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前通讯!九一八事变:攘外必须安内?心若无鬼又有何惧?
2022-11-27 18:35:12 来源: 腾讯网

写二战的历史,最不愿意写的就是中国被日本欺凌的这段历史。日本就像《水浒传》中卢俊义的那个管家,平日里小心谨慎伺候主子,一旦找到机会比任何人都要歹毒。

中国的东北地区从来没有被称为“满洲”,这个词最早只是一个部落的别称,即建州女真部落。所以“满洲”被用于地域名称,也仅指建州女真人居住的地方,即松花江和牡丹江交汇处,现在的黑龙江省依兰县一带。1931年9月18日,日本人挑起的侵略行为,被其称为“满洲事变”,并且将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国”,完全是日本人对历史的篡改,用来粉饰“满洲国”的合法性。


(资料图)

日本自占领朝鲜半岛以后,一直对中国的东北地区虎视眈眈。1905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取得了部分中东铁路的管理权。满清政府被推翻以后,东北地区名义上由北洋政府管辖,实际上由东北的地方实权派张作霖控制。在此期间,日本为了进一步控制东北,极力拉拢的张作霖。但是在与张多次谈判无果后,于1928年6月,炸毁了张作霖专列,身受重伤的张作霖经抢救无效,数日后去世,此事件即“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随后接管东北事务,并于1928年12月29日宣布,服从南京政府,史称“东北易帜”。

东北地区在当时的中国属于经济非常发达的地区,在张氏父子的经营下,东北的工业,特别是军工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大部分武器装备可以自给自足。并且还组建了海军和空军。据统计,1930年,东北地方军有27艘舰艇,排水量3万多吨,占当时中华民国海军的60%;空军有新式作战飞机50多架(其余飞机过于老旧,没有作战能力),其中一部分甚至是由东北本地军工厂生产。东北陆军的数量约30万人,依靠自身军工企业,装备十分精良,而且还库存巨量的武器装备。

那么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东北军的战斗力究竟如何呢?1929的中东铁路事件可以让我们做一个参考。俄国19世纪末在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时,就希望能够在中国境内修建一段铁路,这样既可以缩短到达远东地区的海港海参崴的距离,更便于从中国东北地区获得资源。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财政困难,四处贱卖国家财产。1896年允许俄国在东北修建铁路,以换取俄国的贷款,这条铁路就是中东铁路,全称“中国东部铁路”。中东铁路分为两段,一段从满洲里经哈尔滨至绥芬河,并连接到俄国西伯利亚铁路;另一段从哈尔滨经长春到辽东半岛的出海口大连。这条铁路贯穿整个东北地区,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线路。不过你不要以为俄国人是为了帮助中国,这条铁路在修建之前就已经跟清政府商定,其管理权归俄国政府。而且,俄国当时是把吞并中国东北视为国策,所以这条铁路在俄国人眼里,只是提前为自己修建的而已。

民国时期,时任东北最高长官张学良,在民国政府的授意下,决定收回中东铁路的管理权。1929年5月27日,张学良下令关闭中东铁路沿线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的苏联领事馆,并驱逐苏方人员。双方经交涉无效后,于8月向对方宣战。10月苏联贝加尔方面军以4万多兵力进攻满洲里和扎贲诺尔一线,梁忠甲的东北军第15混成旅和韩光的第17混成旅奋起抵抗。虽然苏军有人数和装备上的优势,但中国守军死战不退,苏军一度进展十分缓慢。战至11月20日,因为缺少增援,守军损失惨重,取胜已经无望。为了保护城市和避免更大的伤亡,第15混成旅旅长梁忠甲率部投降。此役,中国军队伤亡副旅长以下1500多人,被俘7000多人;苏联方面伤亡800多人。战后,民国政府不得不承认继续与苏联共同管理中东铁路。

