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唐中宗李显被废,为什么能再次即位?狄仁杰对武则天这样说
2022-11-28 18:30:28 来源: 腾讯网

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在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的强烈要求下,武则天被迫退位,太子李显再次即位。

此次李显即位,距离683年他第一次即位已经过去了22年时间。22年来,李显从九五之尊被废为庐陵王,生活环境从雍容华贵的皇宫沦落到边远偏僻的山区,他度过了极其漫长的艰难时光,最终险中得胜,终于成功回归帝位。

第一次即位的李显为什么会被废黜?后来武则天又为什么将其召回并立为太子,将大权交回到李显手中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起来李显的重新即位,狄仁杰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1、 在位55天

李显第一次即位是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去世,当时的太子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唐中宗即位后,尊奉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对她极为恭敬尊崇。但是,即便如此,已经把持朝政多年的武则天却迟迟不愿归政,对朝中大小事情仍然拥有重要决定权。

唐中宗深知母亲的厉害:在自己被立为太子之前,占据太子之位的是二哥李贤。李贤聪明俊秀,处事公正,深受父亲唐高宗的喜爱和朝中大臣的颂扬,但是却受到母亲的猜忌。680年,武则天派人在太子府的马房中搜出数百具铠甲,由此坐实了李贤谋反的罪名。唐高宗想宽恕李贤,武则天却执意大义灭亲,最终李贤被废为庶人,他的近臣也都被贬职、流放。

李显牢记着李贤的前车之鉴,他知道只靠一己之力不能将权力夺回,于是准备重用妻族力量,皇后的父亲韦玄贞率先进入他的视野。

此时,韦玄贞正担任普州参军的官职。普州距离京城遥远,参军官职也不高,很有些“远水难解近渴”的意思,于是唐中宗想先提升韦玄贞的官职,先提拔为豫州刺史,然后再擢升为侍中。

韦玄贞担任豫州刺史没多久,唐中宗提出升任他为侍中。没想到,唐中宗刚提出这个想法,顾命大臣、中书令裴炎就第一个跳出来,对此表示强烈反对。

唐中宗看到裴炎就抑制不住自己的满腔怒火。想当初,正是这个裴炎受母亲的指使,到太子李贤的府中搜出了铠甲,由此断送了李贤的大好前程。难道他毁了一位皇家成员还不够,还要再来断送第二位?

想到此,李显怒不可遏,赌气说道:“我就算是把天下都给韦玄贞,也没什么不可以的!给他一个侍中的职位又能怎么样?”

李显没想到,自己赌气说的这句话,很快就被裴炎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闻听大怒,当即将李显赶下皇位,废为庐陵王。

李显知道母亲厉害,可是没想到她居然厉害到这个程度,自己好歹也是堂堂一国之君,可是母亲却如此不讲情面,雷厉风行,说废就废!

就这样,刚上位55天的李显还没来得及施展开手脚,就被老谋深算的母亲踢下台来,他想提拔的那位老丈人也被判了流放,不久就在流放地去世。

2、14年的艰难时光

武则天给李显留了个庐陵王的名号,但是对于李显来说,其境遇无异于从云端突然跌落到尘埃。

虽然扛着庐陵王的名号,李显过的却是幽禁和流放的生活:684年二月,李显被幽禁在京城,五月,他奉命离开京城,踏上前往均州的路途。到均州不久,李显又收到了迁居房州的旨意。

房州地处山林丘陵之间,位置偏远,经济落后,李显来到此处之后,深深体会到母亲给予自己惩罚的严厉程度。他从小长于深宫,锦衣玉食,地位尊崇,哪儿受得了这样的苦?他每天处于崩溃的边缘,悲观绝望之余,就是极度郁闷与惶恐。

好在陪伴在李显身边的还有韦后,这个性格坚韧的女人,她经常开导李显,这才让这位失意的一国之君坚持活了下来。

3、险失帝位

李显在均州和房州等地郁闷惶恐期间,武则天建立了武周朝,即位6年的唐睿宗李旦被降为皇嗣。

武则天上位,很快受到百官及各方势力的追捧,宗亲、百官以及众多百姓纷纷请求武则天赐皇嗣李旦姓武。迫于多方面的压力,李旦也只好主动请求姓武,武则天于是为李旦改名“武轮”。

