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世界速看:曹操若听从贾诩之言,能否平定江东,统一天下呢?
2022-10-30 06:44:06 来源: 腾讯网

话说曹操当年赤壁兵败之后,曾对着一干文臣说出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这句话见于《三国志·魏书·郭嘉传》,是真实可信的。

明朝落魄文人罗灌水见此便替曹操大发感慨: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这还没完,还捶胸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众谋士皆默然自惭。

《三国演义》的原作者罗贯中,以及封建余孽毛宗岗、毛伦父子在书中充当道德法官,随意褒贬历史人物,张冠李戴历史事实,早已是不成文的秘密了,这就使我们读演义小说的时候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不小心就会被罗灌水洗脑成功,也跟着作者瞎吹起“蜀汉五鼠”来了。文学家的煽情手法,都是第一流的,很容易令人产生共情,从而为自己的小说销量打开了市场。


【资料图】

实际上,《三国演义》这句话是很有问题的,是典型地借题发挥,且醉翁之意不在酒,对曹操的其他谋士有谋黑的嫌疑。

怎么说呢?

首先,曹操以“孤”自称,足见其王霸之心,更符合曹操在心里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认定,在曹操的心里,其实早就把自己当成了皇帝,难道不是吗?

罗灌水在《三国演义》里以“吾”代替“孤”字,降低了曹操的地位,不太像是一代枭雄的说话方式。只有普通的古人才会以“吾”来称呼自己,难道不是吗?

其二,《三国志》原话,曹操就此事,只是一句带过,是符合曹操当时的真实心境的,曹操并没有借机暗讽其他谋士的意思,但是罗贯中的小人之心作祟,非要来一句“众谋士皆默然自惭”,这就令人感到气愤了。

曹操的其他谋士,真的就不如郭嘉吗?为什么要默然自惭呢?用易中天老师的话来说,曹操的谋士也都是称职的,合格的,没有惭愧的理由,纯属罗贯中胡编瞎造,以小人之心揣测古人的心意,恰好证明了自己正是明朝一小人而已。

我们举贾诩的例子,足以揭开罗灌水小人的真面目。早在曹操兴兵下江南之前,贾诩就有这样的谏言:主公当先安心守备,赏赐将士,安抚百姓,等待时机。

可惜曹操并不接受贾诩的谏言。

想必曹操此时已经年老色衰,时日无多了,加上头风病的反复折磨,他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一旦错过,就怕没有机会了。更重要的是,曹操在平定北方的战斗中,一直进展顺利,凯旋归来,没有碰到过真正的对手,无疑滋长了骄傲自满的情绪,这样也为赤壁大败埋下了隐患。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曹操真的听信贾诩之言,按兵不动,还修守备的话,他真的就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吗?

从后来的历史演变来看,蜀吾亡国,始于内乱。

如果曹操不管他们,只管守住楚境,厉兵秣马,伺机而动。先让吴蜀两国自相残杀,蜀国胜,则助蜀,一举灭吴,吴国胜,则助吴,一举灭蜀,倒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只不过曹操年纪已老,总不能一直干等着吧?谁敢保证吴蜀两国就一定会发生内斗,而且能在较短的时间之内呢?

这才是曹操焦虑的由来,一则年纪渐老,二则疾病缠身,三者实力已达顶峰,难免于骄傲自满,低估了敌人的力量。

但就谋士的表现而言,贾诩的谏言可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只是因为曹操不听他的,他有啥法?如果换成郭嘉力谏的话,效果会好一点,因为曹操一向更看重郭嘉,而不是贾诩。

但是贾诩等谋士,又有什么惭愧的理由呢?

那么您怎么看呢?

责任编辑:zN_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