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2022年10月27日《珠海文脉》版面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瑜 吴国颂 郑达
“但将人力收聚咸沙池,据地为坑,坑口稀布竹木,铺蓬簟于其上,堆沙。潮来投沙,咸卤淋在坑内。”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生动地描写了古人海边制盐的过程。珠海海域辽阔、海岛众多。海盐,是大自然对珠海的馈赠,也深刻影响珠海的历史进程。从汉代至清代,香山的盐业跨越千年,不仅为当地聚集了大量人口,加速了经济发展,也推动了政治沿革,在珠海历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迹。一本香山史,半本盐场事。珠海的制盐史,也成为了后人研究珠海古代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煮盐(翻拍于珠海博物馆)
盐场形成,为珠海地区带来丰富资源
海盐、湖盐、井盐、矿盐是四种主要盐资源。曾仰丰在其《中国盐政史》中就提出:“世界盐业莫先于中国,中国盐业发源自古在昔神农时代夙沙初作煮海为盐,号称‘盐宗’。”
珠海地处亚热带,汉唐以来,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出现,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海盐资源。尤其是在唐宋时期,西江和北江的改道加快了珠江口岛屿间的泥沙沉积,陆和岛逐渐相连,形成了天然的盐场。珠海地区古代的制盐工艺,以“煮盐”为主。这是一种悠久的制盐工艺,先以刮咸、晒灰、海潮积卤等多种方法提取卤水,再收集卤水倒进牢盆内,以盆为煎,以锅为煮,点火煎煮成盐。据史料记载,在古代,珠海地区居民煮盐有一套完整的过程。他们选择海边,砌筑煮盐灶,置铁锅于灶上;备好大缸及木桶、长勺、担杆等煮盐工具;砍柴割草;有灶丁用长勺将海水舀至木桶,有灶丁挑水倒入盐灶大锅或大缸中,有灶丁添柴加火,有灶丁运盐,亦有灶丁巡逻。
盐灶模型
珠海市文物保护协会名誉会长、广东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肖一亭介绍,珠海地区的盐业生产是从宋代开始才真正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盐场分布在金斗湾内,即今山场——坦洲——六乡一带,当时是海湾地带,这些大小不等的盐场泛称为金斗盐场。所谓场,多是矿场或盐场所在地,是不同于一般农村圩市的商业较繁盛之处。
肖一亭介绍,在金斗场诸多的盐场中,香山场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位于当时香山县“南一百五十里,地名濠潭”,即今珠海市香洲区梅华西路附近。
以业占籍,灶户编入“灶籍”
盐,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也是我国古代最稳定、最重要的专卖商品。在我国历史上,盐业是持续时间最长的政府专营行业之一。春秋战国以来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几乎都受到历朝政府的严格管控。专营既能安定社会民生,又有利于政府税收。
据介绍,唐代起,“盐利”就已占全国赋税之半,盐业对政府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专营的制度下,从工具到材料、从灶丁到管理者一切都由政府控制,私产私售都是重罪。宋代开始,连通路和行销也有限制,产区和销售都被划定。清廷有十—个产盐区,每个都有专属的销售范围。早在汉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岭南地区已有盐业管理制度。当时,汉武帝在全国二十八郡设置盐官,盐官归中央统管,职级仅次于州牧或郡太守,史称“东官”。如今的珠海地区在当时属南海郡管辖,也是设置盐官的二十八郡之一。
盐业的发展,促进了户籍制度的变革。
在明朝初期,户籍制度的根本原则是“以业占籍”。也就是说,不同职业的人被纳入不同的户籍,承担不同的差役,享受不同的权利。为了严控盐业生产,煮盐的“灶户”在历史上首次被编入了专用的“灶籍”。在籍“灶户”享有盐田、草荡等生产工具的专属使用权。他们专职制盐,免服其他差役,且世代传承,不得轻易变更,“灶户”成为唯一合法的制盐者。
“十排”确立,构建盐场社会形态
根据《香山县志》的记载,香山盐场在明初有“灶户”六图,灶排、灶甲约六七百户,盐丁两万,形成图——排——灶户的三级组织结构。山场村的《渤海吴氏族谱》记载了四世祖吴东塘获籍的感受——“东塘因洪武定天下而后承纳税盐,是为灶户,至嘉靖十六年拨下在本场顶补七甲陆敬,盖盐籍之根自公始也”。
然而到了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爆发了黄萧养之乱,波及香山盐场。“正统间被寇,苏有卿、黄萧养劫杀盐场灶丁,时盐道吴廷举奏奉勘合,查民户煎食盐者,拨补灶丁仅凑盐排二十户,灶甲数十户,分上下二栅,许令筑漏煮盐自煎自卖,供纳丁课。”这条史料清楚地记载因为黄萧养之乱,盐场灶丁被劫杀,盐官经过拨补才凑齐了“盐排二十户,灶甲数十户”。
当地官员于是重整“灶户”组织,将其分为上下二栅,每栅各十甲,每甲设一管理者,其下又有数个灶甲户。所有户统称“十排”,相互间曰“排亲”。“十排”的确立,构建出盐场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
