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观热点:狄青的功劳不在岳飞之下,为何在他担任枢密使的4年里,遭到无数文臣围攻
2022-11-01 18:36:47 来源: 腾讯网

狄青在宋仁宗时期,一路高升为枢密使,这本身就犯了大忌。这就好比五代后周时期,让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点检一样危险。

你说宋朝的文人们能不亢奋吗?当然要把所有口水都喷在狄青身上了。君子无罪,怀璧其罪。哪怕狄青什么都没做错,单凭他坐上了枢密使的宝座,那他就活该被人骂死。

一、枢密使是干嘛的?为何这么重要?


(资料图)

唐朝中后期,枢密使就出现了,他是枢密院的主官,主要负责君主和朝臣之间上传下达的任务。当时这个职位还不算太重要,但已经体现出皇帝对宦官的信任了。

唐朝的时候,枢密使一般都是由宦官担任。因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君主再也不信任武将了,他们对宰相也十分忌惮,因此特别器重宦官。这才有了宦官各种加官进爵的情况,枢密使让他们干,唐朝的皇帝放心得很!

到了五代,枢密使逐渐落在了武将手里。因此枢密使开始掌管天下兵权。现在你知道这玩意儿有多重要了吧?枢密使的权力俨然和宰相没什么区别了,而且偏向军事,这在战乱时期就更加重要了。

宋朝建立以后,开始改革五代的军制。五代时期,禁军作为主力军,分成了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大部门,他们的一把手分别是殿前都点检和侍卫亲军指挥使,他们是带兵的军事主官。至于调兵的权力,则是由二把手殿前副都点检、侍卫亲军副指挥使来管。

赵匡胤就是后周的殿前都点检,靠着这个职位,他才能从打工仔成了大宋朝的老板。因此他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人也这么干。

因此禁军被赵匡胤分成了殿前司、侍卫步军、侍卫马军等3个部门,但是3个部门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一般都不设,主要由三把手都虞侯来带兵。

带兵的有了,那么调兵的呢?这事儿就归了枢密院。而枢密院的一把手则是枢密使,所以说,枢密使掌握了宋朝的调兵权,你说这职位重要不?

为了防止武将掌握天下兵马的调动权,宋朝初期,一直将枢密使的职务交给文官。文官不懂军事,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枢密使学习赵匡胤了。

二、宋仁宗等于是把狄青放在了火堆上烤。

狄青早年,还是深受文官集团的赏识的。当年他在与西夏交战的4年时间里,参加了25场大战,身上至少有8处箭伤。因为战功卓著,得到了当时的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等人的重视,尤其是范仲淹,曾经亲自教导狄青读书,使得狄青成了一名文武双全的帅才。

由于狄青战功卓著,就连宋仁宗都听说了他的大名,曾经多次要求接见狄青。不过狄青实在是太忙,一直没时间见宋仁宗。就算是这样,狄青依旧一路加官进爵,成为了枢密副使。

这个时候的狄青,已经引起了不少文臣的反感,为啥?因为枢密副使的职务,在宋朝也算是正二品大员了,地位仅次于枢密使,是枢密院的二把手。

文臣集团不希望一个武将在朝中出头,尤其是执掌天下兵权的那种武将。因此狄青即使成了枢密副使,依旧得不到文臣集团的尊敬,大家私底下还是称呼狄青为“贼配军”。为啥呢?因为狄青十来岁的时候,曾经犯罪,在脸上刺了字。

可一旦打起仗来,这帮文人就不顶事儿了。公元1052年,广西的侬智高带着部族们起兵反叛,多次击败宋朝大军。侬智高以南宁为首都,建立了大南国,而且出兵广东,包围了广州城,这可把这帮文臣们吓傻了。

关键时刻,还是狄青出马了。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宋朝的藩属国越南曾经上书,要求平定侬智高的叛乱,文臣们立马请求让越南出手,罢免狄青。

很多人觉得文臣集团太卑鄙了,自己不行,又不让狄青上。其实我们要知道,狄青当时已经是枢密副使了,如果他再立战功,你觉得会得到怎样的嘉奖呢?那是不敢想象的!

