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山河月明:胡惟庸死真的是因为空印案吗?
2022-11-17 18:41:57 来源: 腾讯网

而让他走进大明王朝的核心权利系统,不得不提他的同乡李善长。因为李善长年迈,处理政事有点力不从心,随即上奏朱元璋从中书省挑选些年轻的官员来帮忙处理政事。借这个机会,李善长向朱元璋推荐了当时在太常寺任职的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推荐下胡惟庸被任命为“参知政事”。

“参知政事”的职位相当于副宰相,在明初中书省最高长官是左右丞相,然后是平章政事,然后是左右丞,再次是参知政事。这也为后期胡惟庸当宰相埋下了伏笔。


(资料图)

随着李善长的年龄越来越大,他向朱元璋递交了回乡养老的辞呈。而此时李善长所担任的左丞相职位空出来后,可谓是让朱元璋头疼不已。此时摆在他面前的选择有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三人。

朱元璋为了选出合适的人选,特地叫来刘基商讨。

当朱元璋问道:“杨宪当丞相如何?”

刘基说到:“宪有相才,无相器。”意思是杨宪虽然有当宰相的能力,却无宰相的气量。

随后朱元璋又问道:“那汪广洋呢?”

刘基说:“此褊浅。”意思是汪广洋见识和才学都太浅显,不适合当丞相。

紧接着朱元璋又问道:“那胡惟庸呢?”

刘基说:“小犊耳,将偾辕而破犁”意思是胡惟庸像一个心高气傲的牛犊,让他来犁地,地没犁好,可能还把工具搞坏。

而随着杨宪因为太过激进被杀,汪广洋能力有限被贬。胡惟庸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左丞相。因为在明朝以左为上,所以胡惟庸此时也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

在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胡惟庸最后因空印案而被赐死,但在历史中空印案与胡惟庸案两者之间是没有联系的。

正如刘基对胡惟庸的评价一样,胡惟庸在当上左丞相后,虽然兢兢业业的帮皇帝处理着政务,但同时也利用手中的权利满足一己私利。首先就是在审批奏折时,看到有弹劾自己,直接扣押不呈到皇帝面前。随着在位的时间越来越长,胡惟庸也不满足当一个左丞相,而是想取代朱元璋。

为了这个计划,他私下拉拢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御史大夫陈宁、卫士刘遇贤、魏文进、以及曾经助他登上丞相位置的李善长。而这还不算结束,他还私下联系倭寇以及漠北的蒙古族。可见他为了谋反可谓是煞费苦心。

可是这一切的计划被他儿子而打破,他儿子驾车在京城游走,但不小心摔下马车丧命,胡惟庸为了儿子打死了车夫。

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下令让胡惟庸杀人偿命,正为这件事发愁的胡惟庸,没想到东南亚进贡的使者来朝为被上报的事也被牵扯了出来。

此时朱元璋命礼部彻查此事,涂节被抓,而作为胡惟庸的心腹,他为了减轻罪行,供出了胡惟庸私下谋反之事,随即朱元璋将胡惟庸赐死并诛杀九族。而这件事也牵扯到明朝的三万官员。

在胡惟庸案后,朱元璋也废除了长达数千年的宰相制度,胡惟庸也成为了历史上最后一位宰相。

而空印案是怎么样的?

在元朝时就有空印,因为朝廷规定上缴的粮食要与登记造册的数目一致,如果不一致就要打回去重新盖章登记。一是因为粮草因为在运输过程中难免会有损耗,二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这样来来回回,可能大半年都过去。所以官员一般都会带了盖了章的册子来京城。当朱元璋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官员贪污受贿,下令将所有带空印的官员该流放的流放,该砍头的砍头。而古代的刑法都有连坐,所以“空印案”牵扯甚广,具体人数,大家众说纷纭。

不管是“胡惟庸案”还是“空印案”,我们都可以看出朱元璋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加强皇权。

责任编辑:zN_1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