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环球快播报】他是和孔子同时代的圣人,为什么会给人一种作秀的感觉?
2022-10-30 08:34:58 来源: 腾讯网

在春秋时期,除了孔子,还有一个人也被后世尊为圣人,他和孔子合起来,被誉为“南季北孔”,也被称为南方第一圣人。这个人就是吴国的公子季札。

吴国从太伯建国开始,传到寿梦时,因为得到晋国的资助,一下子强大了起来。于是,寿梦就自己称王了。寿梦生了四个儿子,他最喜欢的就是小儿子季札,他觉得季札特别贤德,特别有才华。


(相关资料图)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但是《史记》里,司马迁把季札写得太优秀,太完美了,好像一点缺点都没有,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司马迁是用了“春秋笔法”,看似写得很优秀,实际上是在怀疑季札的人品。季札的圣人之名,很有可能是他自己作秀、炒作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看季札做了哪些事。

第一件事,就是三让王位。

前面说了,吴王寿梦想让季札继承王位,但是季札站出来,说了一堆大道理,表示自己对王位绝对没有觊觎之心,王位应该由自己的哥哥来继承。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后来,他的哥哥们商量了个办法,就是“兄终弟及”。哥哥去世后,王位依次传给弟弟,最终传到他的手上。但是,轮到他的时候,他还是不愿意当王,而且还离开了。

那么,他为什么多次拒绝当王呢?

因为,他的志向不是当一个国君,他曾说过,作为一个君子,应该是“能守节矣”,而成为国君,“非吾节也”。

不当国君,他的志向又是什么呢?

作为一个王子,利,他轻易就能得到;国君,他说他不想要。那最能打动他的,无非就是名。当国君,他的影响力只能到达自己的国家;但如果成为名人,那影响力就可以遍及诸国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要想成为名人,该怎么做呢?

他老祖宗的事例给了他启发。当初,太伯和仲雍正是为了把王位让给季历,才从周族离开,千里迢迢来到了荆蛮地区,建立了吴国。西周建立后,周武王寻回了太伯和仲雍一脉,并对他们的行为大加褒扬。

于是,他也做起了谦让的行为。当然,如果只是谦让,我们也不会觉得他人品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明知道他哥哥“兄终弟及”的目的是为了把国君的位置传给他,甚至整个吴国都知道这一点。他要是真的不想要,就应该早早避开,就像他的老祖宗一样。而不是长期活跃在吴国政坛上,积累自己的声望。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他的三个哥哥都去世后,整个吴国群龙无首,作为最有资历、最有声望的他,不但不赶紧扶持新王,稳定吴国局势,反而为了彰显自己高尚的品德,甩手走人,丢下一个烂摊子,给吴国的内乱埋下伏笔。

最后,他三哥的儿子僚当上了吴王。这让他大哥的儿子阖闾非常不满。因为如果不是为了让季札当王,根本就没有必要“兄终弟及”。如今,季札不当王,那按顺序也应该是阖闾继任才对。

于是,阖闾就策划了一场政变,刺杀吴王僚,自己当上了王。季札回来之后,对于阖闾手足相残的事情,一句批评的话都没有,反而说了一堆顺从的话。大致内容是说,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也无可改变,现在新王登基,那我就效忠新王吧。这难道不是贪生怕死吗?如果他真的是一个贤明的人,连这点骨气都没有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第二件事,就是出使各国的言行了。但是,他可能是好为人师,喜欢通过对别人指手画脚,来显示自己的才学和品德。

他来到鲁国,要求观周乐。鲁国是周公的封国,是诸侯国里周礼保存得最完好的。季札前后看了几十首乐舞,然后对鲁国的乐舞提出了各种见解,还有不少批评的意见。这一番评论,虽然显示出了他高深的学识,但也有做作的嫌疑。

从鲁国来到齐国,他劝晏婴上交权利和封邑,免得将来引火烧身。到晋国的时候,又说将来晋国可能会被韩赵魏三家瓜分。这两次的言论,把他推上了预言家的行列,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眼光毒辣的人。但是,你当着人家的面,对他国政治指指点点,也不是君子所为。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郑国的时候,还指点郑国的子产,将来如果执政了,该怎么怎么做。这其实有点介入他国政权的嫌疑。

住在旅馆里,听见有人在欣赏音乐,也要发表一番点评,说隔壁的这个人得罪了君王,还有心情听音乐,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他一个出门在外的人,还有闲功夫去操别人的心,而且还被人记载下来了。难不成,他还带了一个人,专门记录他的言行,用来做宣传吗?不然,怎么连这么个小事都能被记在史书里。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徐国的时候,他看出了徐国国君喜欢他的佩剑,但因为那是使者的礼器,所以没有开口送给他。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听说徐国国君去世了,就把剑挂在他的坟前树上,显示出了他的义。但是,人家徐国国君啥都没说呢?说不定,他是听说徐国国君去世了,才特地跑过来挂个剑。反正徐国国君死了,死无对证,他说啥不就是啥了吗?

季札出使各国的言行,虽然内容很好,但是对别人的事情指指点点,也不是君子该做的事。而且,回到出使的事情本身来看,又有蹊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是以使者的身份出使各国的。一个国君派人出使其他国家,总有目的。可是,这一次出使了那么多国家,却没有说是为了什么。相反,他的行为更像是打着使者的名义,到各个国家,用自己高深的学识和所谓的圣人之德来碾压别人,对别人指手画脚,从而使自己扬名立万。

孔子对季札非常尊敬,更是推崇至极,可能就是因为季札的所作所为都把自己标榜成了周礼的卫道者。但是,他到底是真君子,还是伪君子。对孔子来说,不重要,毕竟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会有人这么做已经很不错了。

责任编辑:zN_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