即使曾经的李唐皇室成员改姓武,武则天也没有对自己的儿子表示出充分的信任,她重用娘家成员,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得到重用,占据了朝中的重要职位,如宰相、尚书、将军等。

即便如此,武承嗣、武三思仍然没有满足,他们看到高高在上的姑母的荣耀与权力,于是开始觊觎皇储之位。

698年,武承嗣、武三思利用自己是武家人的身份,派人劝说武则天,想让武则天立自己为继承人。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75岁了,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武则天一向做事雷厉风行,但是在继承人问题上却摇摆不定:是立自己娘家的武姓子侄,还是还政于李唐皇室子孙?老年女皇对此始终没有拿定主意。

关键时刻,一直深受武则天信任和敬重的狄仁杰说了一句话:“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狄仁杰的大意是:姑侄和母子,到底哪个的关系更亲近一些?假如陛下立儿子为皇储,那么千秋之后还可以被供奉在太庙中受子孙祭拜;假如陛下立侄子为皇储,臣从来没听说过有哪位天子会把自己的姑姑供奉在太庙的!

武则天为了掌控大权,已经除掉了不少李唐子孙,在她的心里,显然更倾向于将权力交给武家人掌管,所以精明如她,虽然听到也理解了狄仁杰的话,一时却改变不了对武家人一贯的厚爱,于是她不置可否地回答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用管!”

按照武则天的武断与专横,一般大臣劝到这个程度就不敢说话了,但是狄仁杰却不一样,他听到武则天以“家事”为由拒绝自己的进谏,非但没有闭嘴以求自保,反倒更进一步引申开来,继续说道:“王者为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

狄仁杰坚持进谏却没惹恼武则天的关键就是,他偶尔会顺着武则天说,这次同样如此,他的大意是:一国之君富有四海,天下事都是陛下的家事!但是臣为君的股肱,君臣同体,怎么能不管陛下的家事呢!

武则天一向能听进狄仁杰的话,这次也不例外,她听从了狄仁杰的劝告,不久就将远在房州的李显召回,立他为太子。

4、王者归来

回到京城的李显与往日大不相同,经历了多年的颠沛流离之后,他深知再不可以轻易错失到手的地位与荣耀,于是他一改之前的直爽与任性,开始注重韬光养晦,尤其注重与武家人结亲以搞好关系:他把七女儿永泰郡主嫁给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把最小的女儿安乐郡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

李显以联姻的手段,搞定了曾经的皇储竞争对手,他希望以这种方式来稳固自己的皇储之位。

让李显没想到的是,自己如此费尽苦心地谋虑,未谙世事的儿女却没有理解和珍惜,他们走上了自己“言多必失”的老路。

晚年的武则天宠爱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朝中大臣都不敢得罪这两个人,连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争着拍二人的马屁。但是,李显的长子李重润、女儿永泰郡主对祖母盛宠张氏兄弟极为不满,兄妹二人有时就会和武延基私下议论,表达对其恣意妄为的不满。

李重润等人的议论很快就被张易之添油加醋地传递到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大怒,下旨逼令自己的孙子、孙女和孙女婿自杀。

此时李重润不过19岁,他的妹妹永泰17岁,李显虽然贵为太子,但是却连自己的亲生儿女都无力营救,只能任由母亲剥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李显畏惧母亲,不敢营救儿女,但是在他心里,又何尝不会留下深深的阴影?

705年正月,82岁的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等人率领羽林军五百余人,冲进迎仙宫中,除掉张易之和张昌宗,逼迫武则天禅位于李显。

经过22年后,李显终于成功复位。复位后,李显追赠长子李重润为“皇太子”,永泰为“永泰公主”,武延基为“驸马都尉”,兄妹二人和武延基都陪葬于乾陵。

责任编辑:zN_2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