香山场盐户历史考证
“明洪武初,于下恭常地方设立盐场,灶排二十户,灶甲数十户。分为上下二栅,名曰香山场……合上下栅统名十排,相呼曰排亲。”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的珠海《香山翠微韦氏族谱》中,就收录了《十排考》,文中叙述了明初香山场灶户立籍,组成“十排”的情况。
到了万历年间,盐政改革,十排人拥有了更多的生产和经济自由,他们修族谱,建祠堂,立墟市,开始了宗族的建构与扩张。直至今日,吴、黄、杨、谭、韦、容、张、林、刘、卢、徐、鲍依然是珠海本地的大姓。
在如今的珠海山场村有一座城隍庙,它坐西北向东南,面阔十米,进深二十二米有余,分前殿、中厅、后殿,始建年代不详,宋代即已存在,历代多次重修,乃香山地区历史最悠久之庙宇。城隍信仰盛于唐,至宋代,祭祀城隍更被列入朝廷祭典,在各州县衙所在地广建庙宇。随着城隍神的世俗人格化,不少乡贤去世后被乡里尊为当地神祇。据悉,供奉于香山场城隍庙中的城隍爷,就是元代香山盐场的一位廉洁盐官——谭虔源。
盐业发展,兴起一座城
由于盐业在许多朝代实行专营制度,盐业在香山早期的历史中不但支撑了经济,也推动了行政建制。香山县的成立、变迁与“盐”始终相连。唐初,政府在濠潭(今珠海山场)设立的“文顺乡”,应可算是今珠海地区、中山地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最早的行政机构。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石岐、南朗、三乡、前山、南屏、唐家等地。香山其他的区域仍由东莞县管辖。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防止海盗对盐场的滋扰,保障盐的正常运输,文顺乡境内设置了军事营镇——“香山镇”。“镇”是唐代一种军事组织而非行政建制,只在军事要地设置。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广东运判徐九思采取香山进士梁杞请求,向朝廷提出了建县的请求。虽然朝廷没有应允,但在原香山镇所在地建设了军事营寨,改名“香山寨”,设寨官,招军士,加强了治安管理。
到了南宋时,香山仍隶属于东莞县,行政级别不高,但靠着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不容小觑的盐场。南宋绍兴年间,香山金斗盐场的产量,达到一万一千五百石。
但是,因为行政级别的限制,香山的盐要先经水路送去东莞,再转广州,然后才分发各地,曲折运输虚耗了成本。同时,受限于地方官员的级别,也难以妥善管理相关事务,“立县”就成了顺理成章的解决之道。
山场新貌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地区进士陈天觉建议“改镇立县”。在这份奏请“香山立县”的建言中,上奏者陈天觉一语道出了改制的关键缘由——“以便输纳”。东莞知县姚孝资根据陈天觉的陈述,上奏朝廷后获准。当年,“香山县”正式设立。为扩大县境,东莞、番禺、南海、新会四县的濒海之地部分岛屿划入香山县管辖。
由于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到乾隆十三年(1748年),香山场被迁往远离珠江口的三灶地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香山场被奏请裁撤。沧海桑田,香山的盐业走过千年,对历史上珠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政区格局的形成,以及社会生活、宗族变迁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样,珠海地区先民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在历史上留下标注。
链接
珠海盐业发展脉络
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在全国二十八郡设置盐官,南海郡为其一,今珠海地区属其辖地。盐政管理机构设于今深圳市南头镇,盐官归中央统管,职级仅次于州牧或郡太守,史称“东官”。这是关于岭南地区盐业管理制度最早的记载。
唐宋时期,西江和北江的改道加快了珠江口岛屿间的泥沙沉积,陆和岛逐渐相连,滩涂和浅水海湾也大面积出现,形成了天然的盐场,比如磨刀门以东的“金斗湾”,一个大型盐场就在这里出现,逐渐聚集劳动人口。
唐初,政府在濠潭(今珠海山场)设立的“文顺乡”。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石岐、南朗、三乡、前山、南屏、唐家等地。香山其他的区域仍由东莞县管辖。
唐至德二年(757年),为防止海盗对盐场的滋扰,保障盐的正常运输,文顺乡境内设置了军事营镇——“香山镇”,镇所在地濠潭。“镇”是唐代一种军事组织而非行政建制,只在军事要地设置。
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香山地区的盐场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口,当地官员于是向朝廷提出了建县的请求。朝廷没有应允,但在原香山镇所在地建设了军事营寨,改名香山寨,设寨官,招军士,加强了治安管理。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地区进士陈天觉建议改镇立县,东莞知县姚孝资上奏朝廷后获准,“香山县”正式设立。为扩大县境,东莞、番禺、南海、新会四县的濒海之地部分岛屿划入香山县管辖。
