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新资讯:两度登基,两度让位,他是怎样的大智若愚
2022-12-02 19:32:23 来源: 腾讯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起唐朝,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提到大唐盛世,大家一定纷纷记起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记起贞观盛世唐太宗李世民、记起史上独一无二的女帝武则天、记起开元盛世李隆基,我今天要写的这位帝王存在感非常弱,但了解他的故事后,会让我们生出欣赏那些优秀帝王外的另一种欣赏,他就是唐睿宗——李旦。

说到李旦,是不是一时难以记起他的功绩?是不是都不知道他还当过皇帝?没错,他确实没什么功绩,他当皇帝的时间两次相加也就八年,真正掌权才两年,几乎没有存在感,那为什么我要说欣赏他?

因为这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他没有打打杀杀开天辟地的能力野心,也没有强硬的政治手腕维护自己统治,相反太过淡薄无为,以致两度登基,两度让位,但我认为他依然是成功的,他的成功无法放在他的帝位上看,但放到他的一生,绝对算是楷模。

01 韬光养晦

李旦的出场属于比较早的,前面只有四代皇帝,但他的出场也是比较慌张的,他的前任皇帝是他的哥哥中宗李显,上任没多久,就被母亲武则天废黜了,他作为唯一的正统血脉被推上了帝位,而他上位没多久,就主动让位给母亲。

这在我们看来感觉太胸无大志了,难怪没啥存在感,但细看他的成长,就会发现他是个非常有大智慧,善于韬光养晦的人。

从一任任的太子看下来,可以得到个事实——有能力才干的死的早,因为太容易作为权力纷争的眼中钉了,但李显和李旦活了下来,他们的共性是不争,而李显主要靠的是真没才干,李旦则靠的是睿智。

其他哥哥们一直处于才华外露的状态,而且摆明了态度就是靠近政治,李旦不同,看起来不醉心政治,家里也不谈及政治,尽可能的在保全自己。

至于为什么说他是韬光养晦,看后期他和李显、太平公主一起推翻母亲,再看儿子李隆基簇拥他二次登上帝位,以及最终作为二选一的结果他选择向儿子牺牲妹妹太平公主,就可以发现,这绝对不是一个拎不清的人,也绝对不是一个真的毫无想法的人,而是母亲、妹妹、儿子都太强了,所以他选择了避其锋芒,也因如此,成就了他大智慧的一生。

02 沉稳隐忍

李旦登上帝位的时间不长,自觉能力不足,也知母亲操控着政事,很可能自己也会像哥哥那样被废黜,所以他短暂的皇帝生涯,仍体现的是他骨子里的沉稳隐忍,他做了两个事,第一,对母亲孝顺,生活上自己和妻子尽职尽责认真拜安,工作上一切听从母亲安排,第二,等到时间成熟,主动让位母亲。

李旦的沉稳隐忍几乎贯穿一生,非常像他的父亲高宗,后世对于高宗的评价似乎没想象那么高,甚至几乎掠过不提,但其实高宗并非平庸的皇帝,只是父亲、妻子能力太强了,所以他的功绩和努力被弱化了。

李旦没有像他父亲那样努力的为工作拼过,但他把他父亲的性格更加放大化了,高宗的一生看似没太大作为,实则心里始终像个明镜,但又不得不兢兢业业、不得不应对各种复杂,李旦则心里是明镜,行为更加清明。

史书上有这么一段,说是武则天听了宫女谗言,说李旦的两个妃子做蛊术诅咒她,于是这两个儿媳进宫请安后,就消失了。

这时李旦怎么做的,没有问过母亲,也没有打听过二人下落,家里更是不让提及,他该怎样还是怎样,武则天都察觉不到他的异样,这样的一个人在我们看起来太可怕了,他能把情绪收到这种程度,足见城府颇深,但换个角度,他的沉稳隐忍真的也是让人钦佩。

03 深情仁义

说到感情专一,还蛮感动,且不要说作为太子、皇帝,就是普通人能对一份感情用一生怀念、珍藏,都很令人感动了。

上面说到李旦的两个妃子,刘妃、窦德妃去给婆婆请安,再也没回来过,李旦当然也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从未提及,也未找过,让人觉得果然是皇家感情,不足一提。

