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消息!潘志远:有趣的“太史公曰”
2022-11-12 20:39:21 来源: 腾讯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有趣的“太史公曰”

潘志远

在司马迁《史记》中,结尾处总能见到“太史公曰”的字样。这些议论,确实起到了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也不可避免有呆板之嫌、千遍一律之嫌,也少不得有一两处是画蛇添足。虽然我未能一一考证,具体指出来,但肯定是存在的。不管文章结尾的议论是古人的“卒章显志”,还是今人的篇末点题,一次两次尚可,多了就赘余;一赘余不就画蛇添足了吗?即使一个再会说的人,也会言多必失,这是一个常理。

这“太史公曰”四个字翻译成白话,就是“我父亲说”。这很让人生疑,这些话果真是太史公说的,是太史公生前留下的,这就不能不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么老太史公有如此卓见,奈何未成史书呢,是太史公对问题看法透彻而不善文事吗,显然不像;是太史公正在准备,突然病卒,未能完成此书,这重任就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司马迁肩上。

倘若这些话不是太史公说的,那么司马迁为何一律冠以“太史公曰”,是想替父扬名?就算是太史公说的,司马迁这么做,其结果还是父名不扬,而他自己却流芳百世了,这算是“功高盖父”,还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是司马迁有意拿来说事、压人、显摆,还是另有隐情、别有所图?是怕后面议论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抑或再招罪责?因为司马迁已因言遭祸,宫刑过一回了;若再因议论惹祸,那就死罪难逃,且会祸及家人,祸及史书。但从司马迁受宫刑之后的大无畏来看,司马迁绝无此顾虑和懦弱。就算不是司马迁说的,是他父亲说的,一样可以惹祸呀。

我很有点想不通,若是体例要求、格式要求,为什么不署“太史迁曰”,思来想去,不得要领。但这样至少有一个好处,就是颇有嚼头、颇有余味。

这也算是这部史书成功、过人的一个小小注脚吧。

作者简介

潘志远,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见《文苑》《青春美文》《青年博览》《辽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被照亮的世界》《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中国人文地理散文精选集》,获行走天下全国美文大赛三等奖,出版诗文集《鸟鸣是一种修辞》《心灵的风景》《槐花正和衣而眠》。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责任编辑:zN_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