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香山私盐商贩陈良臣因不满朝廷对盐政的整顿,煽动东莞、香山、惠州盐户万人,发动武装暴动,“所过州县倾动”。虽然暴动很快即被镇压,但盐户在当地人数之众、势力之大可见一斑。
明初,西江与北江河口不断淤积,政府于是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以恢复农业生产。从明初至明末,开垦的田地增加约11万顷,主要集中在珠江口西南岸,以香山、顺德、番禺三县为重。
明洪武元年(1368年),香山场大使曹瑛创建香山场盐课司,严格管理各项盐务。同时政府也每年调拨附近州县仓储或兑换军米来抚恤灶户,香山场的盐产走出了元末明初的低谷,再次复苏。
明洪武二年(1369年),岭南地区设广东和海北两个盐课提举司,香山场属广东盐课提举司,各盐场大使或场官总管生产。香山县成为周边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地方——“鱼盐为一郡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朝廷下令天下人各以“本等名色占籍”,不同职业的人占有不同的户籍,分军、民、匠、灶基本四籍,其中“灶籍”为煮盐灶户,灶户从此正式入籍。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香山盐业受苏有卿、黄萧养农民起义波及,灶丁或死或逃,人数大幅减少。但朝廷仍按旧例征收盐税,使得灶丁苦不堪言。时任广东盐道吴廷举,采取拨补灶丁的措施才勉强凑够灶排二十户、灶甲数十户。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围沙垦田推动了农业、捕鱼业和养殖业。香山场附近的苗田日渐扩大,盐田缩减,盐产大不如前,但政府征收的数额却没有改变,大量的盐户于是逃离盐场。香山知县但启元因此向朝廷申请大幅削减税负,盐户感念于心,为他建祠立碑。
明天启六年(1626年)随着沙田开发和盐户逃亡,香山场陷入无盐可卖的境地,商人亦不来此买盐,盐场渐渐被改筑成稻田,最后香山场大使被朝廷裁撤,盐场生产有名无实。
清康熙元年(1662年),清初,朝廷施行“迁界”“海禁”,香山场附近的沙尾、北山等乡奉令内迁,盐场灶丁减少154人,仅剩444人,盐课司一度被撤销,直至康熙十二年得以复界,召回流亡灶丁。
清乾隆三年(1738年),时隔一百余年后,香山场重设大使,然而理由却是“该场地方灶座甚属零星,必得专员料理,方无贻误”,可见盐场的荒芜和生产力的低落。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于香山场卤气日淡,灶丁开始向西南开发盐田,三灶岛盐业随之兴起,大使衙署也迁至三灶岛。盐场带动了三灶岛其他行业的发展。“村墟易米盐为钞,疍艇提壶酒换鱼”,生动描绘了设立盐场后三灶岛的市井样貌。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香山场被朝廷下令彻底裁撤,并将盐田改为稻田。这个从唐代开始的古老盐场至此画上句号。道光年间,香山场完全脱海成陆。(以上资料来源于珠海博物馆,特此鸣谢)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
讯息:新东方:东方甄选3个月带货超22亿元 将加大投资农业供应链新东方10月26日晚间发布的财报显示,2022年6月1日至8月31日,其子公司新东方在线盈利3亿元,核心业务就是东方甄选。
-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实现三位数增长前三季度,国轩高科实现营业收入144 26亿元,同比大增15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 50亿元,同比增长121%。
-
最新:【环球财经】新加坡制造业产出继续增长 海指10月26日上涨0.81%10月26日,海指高开后快速上扬,上午一度接近3020点。随后海指震荡回落,但跌至3000点左右后又再反弹,最终收涨0 81%,收于3008 38点。
-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入试产阶段10月26日10时26分,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常减压装置II成功引入原油,标志着该项目全面进入投料开工试生产阶段。
-
环球视点!【财经分析】基金三季报披露最新操盘路径 基金顶流经理都买了啥?随着公募基金三季报披露,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季内持仓曝光。明星基金经理丘栋荣在三季度大举买入能源股,其管理的4只基金均“押...
-
讯息:新东方:东方甄选3个月带货超22亿元 将加大投资农业供应链
2022-10-26 21:28:02
-
国轩高科前三季度营收与归母净利双双实现三位数增长
2022-10-26 20:41:27
-
最新:【环球财经】新加坡制造业产出继续增长 海指10月26日上涨0.81%
2022-10-26 18:37:05
-
中国石油广东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进入试产阶段
2022-10-26 17:32:14
-
环球视点!【财经分析】基金三季报披露最新操盘路径 基金顶流经理都买了啥?
2022-10-26 15: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