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快看点丨严嵩:从上位到覆灭,精准拿捏嘉靖,三项必备技能一个都不能少
2022-11-23 16:42:14 来源: 腾讯网

严嵩是嘉靖年间任期最长、影响力最大的一任首辅,此人在任期间,排斥异己,卖官鞷爵,贪污受贿,大肆搜刮,对明朝政坛的影响极为恶劣。


(资料图)

虽然他不断被弹劾,但仍能稳坐钓鱼台,最后受到处分的反而是弹劾者。直到徐阶出现以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深,才扳倒严嵩。

嘉靖一朝,四五十年间,更换了二十三任内阁首辅,那么,严嵩是凭什么站稳内阁呢?这一切要先从嘉靖帝说起。

一朝天子一朝臣,严嵩上位的历史背景

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任帝王,前任是明武宗朱厚照,但两人的关系扯得有点远。朱厚照没有儿子,从明武宗到明世宗的过渡期,中间有三十七天是没有国君的,因为大臣们都在想让谁继位合适呢?

朱厚照唯一的弟弟死了,然后又上推到朱厚照父亲朱祐樘这一辈。朱祐樘的两兄长早逝,也没有子嗣,然后就到了其四弟兴献王朱祐杬。

当时朱祐杬已死,但是他有儿子,就是朱厚熜。顾命大臣杨廷和,对众臣说:“按皇明祖训,兄终弟及,谁能易之。今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份子,先帝之从弟,按次序当立。”

此言一出,阁臣、皇太后纷纷点头同意,就这样,朱厚熜成了明第十一任君主,开启了他长达四十五年的帝王生涯。

嘉靖在成为帝王之后,马上就与内阁产生了激烈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就在于如何安排他个人及其生身父母的尊崇问题,史称“大礼仪之争”。

扶持嘉靖上台的阁臣们认为,朱厚熜只能作为朱祐樘的过继儿子继承皇位,也就是以朱祐樘为父,以张太后为母,这样符合“移易”礼仪,而嘉靖的生身父母只能称皇叔父母。

但嘉靖认为,他又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的,没有义务遵循传统礼仪,此外,他既然当了皇帝,就不能任由朝臣摆步,他要维护自己的君主地位。

那嘉靖想怎样呢?他要追封自己的生身父母为先帝先后,意思就是,既然血脉都换了,那就换得彻底一点嘛。

但是杨廷和等阁臣坚决不同意,为此,双方分裂成了两派:一派是以杨廷和为首的前朝六部众臣,另一派是官微职轻的力挺嘉靖的微臣,比如观政进士张骢、桂萼等人。

两派争斗异常激烈,嘉靖多次提出,杨廷和等四次封还御批,上疏三十次,甚至后来还闹出了群臣两百多人集体跪伏左顺门请愿的戏码。

嘉靖不让步,在阁臣一次次拒绝中变得异常愤怒。杨廷和见机不妙,赶紧申请退休,自己先撤了。

幸亏杨廷和撤得早,不然也成嘉靖的刀下鬼。你们不是请愿吗?和我对着干吗?可以,好歹我也是皇帝,别欺人太甚!

嘉靖恼羞成怒,一下逮捕了一百三四十人,各部官员中,四品以上者夺去俸禄,五品以下者杖之,其中有一百八十多人惨遭廷杖,十七人因此而丧命,史称“左顺门”事件。

在嘉靖的武力镇压下,阁臣们屈服了,没有人敢和他叫板了,他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他赢了,但嘉靖一朝的言路也由此堵上了。

这件事表面上看,仅是一次礼仪之争,但就其本质而言,是皇权与阁权的一次争锋。杨廷和等阁臣作为前朝顾命大臣,首先要维护先皇明武宗的利益,维护明武宗的利益也就等于是在稳固他们在新朝的既得利益。

如果嘉靖认输了,那么就等于皇权受到了阁权的遏制,让杨廷和等阁臣借机上位成就“定策之勋”,以后凭着“定策国老”的身份挟持天子,所以,嘉靖很聪明,他守住了自己的皇权地位。

“大礼仪”事件,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像张骢这样拍皇帝马屁的人上位了,这部分人多是一些中、下级官吏或者官场失意的官员,他们之所以站位嘉靖,就是想通过这场争论,来改变自己的地位。

严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位的,而且他也参与了大礼仪事件,最后将嘉靖生身父母送入太庙的人就是他。