事实上是,十七年后李旦终于登上帝位,第一件事就是找寻两位皇后的尸骨,且不经多次默默落泪,但无奈翻遍宫殿也没找到,最后只得建了两座空陵安葬了二位皇后穿过的衣服,迫赠刘氏为肃明皇后,窦氏为昭成顺圣皇后。

据说二位皇后均出生富贵,颇懂文集史书,却从不参活丈夫的政治,一定程度给了李旦在家的舒适和放松感,这大概也是他对二位皇后念念不忘的原因吧。

这份深情仁义还是蛮让人欣喜的,至少从开国到此时,手足相残,见怪不怪,妃嫔算计,也见怪不怪,至于太子、帝王,更无太多深情仁义所在,而李旦将一份挂念足足放了十七年甚至更久。

04 教子有方

纵观唐太宗一生,我们很难不用英雄形容,但知晓他是杀害哥哥、逼迫父亲,登上皇位,多少也会正面客观来看待一世英雄的。

纵观则天皇后的一生,我们很难不心生敬意,但知晓她残害儿子、铲除反对派,登上皇位,多少也会多一丝冷静来看待这个空前绝后的一代女帝。

前两者的非凡在于他们的确才华横溢、能力出众、功绩斐然,而李旦的非凡在于教子有方,到李旦这里,不过才几代更迭,我们就感受到了唐王朝发展中弥漫着无尽的血雨腥风。

直到李旦儿子李隆基推翻韦后乱政,我们开始感受到不一样的唐王朝。

李隆基消灭韦后势力,簇拥他父亲李旦二次登上帝位,不久李旦就为立太子之事发了愁,他太怕延续历史的血雨腥风、手足相残了,但又似乎不可避免。

他就这么被“论长幼,李成器当立,论战功,李隆基当立”困扰着,很快李成器就知晓了父亲的忧虑,主动提出立弟弟李隆基,说盛世立长,乱世要立有才干的,而李隆基知晓哥哥想法后,也是多次相让,要求立长,最终,李旦立了李隆基。

李隆基登上帝位后,兄弟姐妹都在身边,没有出现前朝皇帝上位,消除兄弟姐妹势力的情况,甚至多年后大哥李成器去世,李隆基悲痛不已,安排下葬以皇帝礼仪,并称"让皇帝",足见兄弟们的感情有多好了。

并且更值得人欣赏的是,李旦的孩子们各个精通乐理、才华横溢,种种不难说明,他们有个好父亲。

在刘妃、窦德妃走后不久,武则天就知道了是宫女使坏,但她没有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觉得李旦那样冷静的态度非常可怕,索性把他们父子软禁了起来,七年间,孩子们和父亲围坐一起,时时谈诗奏乐,以打发苦闷时光。

也许正是因为那样的时光,让李旦时刻陪伴着孩子们,给了孩子们在最需要塑造人格的时候以言传身教带来了优良教育,才有了一改血雨腥风的其乐融融场面。

05 end

对于大有作为的英雄,我们向来不缺发现的眼光,对于英雄的赞美,我们也向来不吝言辞,但如果换个角度看,其实还能发现更多值得被赞美。

英雄注定是独一无二的,有时个人功绩便可盖过一切,但往往英雄也有烦恼,就像李世民,在晚年害怕着子孙后代手足相残,却无法控制后世走向。

李旦一生看似处处无为,但提到李隆基,谁也无法忽略他睿智的父亲。

孩子有时是父母的延展,父母只要他健康快乐,但父母给予他的教育,会让孩子在健康快乐基础上,去成为更加出色的人,这在现代教育中也不过时,此种角度看,李旦的无为简直是大有作为。

他的韬光养晦、隐忍沉稳,并非是懦弱,他的深情仁义、教子有方十分令人钦佩,没办法和爷爷、母亲比功绩,但比晚年,这绝对是更富足的。而且这也绝对算是一个大智若愚、非常棒的人了。

责任编辑:zN_0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