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焦点观察:北洋海军曾设置有名无实的总查一职,但前后仅有两人任职
2022-11-04 15:31:47 来源: 腾讯网

北洋海军总查全称是提督衔总查海军营务事宜。可以看得出,这是一个权力含混不清的职务,看上去好像什么都可以管,但什么都可以管就意味着什么都管不了。关于“海军营务”,你可以“总查”,但查了以后谁来“办”呢?不知道。《北洋海军章程》里面根本就没有这个职务,其实这就是为当时聘请的英国顾问琅威理量身定做的,就是个顾问性质的安慰头衔。

光绪八年(1882年),北洋海军聘请曾经驾驶蚊子船来华的英国海军中校琅威理为北洋水师总查(当时不叫海军)。其实中方聘请琅威理就是来当顾问的,但由于琅威理的野心很大,一来就要求有人事权,而且他后面站着英国政府,所以中方没有明说,就发明了“总查”这么一个职务。

这个深得汉语博大精深之意的头衔显然根本没有办法用英语精确地翻译出来,于是对汉语毫无所知的琅威理只看到了“提督衔”,把这个职务理解为一人之下的海军副提督,自己只需要向提督丁汝昌负责,所以才会闹出撤旗事件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崎事件

琅威理在训练方面是认真负责的,但他处处站在维护英国在远东利益的立场上。例如中法战争时,琅威理就以英国中立为由不肯参加对法作战,回国了(所以甲午战争时即使琅威理还在,他也不会参战),结果李鸿章只有紧急请了德国顾问万里城。再例如长崎事件时,琅威理就反对北洋海军炮击长崎(中日战争不符合英国的远东秩序),还在中日谈判时把中方底线透露给日本。引起了上至李鸿章,下至北洋海军军官团的普遍不满。

光绪十六年(1890年),北洋海军南下香港,丁汝昌上岸从事外务活动去了,旗舰“定远”管带刘步蟾就降下提督旗,升起自己的总兵旗,表示自己现在是最高指挥官。这理所当然引起琅威理不满,他认为自己是副提督,于是就和刘步蟾大吵一架。然后琅威理致电李鸿章,要求明确自己的地位。当时北洋海军的二号人物林泰曾是个老好人,就和稀泥,认为可以给琅威理单独设计一面旗帜,和丁汝昌的提督旗略有区别即可。

但李鸿章认为这就等于承认琅威理是北洋海军的二号领导了,于是就表示刘步蟾做得对,琅威理因此辞职。不过他回国也发展得不错,光绪三十年(1904年)晋升为海军中将,两年后去世,时年63岁。

汉纳根

琅威理辞职之后一直到甲午战争前,北洋海军再也没有过总查。直到黄海海战前,李鸿章才突然任命原德国陆军少校汉纳根为北洋海军总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帝党一直在攻击丁汝昌胆怯避战,想让他们的人取而代之。所以李鸿章故意弄个洋人来堵帝党的嘴。在明面上,汉纳根负责指挥北洋海军作战,那么北洋海军没和日本海军照面就是汉纳根的指挥问题了,不关丁汝昌的事。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北洋海军战后的报告,是以汉纳根的名义报送的。实际上当然不是如此,汉纳根对海军一无所知,实际指挥官是刘步蟾。

汉纳根之所以得到这一任命,靠的是裙带关系。他是天津海关总税务司德国人德璀琳的女婿,德璀琳和李鸿章相交莫逆,所以汉纳根得到重用,先后负责旅顺口炮台群和威海卫炮台群的设计工作。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一战——丰岛海战时,他很不幸地适逢其会,正好在“高升”号运兵船上,这艘船被击沉后,他却又幸运地活了下来,据说他是靠非凡的游泳能力游上岸的。

所以汉纳根担任总查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就参加了黄海海战,他和丁汝昌一起在“定远”舰桥上督战,结果双双被炮弹炸伤。此后他向李鸿章提出了过分的要求,不当有名无实的总查了,要当副提督,而且要拿到所有海军军官的任免权。李鸿章一看这是又一个琅威理啊,真是狼子野心,肯定拒绝了。于是汉纳根步琅威理的后尘,离开了北洋海军去训练新式陆军。但他在陆军也没待多久,也是因为提出的计划太宏大,花钱太多,没得到批准。

当然有一个好岳父,他是不愁没饭吃的。再后来汉纳根开始经商,经营井陉煤矿,赚了不少钱,一直到民国六年(1917年)中国对德国宣战才被遣送回国。民国十年(1921年)再次来华,这时民国总统是原北洋海军军官黎元洪,也算汉纳根的旧部,有这层关系,汉纳根又做起了生意,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在中国天津去世。

北洋海军就这么两位总查,大概觉得外国人已经不好忽悠了,李鸿章此后没有再设总查,北洋海军第三任顾问马格禄的职位就已经是“帮办北洋海军提督”了,其实也就和琅威理、汉纳根要求的副提督差不多。看来李鸿章的性格就是如此:“我可以给你,但你不能抢。”

责任编辑:zN_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