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关注:古代流放囚犯,来回几千里路,为何衙役们还要抢着去押送?
2022-11-03 22:37:37 来源: 腾讯网

当年的“白宝山案件”轰动了北京,轰动了新疆,轰动了全国甚至在海内外都引起巨大反响。

此案件被公安部列为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白宝山此人手段残忍性格极端,曾持有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手枪等,杀害军人、警察、群众等15人,击伤15人。

并伴有强烈的反社会人格,在监狱中仍狂妄声称出狱后还要报复社会,1997年9月5日被捕入狱,1998年4月被处以枪决,结束了他罪孽深重的一生。


(资料图)

相比于西方国家的刑法,目前中国的法律中依旧保有死刑。死刑的执行方式一般是枪决和注射两种方法。

相比于如今的法律,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中对于犯人的处决,很大程度上源于皇上的“金口玉言”,刑罚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古代变态的刑罚有哪些?

公元前338年,秦国新君赢驷继位,功高卓著的老臣商鞅作为政治牺牲品被执行车裂之法。

同样作为政治牺牲品的还有汉朝的御史大夫晁错,汉景帝时期异姓诸侯王的实力不断增强逐渐威胁到中央。

公元前155年,晁错向景帝提出削藩的主张,最终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逐渐尖锐,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要求景帝诛杀晁错。

皇帝无可奈何只能同意,可怜晁错身穿官服欲进宫面见皇上,却被当场腰斩于街头。

诛九族在古代也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但不到万不得已皇上为了自己的名声着想,也不会这样大范围地滥杀无辜。

明朝的方孝孺却是一个个例被生生诛杀了十族,作为建文帝朱允炆的肱骨大臣,靖难之役后朱棣成功坐上皇位,方孝孺因拒绝给朱棣写继位诏书,并公开指责朱棣谋朝篡位。

朱棣当场下令诛杀其十族,据说刽子手忙活了七天七夜才将十族全部诛杀完毕。

相比于这些血腥残忍的“死刑”执行方式,流放似乎更为人性化,流放在先秦时期既已存在,相当于被判了无期徒刑。

大多将犯人被流放至苦寒之地从事体力劳动直至死亡,能从流放之地回来的少之又少,通常是以家族为单位的整体流放。

因《离骚》而闻名后世的诗人屈原,很少有人知道在正史上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在政事上力求举贤变法想要强楚抗秦。

支持他变法的楚威王离世后,深受旧贵族操控的楚怀王继位,怀王对屈原的变法采取打压政策,变法失败后屈原被朝中众臣排挤。

公元前304年,屈原首次被流放到汉北长达5年,公元前296年,屈原再次被流放到江南,此次长达16年。

公元前278年,楚国苟延残喘将要被秦国吞并,救国无望的屈原绝望投入泊罗江,以身殉国。

流放犯人并不是让犯人自己去,这个过程中自然少不了衙役负责押送犯人。

面对千里迢迢地押送路途,为何古代衙役们会抢破头都要去?

衙役们路上福利多

历朝历代的人口主要集聚在中原地区,土地平旷适合耕种气候温暖适合居住,相反犯人的流放地大多都是生存条件恶劣的边疆地带。

秦朝的丞相吕不韦就被流放到蜀地,如今的四川是人人向往的天府之国,在蜀道难于上青天的古代可想而知当地的条件有多恶劣。

除了四川之外,岭南地区(广东广西)、东北地区都是流放之地。

苏东坡就曾被流放到人迹更为稀少的琼州(今天的海南岛),好在他乐观豁达,在当地盖茅屋结乡民,甚至还发现了当地的特产荔枝,写下著名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的名句。

清朝一般喜欢将犯人流放到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当时满族的根据地,经常听到影视剧中:将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

宁古塔就是如今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披甲人就是当时满清八旗中留守在当地的满族人。

这些地区距离中原可谓千里迢迢,衙役们要跟随犯人一路,保证将他们压赴到目的地,难道衙役们不嫌苦累?

其实衙役们并不傻,这一路上他们有不少油水可捞。

第一:工作自由,不会被呼来喝去

历朝历代中衙役都是官府中的小喽喽,权力不大要做的事倒不少,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阶级社会中,他们就是最低级的社畜,可替代性很强所以大多衙役在官府中,拼死拼活干尽脏活累活工资也都是那么一丁点。

押送流放犯人就不一样了,押送途中千里迢迢的路上只有他们和犯人,衙役们就是老大,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衙役们心态上明显会不一样。

尤其在押送女犯的过程中,女人走路慢可能要几个月才能达到目的地,对于衙役来说并不累。

第二:公费支持

官府流放犯人,衙役们押送过程中吃喝用度都是公费支持,流放犯人的路途也都是偏僻小道并不会走官道。

乡野村民或是小酒馆客栈等遇到大地方来的衙役,酒肉饭菜或许都会免费赠送,公费银两便可以收入自己的腰包,相当于赚了一笔外快。

第三:犯人亲属贿赂

能被判流放的官员都是非富即贵的,为了让他们在路上少受点苦,家里的亲戚会私下给衙役们塞点银子,多多少少拿一点也比自己的死工资多。

第四:出错少获得感高

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劫囚车的,但这种行为在正史上是不会发生的,犯人们一旦被判刑都十分服从,衙役们在押送过程中也省心获得感很高。途中犯人们都要佩戴脚铐和手铐,也不用担心犯人逃走,出错率很低不会受到惩罚。

结语:

由此可见,在阶级森严的古代社会,身处官僚系统最底层的衙役们,也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责任编辑:zN_0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