最终宋仁宗还是力排众议,选择让狄青出马。他觉得自家的事情,就应该让自家人来解决。狄青到了前线,先斩了30多个畏敌不前的将领,随后用各种办法鼓舞士气,一晚上功夫就越过了昆仑关,斩杀数千叛军,俘虏数百人,最终迫使侬智高自尽。

这下有意思了,狄青成功平定了西南地区的叛乱,文臣集团们开始抓耳挠腮了,该如何封赏狄青呢?

宋朝的中枢机构,主要分成两大块。一块叫枢密院,主抓军事。另一块叫中书门下,主抓政务。所以说,封赏的事情归主抓政务的那帮文官们来操持。

平定叛乱十多天过去了,军中大小将校的封赏,也都呈报给了宋仁宗,唯独对狄青的封赏,中书门下始终没有给出答案。

宋仁宗着急了,连忙把中书的几位大臣喊来问话,他的意图很明显,打算加封狄青为枢密使。结果人家给出了3个否定的理由:

第一,狄青还年轻,当时45岁,现在就封了枢密使,将来再立功又该怎么封赏呢?

第二,当年慕容延钊、曹彬等人的功劳可比狄青大多了,他们也只是得到了赏钱,并没有加官进爵。

第三,时任枢密使的高若讷(文官出身)无功无过,没有理由罢免人家。

这一堆理由,直接把宋仁宗给怼得哑口无言了。我们都知道,宋仁宗的嘴比较笨,因此他找来了宰相庞籍,希望从他这儿得到答案。

庞籍是狄青昔日的老上级,过去对狄青别提多关照了。可以说,狄青能出人头地,庞籍的功劳非常大。这次平叛,也是庞籍极力推荐,狄青才得到了这个机会。

可庞籍给出的答案是:他不适合担任枢密使,让他上反倒是害了他!

宋仁宗有点无语,本来打算让庞籍来助阵的,结果他也倒向了中书门下那帮文臣。这下好了,狄青的升迁之路算是搁浅了。

没想到,过了几天,宋仁宗直接把狄青任命为枢密使,而且态度非常强硬。这可把文官集团整懵了。不管怎么说,皇帝任命了,不照办也不行啊!

就这样,狄青便成了大宋朝第二个武将出身的枢密使,第一个是开国元勋曹彬。结果狄青的麻烦可就大了!

狄青是武将出身,担任宰辅之臣以后,一直想要和文官集团处理好关系,可人家压根不买账,而且对狄青十分不屑。自此狄青便过上了战战兢兢的日子,一点错误都不敢犯,因为有无数双眼睛在盯着他。

结局:庞籍其实是为狄青好。

第一个对准狄青开炮的,就是欧阳修!欧阳修直接上书要求宋仁宗罢免狄青的枢密使职位,因为他有谋反的迹象!

这当然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接踵而至的投诉屡禁不止,文官集团似乎都被打了兴奋剂,非要搞垮狄青不可!

当年庞籍还能勉强为狄青挡一阵子,可庞籍在狄青出任枢密使的第二年,就被罢相离开了京城。自此,只能让狄青独自面对腥风血雨了。

说实话,狄青在担任枢密使的4年里,什么像样的政绩都没有,完全就是在小心翼翼地过日子。还是庞籍有远见啊!如果当初他还是个枢密副使,或许就没这么多麻烦了!

1056年,狄青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被罢免了枢密使的职位。第二年他便嘴上生疮去世了,年仅50岁。

那么问题来了,宋仁宗当时为啥非要提拔狄青呢?其实这和宋仁宗心目中的一个理想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现象太严重,导致宋朝军队的战斗力极差。宋仁宗希望通过提拔狄青,为大宋军民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

连狄青这个犯过罪的“贼配军”都能成为枢密使,只要大家好好表现,难道就不能出将入相吗?只可惜,宋仁宗最后还是没能顶住文官集团的压力,选择罢免了狄青,就和当年他顶不住贵族集团的压力,放弃庆历新政一样。

责任编辑:zN_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