中国收回本国境内的铁路管辖权本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清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民国政府应该更加谨慎的处理。这里我们不深入讨论中东铁路事件的是非曲直,而是透过此事,我们看到,民国政府5月驱逐苏方人员,苏联方面10月出兵满洲里,中间有数月的时间可以准备。但是在冲突发生时,边境上的兵力显然不足以抵御苏联的进攻。再者,当冲突发生以后,中方的调动和增援也非常不得力,这里确实存在一个客观事实,就是日本方面为阻止中国军队对苏作战,而从中阻挠、干扰中国军队兵力调动。但是中国方面显然对困难估计不足,缺乏有效的组织。两年以后,当九一八事变爆发时,中国军队的弱点再一次暴露。

早在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美国、英国、法国和日本签署《四国条约》,约定太平洋地区发生争端的解决方式,此协议有效期十年。这十年对于日本来说是煎熬的十年,一战结束后,日本在面临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仍然把近一半的国家财政预算用在军费上。到1931年日本常设军队发展到23万。4月,日军军部制定并决定实施对中国东北的作战计划。

1931年9月18日22时,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川岛中队河本末守中尉率部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并诬陷是中国军队所为。次日凌晨,关东军独立第二大队和第五大队进攻东北军沈阳驻地北大营。1小时以后,东北守军第7旅奉命退出北大营。当天夜里,东北军司令张学良得知此事之后,命令部队“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在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次日,张学良在对天津大公报记者采访时宣称“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八事变”。

此后,日寇迅速北上,9月21日吉林沦陷;

11月19日齐齐哈尔沦陷;

1932年1月3日,日寇南下占领锦州,东北军主力南退河北、热河;

2月5日,日寇攻占哈尔滨。100万平方公里的东三省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全部落入日寇手中。

3月9日,日本扶持满清末代皇帝溥仪,成立傀儡政权“满洲国”

9月15日,日本正式承认“满洲国”。

1931年9月19日,民国政府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希望以此迫使日本方面退军。蒋介石在9月22日召开的国民党党员大会上说:“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11月,蒋介石再次公开表态:“先要国家统一,力量集中。”

11月30日,又指出:“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12月10日,国际联盟通过决议,决定派出调查团前往东北。次年2月调查团从法国出发,4月抵达沈阳,此时“伪满洲国”已经成立。5月,国际联盟公布调查报告,内容含糊其辞,没有丝毫作用。

对于日寇侵占东三省,各国反应不一。美国在1931年9月17日,也就是事变发生的前一天,与日本方面达成秘密谅解:美国保证不干涉日本在中国东北的行动,日本则保证其在东北的行动限于锦州以北。事变发生后,美国开始不公开表态,直到日本违背双方密谋的协议、南下攻占锦州,并继续向锦州以南进犯。美国时任国务卿史汀生于1932年1月7日照会中国和日本,宣布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是对中国主权的干涉,违反了此前的凡尔赛和约,美国政府对此不予承认。

苏联对九一八事变非常关注,并发表声明,表示在道义上、精神上、感情上完全同情中国,并愿意做一切必要的帮助。不久,两国恢复了因中东铁路事件而中断的两国外交关系。但是,苏联同时也两次致函日本,表达了对中日两国的冲突采取中立立场。

以上可以看出,各国对日本的侵略行为都采取了纵容的态度。民国政府寄予厚望的国际联盟(主导国联的是英法两国)在此事上,完全没有起到作用,而且间接的助长了日寇的气焰。美国和苏联作为当时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也采取了绥靖政策。所以,国家和民族遇到危难时,依靠外部力量是完全靠不住的,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国民政府错误的判断局势,不愿扩大事端,等到发现局势不妙,又寄希望于依靠国际联盟来解决事端。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守军共计16万余人,日寇总计不足3万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东北全部落入日寇之手,并不是军人惧死畏战,而是政府并没有有效的组织抵抗,才让日寇如此轻易地得手。

1931年9月20日,ZG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的侵略。此后又连续发表宣言,号召全国民众抵抗日军的暴行。同时,陆续派遣周保中、赵一曼等ZG党员到东北工作,组建东北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从此开始了长达14年的武装斗争历程。期间涌现出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一大批抗日将领,据统计,在14年中,抗联共歼灭日伪军17万余人,40多万中华儿女埋骨雪原。

责任编辑:zN_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