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快讯:蒋介石搞币制改革目的是什么?最终有没有成功?萨沙问答第153集
2022-11-03 22:39:32 来源: 腾讯网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资料图)

蒋介石搞币制改革目的是什么?最终有没有成功?萨沙问答第153集

南京国民政府进行了两次货币改革,意义是不同的。

第一次,是法币改革。

1935年的法币改革,对于国家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法币改革之前,中国实行的是银本位,也就是以白银作为主要货币。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如此,其实西方也是这样。

在19世纪,西方大部分国家仍然部分使用纸币,部分使用金属货币。

小说《基督山伯爵》中,基督山要求银行支付的巨款,一半给法郎钞票,一半给金币。

民国时期,中国人也信任大洋。

电影《茶馆》中,大兵来茶馆敲诈,开口就要现大洋。

不过,银本位早已过时,不能适应全球金融体系。

因为这个银本位,中国从清末开始吃了很多亏。

国民政府1928年北伐成功以后,实行货币改革,却仍然保持银本位。

这主要是南京政府控制的省份有限,不具备发行全国性货币改革的条件。

如果擅自废除银本位,可能导致军阀控制区成为国中之国,整个中国无法进行正常的经济活动。

自然,谁都知道,银本位是不靠谱的。

1934年,美国为了应付国内的经济大萧条,宣布购买白银作为国家储备,总数有13.5亿盎司。

随后,国际白银价格猛涨。

1933年底纽约银价尚为每盎司0.3501美元,至1934 年底涨到0.5448美元,一年涨了55.6%,1935年5月甚至达到0.7442美元。

作为全世界第三大银本位国的中国,立即出现白银外流现象。

奸商勾结洋人,将大量白银卖到美国。

而白银是稀有金属制作的货币,同纸币是完全不同的,货币总量是有限的。

而中国不是产银国,国内一半的白银是明代从西班牙人那里进口来的,根本无法补充。

再说通俗点,中国的白银运出去多少,国内就少了多少。

而别国的白银是受政府管制的,除了少数首饰白银以外基本不在市面上流通,商人无法买到。

但中国的白银就是货币,商人只要有钱,想要买多少白银都可以,完全合理合法。

于是,1934年中国白银的流出量约值2.57亿元,是1907年的5倍,还有高达1.88亿盎司白银,通过走私卖到国外。

一时间,中国市面上白银的数量大减,利率暴涨,通货严重收缩,金融系统受到重大冲击。

很多银行和钱庄倒闭,金融系统一片混乱。

老百姓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市面上的大洋少了,手上没有银元可用。

这种情况下,人民会恐慌性的私藏大洋,同时减少一切非必要的购买行为,以防止手上没有货币可以使用。

于是,全国商业出现严重萧条,没有人再去随意购物,经济严重衰退。

这种情况下,改革币制已经不能再等。

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法币为国家法定货币,取代银本位的银元。由银本位改为法币,限期收回其他纸币;并且规定一切公私款项必须以法币收付,将市面银元收归国有,以一法币换银元一元。

法币改革是符合现代国家金融体制的改革,意义非常重大。

法币彻底统一了全国的货币,也将通货发行的控制权落在政府手中。

由此,中国的白银等硬通货开始从民间,慢慢集中到政府手上。

法币还有个立竿见影的作用,国家可以借此控制国家经济。

随后的8年抗战中,中国经济几乎崩溃,困难万分,仍然依靠法币制度勉强维持。

日本人则用尽方法想要搞垮法币,只是没有成功。

抗战期间,国民政府通过大量发行法币的方式,获得民间基本的作战必需物资。

这虽是饮鸩止渴的做法,会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总比当年明朝崇祯皇帝,因国库没有银两而上吊自杀要好。

抗战前法币总发行量不超过14亿元,抗战结束时为5569亿元,比战前增加约400倍。

法币100元1937年可以买两头牛,1938年为一头牛,1941年为一头猪,1943年为一只鸡,1945年为一条鱼。

法币贬值很严重,终究没有到崩溃的地步。

战时穷国出现通货膨胀,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主要是财政收入远远应付不了开支,只能多印刷货币。

以陕甘宁边区为例,从1940年开始发行自己的边区币。由于边区的经济也是非常困难,财政入不敷出,被迫大量发现边区币暂时救急。

仅仅1940年下半年发行的边区币,就是上半年的十几倍之多,延安的物价因此也涨了6倍。

到了1941年上半年,陕甘宁边区物价增幅速度甚至超过国统区。

即便如此,边区币的发行也是越来越失控。

到1943年下半年,发行额高达13亿,到1945年上半年高达54亿。要知道,陕甘宁边区人口才100多万,这种发行额确实非常夸张了。

就物价指数来说,边区币的增幅远超过法币。1941年上半年,边区币的物价指数从900多猛增到1900多,法币则是从900多增加到1200多。下半年边区币从1900多猛增到4400多,法币则从1200多增加到1700多。

由于边区币贬值比法币还要厉害,八路军经过的很多地区都拒绝使用边区币。

自然,无论是边区币还是法币,战时通货膨胀都没什么了不起。

随着抗战停止,军费缩减,这些通货膨胀会消失。

国家只要发行新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新中国建立以后,立即发行了新版人民币,以1比1万兑换了旧版人民币。

在这之前,老百姓去百货商店随便买点日用品,都要花费上万元旧币。

只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又很快爆发,货币稳定也就无从谈起。

法币真正的崩溃,是在1948年,也就是三大战役惨败以后。

法币之所以崩溃,主要是民间老百姓都认为国民政府必然垮台,法币必然成为废纸。就像日本人在灭亡前强行使用军票一样,当时已经没有老百姓愿意接收了。谁都知道日本人朝不保夕,这种人发行的纸币同冥币又有什么区别,随时可能一钱不值。

至于金圆券,只是法币崩溃时的垂死挣扎而已。

战争继续恶化,一系列战役陆续失败,金圆券改革当然不可能成功。人家说,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一样得不到。

道理也是一样,战场上不能打赢,政权就要垮台,经济上也不可能有什么稳定可言。

站在今天角度来看,金圆券似乎是国民政府垮台前,借此捞一笔金银硬通货币,以便于垂死挣扎。

再说通俗点,国民政府也不认为金圆券的改革会成功。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责任编辑:zN_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