说到严嵩,他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

马屁精严嵩上位记

严嵩,字惟中,分宜人(今江西新余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成为进士,人长得仪表堂堂,有着一副好嗓门,原本可以进韩林院,但因一场大病不得不中断前程,之后回家呆了十年。

十年时间,他一心苦读,不停地舞文弄墨,也收获了一个好名声。十年后回归朝政,被分配在南京任职。

南京虽离权力中心远,但离兴献王的陵寝所在地安陆比较近。在嘉靖七年,皇帝派他去祭祀自己的父亲,本是一件例行公事,在严嵩的“呼风唤雨”之下,办成了一次升职“典礼”。

严嵩去祭祀回来后,马上就写了一篇小作文,详述了沿途所遇到的各种祥瑞之兆,什么原本下雨,结果一至行礼那一刻,突然就云开日出了,诸如此类。

嘉靖的性格就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从大礼仪事件,也可看出,他要大臣们顺着他,但凡逆着他的,都不得好报,此后严嵩也是精准拿捏了嘉靖这一性格特点,才多次化险为夷。

严嵩马屁一拍,立马就升职了,一下连升三级,后来直接调到了京城。

嘉靖一朝为何内阁首辅多达二十多人,更迭频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朋党之争,想上位你得学会“挤兑”人,把前任拍在沙滩上,你就可以上位了,严嵩也是这么干的。

上述提到的张骢,因拍马屁上位,进入了内阁,一波三折之后登顶首辅之位,至嘉靖十四年(1535)告病回乡,中间在罢官与复职中反反复复,于嘉靖十八年病死家中。

张骢之后,夏言出任了首辅,夏言上位也不见得多光彩,他主要“青词”写得好。何为“青词”,嘉靖皇帝不是迷上了“修仙”吗?在祭祀天神的斋醮仪式上,要焚化给天神写得奏章表文,一般采用骈俪体,多以朱笔写于青藤纸上,故称“青词”。

像当时的内阁大学士袁炜、严讷、李春芳、郭朴等人,就有“青词宰相”之称,实际这一现象加速了嘉靖朝的谄媚阿谀之风。

夏言青词写得好,嘉靖十分欣赏他,每有诗作,必赐夏言;每有政务大事,必召夏言,就这样,夏言于嘉靖十五年入阁,十八年升为首辅。

严嵩和夏言是老乡,同是江西人。夏言成为首辅后,就推荐了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

张骢时代的内阁乌烟瘴气,内阁成员受尽委屈,本以为夏言上位能扭转风气。不料夏言比张骢还要跋扈,大小事全由自己说了算,还给自己拟了个“上柱国”的荣誉称号。

结果很快也成为众矢之的,特别是严嵩,十分痛恨他。夏言仗着自己是严嵩的恩人,基本不把严嵩放在眼里。

严嵩请他吃顿饭,还得看人家高不高兴,亲自登门递请柬,磨叽半天好不容易收了,结果到了吃饭当天,到天黑才赴宴,进门喝三勺汤就走了,这完全就等于是在侮辱严嵩。

严嵩心气也高着呢?原本论资历,严嵩是夏言的前辈,进士科比夏言早了十二年,不把豆包当干粮也就算了,还处处羞辱人家,是可忍,孰不可忍!

于是,严嵩表面上对夏言一如继往地卑躬屈膝,背地里却在寻找机会干掉夏言。夏言当时忙着和郭勋斗,顾不得内阁事务,全权交到了严嵩手上。

后来嘉靖怀疑夏言私结党羽,于是私下就问到了严嵩。这不问不要紧,一问严嵩就开始痛哭流涕地控诉起夏言的种种恶行。

嘉靖没想到,夏言竟然把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欺负成这样,简直不可饶恕。没过多久,夏言就打包铺盖卷儿回家了。

一个月后,严嵩入阁。

严嵩与夏言的恩怨

夏言被嘉靖赶回家,也不完全怪严嵩背后捅刀,嘉靖本人也对夏言不满了。

首先,还是与大礼仪事件有关。左顺门事件发生后,杨廷和一派的老臣受到严酷打压,或死或贬,嘉靖及其追随者们的愿望一一实现,嘉靖帝终于把生身父亲追尊为兴献皇帝。

但是当时并未称宗,也没有入太庙,因为还有一些手续没办完。至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这事让严嵩给办成了。

