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齐桓公称霸天下,除了武力,他还依靠了什么呢?
2022-11-05 22:32:17 来源: 腾讯网

春秋五霸当中,真正称霸诸侯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人。跟晋文公和楚庄王不同的是,齐桓公称霸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是什么呢?

《史记》载:“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资料图片)

也就是说,齐桓公靠的还有德行。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毕竟一个道德品质高的人是不适合当霸主的,就拿宋襄公来说,他的道德水平在春秋时期是最高的,虽然也很勉强地被列为五霸之一,但是这是大家给面子而已,宋国根本没有正式称霸过。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既然这样,齐桓公的德,指的是什么呢?

用现在的话来讲,其实就是人情世故。我们拿他做的事情来一个一个分析下。

第一个,做事情有理有据,占据大义名分,名正言顺。

当时,周朝虽然已经衰落,但也才刚开始没多久,周王朝的余威还是有的,号召力也还是比较强大的。所以,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利用了周王朝的名义来进行的。

比如,北击戎狄、南据楚国的时候,打的就是“尊王攘夷”的口号。打到楚国的时候,楚王责备他为什么来攻打我们。管仲说,周王室祭天的时候,用的包茅是楚国提供的,而你们并没有提供,所以导致祭天无法顺利进行,这就是我们进攻你们的原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另外,攻打鲁国,是因为鲁国帮助公子纠夺位,差点杀了齐桓公。灭掉郯国,是因为他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国对他很无礼。这些都是属于私人恩怨,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个,讲信用,能取信于诸侯。

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打输了,鲁庄公只好割地求和。就在签订盟约的时候,鲁国将军曹沫挟持齐桓公,让他归还所占之地。为了保全性命,齐桓公答应了他。等盟约签订之后,齐桓公就想毁约,然后杀了曹沫。

但是管仲及时劝阻了他,说这样做会失信于诸侯。相反,如果履约,诸侯就会觉得您很大度、讲信用。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盟约都能遵守,还有什么盟约不能遵守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三个,对周天子,摆低姿态;对其他诸侯国,给足面子。

当时,北方的山戎攻伐燕国,燕国抵挡不住。齐桓公便带着大军北上,帮助燕国抵挡住了山戎的进攻。燕齐大军一路攻打到了孤竹国才返回。

回来之后,燕庄公为了表示感谢,一路相送,直接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表示,按照礼制,诸侯国国君之间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国境,现在燕庄公把他送到齐国,这于礼不合,让他有僭越的嫌疑。而且他俩都是诸侯国君,齐桓公也不能显得高燕庄公一等。于是,就划了一条沟,把燕庄公到的地方送给燕国了。还叮嘱燕庄公,一定要像燕国的老祖宗召公一样,修德政,“纳贡于周”。

这不但让燕庄公感觉倍有面子,还无形中给了周王室面子。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四个,见好就收,不会咄咄逼人。

这个还是在伐楚国的时候,当时的楚成王见齐国风头正盛,而且自己也确实理亏,所以就低头认错,表示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该进贡的包茅一定进贡到位。

齐桓公见此,也就和对方订立盟约,然后班师回去了。

第五个,主动挑起天下的责任,做事公道。

这个角色,原本应该是周天子扮演的。但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滑了,齐桓公便挑起了这个职责。当然,想坐稳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得有良好的信誉、名声,而且能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让人舒舒服服的。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时,卫国被狄人攻破,齐桓公立马率领诸侯大军击破狄人,平定了狄人的动乱。战争结束之后,齐桓公并没有趁机吞并卫国的领土,而是重新为卫国立了个国君,让卫国能够延续他们的宗庙。后面,卫国的寿命延续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

第六个,守护华夏文明,保住了很多诸侯国。

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

管仲给齐桓公提出的争霸建议里头,“尊王攘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它要求维护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的名义。各诸侯国必须在这个规则下行事,否则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很容易就乱了套。到时候会被周边的戎狄趁虚而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也就是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属于内部战争,平时怎么打都行。但是,一旦有外敌入侵,大家必须同心协力,抵御外敌。

齐桓公南伐至召陵、北伐山戎、西伐大夏,基本都抵御了周边民族的入侵,保护了当时先进的华夏文明。否则,中国的文明,可能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断绝了。

责任编辑:zN_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