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当前播报:战国时期各国兵力几乎都有万乘之多,但车战却逐步退出战场
2022-11-26 08:24:30 来源: 腾讯网

牧野之战前夕,周武王率领“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渡过孟津,与各诸侯会合,得车四千乘陈师牧野,就有了著名的牧野之战。

也正是因为这一战,后来的周天子非常注重车战,战车是军队的一个很重要配置,同时也是衡量国力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但考虑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有这样的一个规定,即:“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出兵车千乘。”也就是说,周王室是万乘之国,而那些大的诸侯国,顶多称得上的是千乘之国,兵力是很有限的。最高不过有三军,战车的数量极为有限,小的诸侯国兵力就更有限了。这也是周天子对诸侯们的一种制约,不过,这种情况在东周时期发生了变化。

西周末期,周幽王和西申国之间有了矛盾,最终有了灭亡西周的那次大战,西申国联合缯国和犬戎在骊山脚下围攻周幽王,将周幽王杀死。而诸侯大军又将犬戎赶了回去,周幽王之子周平王被扶上了周天子的位置。


(相关资料图)

但因为周天子的军队遭受重创,而且周平王执意迁都洛邑,从此之后,周王室的实力大不如从前。

周天子式微的结果就是诸侯们趁机壮大自己的实力,春秋时期的周天子存在感并不强,大的诸侯国开始走上历史的舞台,承担起“尊王攘夷”的使命,当然,这种使命感并非出自对周天子的敬重,而是出于自身的发展。

齐桓公

就因为打着这样的大旗,才能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诸侯国们的拥护,也就能够最大程度地为自身谋私利,所以但凡大的诸侯国,都有一个霸主的梦想,春秋时期的争霸战是很激烈的,而最先争霸成功的正是齐桓公。

齐桓公身边有管仲辅佐,在春秋初期各诸侯国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九合诸侯”,成为最早的霸主。

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有革车八百乘,从这个数据来看,春秋初期,各个诸侯国的兵力还是比较有限的,八百乘已经算是诸侯国中的顶端了。

齐桓公正是靠着这八百乘,联合诸侯对外攻打夷狄,对内教训不听话的诸侯国。当时的中原之地都是平原,因此战争多依靠车战。根据记载,战车的配置是这样的:“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其中最中间的称为御者,负责驾驶战车,每辆战车前面有四匹或者两匹马拉着,而战车上左边的一人负责远距离射击,右边的一人负责近距离格斗。

三人如果配合不好,就会出现各种情况。比如有一次,宋国和郑国开战的时候,宋国的华元就被自己的车夫羊斟送到了郑军那边。

这种每乘有三十人的编制应该是贯穿整个周朝的,意即春秋战国时期的配置也基本遵循这个数据,齐桓公的八百乘战车就相当于有兵力2.4万。

当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春秋时期的战争是贵族式的战争,往往都是双方约定好时间,然后各自排列成整齐的车阵。战争的号角一响,彼此就开始进攻,这样的战争往往结束得很快,一般一天就结束了,时间基本不会超过两天,因为只要车阵被打乱,就表示着这一方只有被动挨打的份,而只要分出了胜负,起到了震慑作用,战争就会结束。

春秋时期的争霸之战大抵如此,齐桓公之后的争霸战主要集中在晋国和楚国之间,而两国之间的几次争霸战中,所动用的兵力也并不多,就比如晋国出动的兵力基本就是七八百乘,楚国也不相上下。但到了春秋后期,随着铁兵器的广泛应用和县制的推行,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了不小幅度的增加。即便是小国的兵力也已经处于千乘的程度,就更不用说晋国、楚国这样的大国了。

楚灵王

楚灵王时期的楚国境内,有些大县的兵力都已经达到了“赋皆千乘”的地步,而且这样的县至少有四个,这样一算,当时的楚国应该已经达到了万乘的程度。

春秋与战国相交的一段时间内,晋国、楚国、齐国等大国应该已经算是万乘之国,兵额在三十万以上,即便是中小诸侯国,也已经成为千乘之国,这在《论语》中有所体现,其内有这样的一句话:“千乘之国,摄于大国之间。”

不过,战车多的诸侯国多集中于中原之地,这和中原的地形有很大关系,而夷狄所居之地,多是山林,更适合步兵作战,因此战车相对较少,比如春秋末期的秦国,战车应该不超过三千乘。但这是对于具体的战车来说的,如果换算成真实的兵力,则秦国的兵额也有几十万之多,也是万乘之国。

随着争霸的升级,战争越来越频繁,而战争性质也随之发生改变,历史进入战国之后,战争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首先各个诸侯国的兵力都有很大的增加,如战国七雄般的存在,兵力基本都是几十万,也就是说都算是万乘之国了。而其他的中小国兵力同样不小,只是在战国七雄眼里不值一提。

不过,战国时期的战争改变了春秋时期以车战为主的形式,因为是大范围的开疆扩土,因此步兵、骑兵的野战和包围战逐渐取代了车阵的冲击战,而且战争更加激烈,车战越来越不适应形势,也就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责任编辑:zN_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