的举动,在场大臣竟无一人敢上前阻止,无一人为康熙解围。

年少的康熙最后只好同意了鳌拜的要求,将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处以绞刑。

换地事件最终也将鳌拜与皇权的矛盾激化,所以,康熙在亲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除鳌拜。

鳌拜最终还是栽到了康熙手中,当鳌拜被抓后,康熙也给他捏了三十条罪状,本是死罪,但看在他屡立战功的份上,最后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康熙八年(1669)鳌拜在禁所中死去。

从上述多尔衮和鳌拜在擅权的对比中,可以看出,鳌拜擅权与多尔衮也不相上下,也是蛮横的很。有所区别的是,多尔衮有一个皇帝梦,但由于他的身份特殊,势力强大,在他有生之年,孝庄和顺治母子都无力捍动他的地位。

鳌拜就不一样了,他的功劳再高,也是一个臣子,一个将领,而多尔衮是亲王,是皇父摄政王,清朝定鼎中原,他可是半个设计师。所以,多尔衮所享有的特权,恐怕鳌拜几辈子都赶不上,再者也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综上所述,由于多尔衮是皇族身份,并实际指挥了清初的一系死战争,他的摄政王份量是相当厚实的,权力也相当特殊。而鳌拜就不一样了,他完全是靠军功上位,权力再大也只是一个臣子,凡事还是要顾及皇帝,还是要皇帝批准,他的胡作非为,最终都成为了他的罪状,最后惨遭清理。

责任编辑:zN_0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