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观察:如何跟领导相处?老狐狸大半生的处世智慧,真是洞明世事人情练达
2022-11-23 19:41:01 来源: 腾讯网

如果被人误解了,你会怎么做?置之不理还是急着澄清事实?汉武帝时期的丞相公孙弘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给你一些不一样的思路。


(相关资料图)

说起来公孙弘晚年的仕途之路,可以说真是一帆风顺啊。

公元前130年的时候,汉武帝在全国范围内征召优秀人才到朝廷当官,而公孙弘就在这一次应征中脱颖而出,当时他已经70岁了。

公孙弘在参加对策考试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被列为下等。但是,等考卷到了汉武帝这里,公孙弘的成绩被改为第一名,任命他为博士,在金马门伺应召对。

公孙弘的答卷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咱们看看他是如何写的。

“微臣听说上古尧、舜的时候,不注重封爵加赏,但百姓都能劝勉于善,不注重刑罚但百姓都不犯法。这是因为上古时,在上位的长官做表率给百姓看,而且对待百姓也能守信。后代注重封爵加赏,而百姓反而不能劝勉于善,刑法深刻严厉而奸诈之事反而难以停止,是因为在上位的长官不守正道,对待百姓不守信的缘故。优厚的奖赏和严厉的刑罚,并不能劝勉人向善和禁止人为非作歹,只有守信才能做到。百姓各得其所,就不会有争执的心理;得到合理的待遇,就不会埋怨朝廷。在上位的长官对待百姓合乎礼节,百姓就不会残暴;爱护百姓,百姓就亲近长上,这是拥有天下的国君所急切要做的事情。礼义是百姓所服从的,而赏罚能顺着礼义去做,百姓就不会违犯法纪了。”

简单来说,公孙弘的观点,可以说比较符合正在推行儒家学术的领导需求。所以说,你看公孙弘前面大半生没干出点什么来,70岁了,人老成精,让自己站在风口上,也就功成名就了,最后老死在丞相的位置上,人生圆满大结局。

历经大半生的挫折,公孙弘大概是悟了,尤其是他在跟领导、同事相处的时候,真是足够精明和圆滑。

公孙弘在朝堂上奏事,遇到汉武帝跟他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从来不会在朝堂上争辩。

公孙弘常常跟汲黯一起单独见汉武帝,往往都是由汲黯先提出问题,接下来公孙弘做一些补充,汉武帝对公孙弘的建议往往听得很高兴,对他提出的都加以采纳,所以,汉武帝非常欣赏公孙弘,对他很亲近和重用。

公孙弘和其他大臣一起商量好的问题处理意见,往往到了汉武帝面前,公孙弘自己改口了,说出来的比较符合汉武帝的心意。

汲黯是怎么评价公孙弘的?大意是:公孙弘这家伙奸诈,他先是跟我们统一思想,到了领导面前就变卦……简直就是见风使舵的小人。

汉武帝问公孙弘:你怎么可以这样做呢?

公孙弘却不为自己辩解,他向汉武帝谢罪说:“了解我的人,认为我忠;不了解我的人,认为我不忠。”

汉武帝却认为公孙弘说得很有道理,所以,哪怕经常有人在背后说公孙弘的坏话,汉武帝也不信,反而会更加优待公孙弘。

公孙弘的个人生活也很简单,这也引来了非议。为什么会这样呢?汲黯非议公孙弘也是有道理的,汲黯说:“公孙弘高居三公之位,朝廷给他很多俸禄,但是他还用布被,这是在骗人。”

汉武帝也感觉很奇怪:老子给高管的工资很高啊,你这是打老子的脸呢?于是,公孙弘就被汉武帝质问,你是怎么回事?

公孙弘二话不说,直接跪下谢罪说:“九卿中,汲黯跟臣等关系最好,但是,今天他在朝堂说批评我的话,确实也是我的缺点。作为一个大汉集团的高管,居然用布被,跟普通的员工没什么区别,这简直是矫饰造作,有沽名钓誉的嫌疑。如果没有汲黯这样的忠臣,老板您也听不到这些话啊!”

汉武帝听了,觉得公孙弘说得有道理,并没有怪罪公孙弘,反而因为公孙弘的谦让,更加尊重他。

人这一生,总有被人误解的时候,有被小人说坏话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想着澄清自己,想着辩解一下,反而会给他人留下解释就是掩饰的印象,更何况,在过多解释的时候,我们往往还会出现新的问题。

所以,面对别人说你坏话,造谣你的时候,我们不妨换一个思路,先承认自己的错误,以退为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很多人虽然对公孙弘评价不高,但是,我们可以想象,一个70岁老人,活了大半辈子了,早就看透了人情世故,他更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我们看起来的圆滑和世故,又何尝不是公孙弘又大半生换来的人生经验。想想汉武帝的那些丞相们的结果,公孙弘在丞相这个位置上老死,不得不说,这是善终啊,公孙弘绝对是人老成精的典范。你觉得是这样吗?

关键词: 是这样吗
责任编辑:zN_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