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微头条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什么在古代,这句话经常有人说但却没有人做呢?
2022-11-06 21:26:32 来源: 腾讯网

梦归陇原东,文史尽秋辰


(资料图)

(梦归秋辰:第488期)

我们都知道有句话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我们纵观任何历朝历代,基本上当一个王朝灭亡时,很少有百姓出来维护这个王朝。而他们对一个王朝表现出来更多的是冷漠,就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王朝覆灭,基本就是王朝覆灭与他们没有关系一样。甚至他们更多的是非常盼望一个新的王朝到来,他们难道真的是觉悟比较差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在任何一个以人为本的朝代,它都不会走向衰落,比如大唐贞观年间和汉朝的文景之治。这是两个真正的治世,其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大唐皇帝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徒回家探亲,然后这些人对李世民的恩德非常感动,因此他们在行刑前一个不少地回来了。于是唐太宗赦免了他们,从此以后死刑都要奏请皇帝后再执行,从而避免了那些官吏为了摆脱自己嫌疑重判犯人的情况。

其实一个好的朝代是不会刻意讲求这些东西的,比如唐朝中前期,大唐王朝声名远播,于是出现了一批边塞诗人。同时著名诗人杨炯更写出了千古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当一个王朝能让物阜民丰,那么百姓为了维护他们的幸福生活,也必然会追随你的步伐。

唐朝

这就像在一个公司,你对员工的待遇就直接表现为员工对你的工作态度。一个王朝有向心力,就必须让百姓有一种归属感,因为只要有了归属感,那么他们才会将其当作人生的避风港。这也就是古代军队在保护自己家乡时,为什么他们能爆发出强大战斗力的原因。

因为家是小国,无数小国汇聚成一个大家。如果他们居无定所、生活没有保障,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维护你呢?我们就拿战国时期的魏国作为例子,通过魏国的兴衰来说明人心向背对于其影响。

魏文侯时期

在魏文侯时期,重用李悝、西门豹等干吏,然后整个魏国物阜民丰,这种物阜民丰背后是百姓对于未来可期的表现。而当人才来到魏国以后,他们从这些百姓的状态看到了魏国的未来。因此当时有很多其他诸侯国的人才来到魏国,他们为魏国的强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魏惠王继位以后,很多人还是会因为魏国的名望投奔魏国,比如卫国人公孙鞅。但他来到魏国后看到魏惠王庸弱无能,魏国百姓苦不堪言,于是他投奔了秦国。因为从私利方面说,当一个王朝的百姓对自己王朝不抱有任何希望时,那么这个王朝肯定是没有未来可言的。

魏惠王时期

从大义来说,帮助一个不体恤百姓的君主,本身就是助纣为虐的行径。因此后来便没有人才投奔魏国了,更可怕的是魏国的人才也在向外流失,比如张仪投奔秦国、公孙衍投奔秦国、范雎投奔秦国,这些人都是一些很有才能的奇才。魏国因为不体恤自己的百姓,成功让自己变成秦国的人才补给站。

对于人才来说,他们一讲个人能力的施展,二讲百姓疾苦。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奇才会主动选择压榨百姓的暴君,他们往往会逃离暴君的魔爪。因此想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来禁锢他们,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下自古以来都是有德者居之,当你没有德行又如何代表天下呢?

百姓

一个王朝往往是在没落时期大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为他们心虚,他们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引发的结果。你想想,当你苛捐杂税对待天下臣民,然后通过各种权术愚弄他们,他们早就对你恨之入骨了。而你没落时妄图用这句话将王朝的命运捆绑在民族上,可能吗?

一个王朝就像一个公司,让每个人持股,他们才会有参与管理的热情。只有让他们真正把公司当家,他们才会痛斥时弊,这个公司才会运行得更久。如果员工对你只是一味逢迎,这种一团和气的背后,是员工根本没有把你放心里去,这样的公司又如何能够久远呢?公司尚且如此,一个王朝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王朝没落

用文化点亮生活,用历史回顾人生。我是梦归秋辰,谢谢大家的阅读和鼓励。如果大家喜欢,请给个关注,谢谢大家!

五代十国之后晋: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认贼作父留下千古骂名

责任编辑:zN_0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