朱祐杬尊为睿宗,祔于太庙,配享上帝。而在此前嘉靖和夏言提过此事,但没想到,这次夏言竟然和阁臣们站到了一起,与嘉靖对上了。

于是,嘉靖再次发怒,严嵩从中渔利,“秉虔尽职”,为大礼仪事件做了收尾工作,从而进一步赢得了嘉靖的欢心。

其次,夏言不是和郭勋斗吗?郭勋是开国元勋郭英的后代,袭封武定侯。这位仁兄与张骢是一伙的,张骢下台,夏言入阁,他自然也就成为夏言的头号对手。

夏言逮住机会好不容易将郭勋关进了锦衣卫大狱,但嘉靖这边却不想治郭勋于死地。于是,嘉靖明令不得对郭勋用刑,并暗示内阁和三法司网开一面。

而夏言却故意装糊涂,把郭勋的丑陋家底都翻出来了,这样就造成连皇帝想保的人,都没办法保了。

后来嘉靖得知,弹劾郭勋的背后指使人就是夏言,这下嘉靖不高兴了。嘉靖不喜欢结党营私之徒,他以为夏言不结党,没想到,并非如此,由此对夏言的信任打了折扣。

第三,就是夏言对道教没那么恭敬。嘉靖自制了五顶道士用的香叶冠赏赐给大臣,夏言就不戴,而严嵩则不仅戴,还在上面罩上轻纱,以示虔诚与尊敬。

还有嘉靖说进入西苑只能骑马,嘉靖曾被十六名宫女谋害过,之后就不住在宫中,而移居西苑了。

夏言认为此举有失体统,依然坐轿;而严嵩则恭敬照办。

两人相比,依嘉靖“爱憎”分明的性格,捧谁压谁,一目了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严嵩上位,夏言下岗。之后严嵩抓紧时间,很快就把自己折腾成一个贪官,皇亲国戚都成了他的索贿对象。

严嵩之子严世蕃也仗着父亲的权力,不仅当上了高官,而且比他父亲更加贪得无厌。

严嵩当时年世已高,老眼昏花,早晚要在大内当职,精力也不济了,于是就把朝廷政事委托给儿子,一时间,严世蕃也是权倾天下。

士大夫对这对父子屏息侧目,而不肖之徒则争相奔走其门,贿赂他们的人络绎不绝。

对于严氏父子的贪婪,监察员早就开始了弹劾,但每到这个时候,严嵩就去汇报工作,把功劳归于皇帝,错误放在自己头上,嘉靖看了不禁龙颜大悦,对严嵩就采取包庇的态度。

群臣不满,皇帝就借故对严嵩表扬一番,借此告诉弹劾者,我很欣赏他,特别是在写青词的事情上,从未怠慢过,你们弹劾也没用。

但日积月累,水滴也会石穿。过了几年,嘉靖终于感觉到了严嵩的霸道,于是又把夏言请了回来。

夏言能再次回归,在背后也做了不少“工作”,逢年过节和嘉靖生日,他都放在心上,而且当年他离职,嘉靖对他也没有多恨,只是觉得他不听话。

夏言回归后,严嵩可就苦了。其位在严嵩之上,一回来就没对严嵩客气过,不仅罢免了由严嵩任命的官员,而且很快就掌握了严世蕃贪污的证据,一下拿捏住了严嵩的命根子。

但严嵩这人能屈能升,在夏言榻前痛哭流涕,长跪不起,夏言竟然心软了,没有举报严世蕃,严嵩躲过这一劫后,就发誓要将夏言置于死地。

他也做到了,在后来发生的夏言主张“收复河套”一事提仪中,嘉靖态度反复,严嵩抓住机会否定此项提仪,意思就是指责夏言异想天开。

结果,夏言再次被罢,但这还不是严嵩想要的结果,他要亲手送走夏言。此后,他从曾铣入手,此人和夏言在“收复河套”一事上是同伙,派人检举曾铣,说他谎报军情,克扣军饷,还向夏言行贿。

