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快看点丨“老曹讲古”㊴|冲口村的故事
2022-10-30 19:26:14 来源: 腾讯网

冲口村的故事

说起连州的大村子,最著名的应数“连州三大口”,即龙口、水口和冲口。这几个大村子,人口都在三至五千人以上,这些古老而庞大的村落,不但村大、人多,而且文化底蕴深厚。


(资料图片)

冲口村位于连州的西北方向,临近湖南永州的江华县。冲口村由双桂、崇德、启明、达何等五个小村组成,因此在古时候也曾称为:“五方寨”。

走进冲口,迎面而来的是一座高大的门楼,门楼上悬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双桂坊”匾额。在门楼前还建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气派的“进士亭”。“进士亭”是一座木瓦结构的建筑,重檐歇山顶,16柱穿斗式梁架结构。这“双桂坊”金匾和“进士亭”,都是为了显示村里陈铨、陈铸兄弟二人同登进士榜的荣耀而建立的。

话说北宋皇祐五年(公元1050年),冲口村里的陈氏家族,有一对亲兄弟叫陈铨、陈铸。二人共同上学读书,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自觉得已经饱读诗书,便有了出山晋京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的想法。北宋时期,是连州科举的一个辉煌时期;整个北宋期间,连州竟有48名读书人高中进士,排名在整个岭南州、县“科举进士”人数的前列。

陈铨、陈铸兄弟二人打点盘缠,带着书童;沿着古道,翻越五岭,舟车劳顿,不辞辛劳,边走边读,从春天出发来到京城已是初秋时节。兄弟俩正好赶上了这一刻的“秋闱”。在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天举行,因此称为“秋闱”。陈铨、陈铸兄弟俩于是一同参加了这一科的“秋闱”。到放榜时,兄弟俩竟双双同时登上了“进士榜”,一时名震朝野,传为佳话。

“秋闱”期间,也正是桂花开放时节,因此,金榜题名也称为:“折桂”。陈铨、陈铸兄弟俩竟然同榜“双双折桂”,这真是天大的荣耀。为显示荣耀,村里将陈氏家族居住的地方称为“双桂坊”。

令人惋惜的是,陈铨、陈铸兄弟高中进士之时,也正是北宋朝廷朝政最腐朽之时。那时候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四伏,朝廷内忧外患。在北方强敌契丹和西夏,不断地进行军事进犯,在南方武力割据势力,农民武装也纷纷起事暴动。陈铨、陈铸在粤北农村长大,深知民间的疾苦和朝政的腐败。然而作为区区一“文人进士”,上无回天之力,下不能解百姓困苦。万般无奈之下,兄弟俩在“金榜题名”之后,竞又双双黯然而退,悄然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不问政事,每日诗酒自娱,在冲口双桂坊里度过了隐逸的一生。

在离“双桂坊”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门楼称为:“崇德坊”。崇德坊门楼座西南向东北,四角飞檐高翘,门额上悬挂着一块“文蔚清奇”额匾,门左右挂一副对联,上联:“文蔚振家声种植文武及第”;下联:“清奇继于后缔练创业人才”。走进“崇德坊”的门楼,漫步在青石板巷道,你会听到一个古老而感人的故事。

那是清代同治年间,崇德坊里有个教书先生叫陈沛然,他的儿子叫陈廷佐,每天跟随着父亲读书。陈廷佐自幼聪明,很有大志。他跟着父亲在私塾里苦读,希望以后能成为安邦济世之才。有一天,陈沛然的朋友来访,两位饱经沧桑的老秀才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其中“古人不为名相,即为名医,名相、名医都是济世救人之才”的话,对陈廷佐感触很深。陈廷佐想到自小就崇拜的先祖陈铨、陈铸,他们虽然“双双折桂”,同登皇榜,高中进士,但最终也只落了个大志难展,老死泉林的惨淡结局。想到此,陈廷佐幡然大悟,他从此放弃了科举,到处寻访名医指教,专心致力研读黄老之术,以便日后悬壶济世。不久,陈廷佐果然成为了精通医术的名医。在旧《连州志》中称誉他为:“方脉精通,能断生死”。

清代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秋天,连州发生了一场大瘟疫。人们朝不保夕,非常恐慌。陈廷佐以他高明的医术,治好了许多患病者。疫情期间,来冲口投医求药的人络绎不绝。陈廷佐不分昼夜出诊救人。对于医药费用,陈廷佐毫不计较,遇到贫困的病人,他还送医送药。在这场瘟疫中,陈廷佐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得到了人们的赞誉和口碑,实现了他济世救人,“不为名相,即为名医”的远大抱负。

这正是:兄弟同登进士榜,双双折桂一时荣,悬壶济世传佳话,治病救人永留名。欲知连州故事,请听下回分解。

责任编辑:zN_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