最终,曾铣下犾,夏言也被抓,最后被斩于闹市之中,享年六十七岁。

夏言走了,严嵩舒服了,一统十四年,直到新对手的来临,这个人就是徐阶。

严嵩之死

徐阶入阁六年,与严嵩还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但严嵩十分忌惮这位次辅。

徐阶出生于富庶之地松江府,天资聪慧,二十一岁就考中头甲探花,踏入仕途后深受夏言的眷顾与提携。

至嘉靖三十一年入阁,他已经在官场历练了二十九年。而且他入阁就有精彩的表现。

曾铣和夏言被杀后,蒙古一部俺答进攻京城,写了一封傲慢的信,要求明朝入贡。嘉靖召集严嵩和礼部尚书徐阶商议对策,严嵩毫无办法,只好推到了徐附头上。

徐阶迎刃而解,说可以通过文字形式的繁琐细节来争取调兵时间,只要兵力到位,我们是战是守,主动权都在手上了。

从此,嘉靖对徐阶刮目相看,开始轻视起严嵩。

严嵩恨得牙痒痒,心里想徐阶的心眼丝毫不比他的才干少。关键徐阶的青词也让皇帝爱不释手,留给严嵩的时间不多了。

嘉靖四十年,嘉靖在西苑居住的永寿宫失火了,只好先搬到了玉熙宫。然后问内阁怎么办?大内他是不回去的,有心理阴影,重修永寿宫又没钱,当时国库已空,人力物力都没有。

严嵩提仪移驾南城重华宫,嘉靖一听就火了。那是朱祁玉曾经被软禁的住地,他去住,这啥意思啊?

于是,皇帝又去问徐阶。徐阶说可以修复永寿宫,现在正修建的三大殿奉天、华盖、谨身,用料庞大,也有不少余料,这些余料正好可以用来修复永寿宫。

嘉靖听后十分高兴,又问需要多长时间,徐阶说仅需百日。于是,嘉靖准其所奏,修复工程由徐阶的儿子徐璠承包,百日后果然完工。

嘉靖将其改名为万寿宫,徐阶因此加官少师,徐璠也由正六品破格晋升为正四品的太常少卿。

嘉靖对徐阶越来越赏识,也就意味着对严嵩越来越瞧不上,至嘉靖四十一年,徐阶升任首辅,两个月后,严嵩罢官。

徐阶有没有想整死严嵩,没有人知道,但他的行为透露出他的想法。他把一个叫蓝道行的道教神职人员推荐给了嘉靖。在一次扶乩中,引导嘉靖诛杀严嵩父子,说这是天意,嘉靖信以为真。

随后一个叫邹应龙的御史上己弹劾严世蕃,嘉靖很快就批了,严世蕃也下狱了。

入狱后的严世蕃一口咬住蓝道行,说他蛊惑皇帝,嘉靖也有些疑惑,于是,蓝道行也被送进了诏狱。

不守蓝道行是个有骨气的人,至死也没有诬陷徐阶。嘉靖也不想把严嵩父子往死里整,于是明令徐阶就此罢手。

徐阶只好暂时放过了严氏父子,但他对严嵩党羽就不客气了,大批身居要职的高级官员落马,严氏基础动摇,团伙瓦解,留给严嵩父子的时间不多了。

徐阶置严嵩父子的突破口始终放在严世蕃身上,原本严世蕃被发配雷州充军,但他并没有去,只在广东南雄住了两个月,就溜回了家。

回家后也不知道收敛,夹起尾巴做人,而是结交混混,诽谤朝廷,还扬言要取徐阶的人头,此外还大建私宅。

可见,严嵩虽然已日暮西山,但仍有其党羽在保他,甚至在严世蕃二次被抓后,他仍旧对此不屑一顾,十分自信。

但徐阶不会给他机会了,相比严嵩,徐阶对嘉靖的了解更有含金量,他不仅能让嘉靖顺从自己,还能把正经事也办了。

最后徐阶给严世蕃定的罪名是“通倭谋反”,这下严世蕃跑不了了。嘉靖四十四年三月二十,严世蕃伏诛弃市。

之后,严家被抄,据说抄出了三万多两黄金,两百多万两白银,还有无数珍宝。

但终究还是放过了严嵩,不过此时的严嵩已是耄耋之年,第二年,即嘉靖四十五年四月二十一,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终年八十七岁。

他死前已居无定所,只好委身于墓舍,就是墓地里建的简易小屋。死后既无棺木下葬,也没有一个去吊唁他的人。

曾经是叱咤风云人物,到老却落得如此下场,不知道他在将死之时,是否有想起过他曾经挤兑过的人,也是如此下场,如夏言。

综上所述,在嘉靖一朝要想上位,必须把握三项技能,青词写得好,会拍马屁,双Q都不能低,因为竞争太激烈了。

归根结底,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皇帝,有嘉靖这样的帝王,才会造就像严嵩这样的权臣,明朝帝王“故事”多啊!

责任编辑:zN_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