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快讯 > 正文
【全球热闻】杨士奇为何成大明王朝少见最有能力的内阁首辅?
2022-10-23 08:24:01 来源: 腾讯网

撰文:赵立波

正统九年,(1444)八十岁的五朝元老杨士奇走完了光辉传奇的一生。

从建文帝、永乐、洪熙、宣德加上正统初年一共五朝,在内阁四十三年,创造了大明王朝从政时间最长,实权最大的内阁“非典型宰相”,并开创了明代“台阁体”诗风创作,影响了大明王朝的历史重大进程。


(资料图)

杨士奇

这个出身“家甚贫,亲执劳事”的杨士奇早年靠乡村教师得意糊口,由于才学出众,被郡守推荐了一份和教育有关的工作。因为声名远播,在建文帝继位不久,被廷臣推荐为教授,紧接着又成了翰林编纂,负责编修《太祖实录》。由于不涉及政治权利,明成祖朱棣夺位成功后,依旧使用他,改任翰林编修,没多久又提升为侍读。

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由于朱棣改写了历史,让他迅速从虚职岗位跨越到内阁重要权利部门,开始参与重要政务的处理。朱棣的信任他,叫他做太子老师,辅佐学识和处理政务能力,在朱棣北巡和出征蒙古后,杨士奇受命辅佐太子监国,成为当时朝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他的这个太子学生位置并不牢固,原因是他弟弟朱高煦过去立有战功,甚至朱棣“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明史•杨士奇传》而大臣金忠等人认为嫡长子一直是祖制规定下来的,且朱高炽仁慈宽厚,又有个好皇孙,应该立为太子。就这样长子朱高炽在杨士奇的辅佐下得以处理政务。也就在这时,次子朱高煦和其党羽并不甘心,“合而间太子”、“造飞语动摇监国”,朱棣因此“颇心动”亦有心换上朱高煦的意思。杨士奇此时的作用非常重大,他认为太子是个人才“聪敏无比”,并且十分孝敬,“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最终才让朱棣坚持没有废去太子。

此后的数年里,杨士奇在“保卫太子战”中呕心沥血。在其继位后,对这个老师和另外的蹇义感激地说:“朕监国二十年,左右造谣攻击,天天提心吊胆,如果没有你们二人保护,我恐怕没有今天。”

1424年,47岁的朱高炽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终于继位,是为明仁宗,改年号为洪熙,杨士奇也得以水涨船高,被擢升为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在内阁四名大臣中位居守辅。君臣一些生动对话,可知杨士奇在引领明朝内阁作风的重要性。一次,明仁宗问杨士奇说:“北人学问,不逮南人”,杨士奇则说,:“长材大器多出于北方,岂但南人可用耶?”

朱高炽在帝位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去世了,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在杨士奇等人的尽力辅佐下,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宣德三年(1428)的六月,一日早朝散去,宣宗召见杨士奇推心置腹地问他说:“年来贪浊成风,何也?”杨士奇回答说:“永乐已有之,今为甚耳!”接着宣宗又追问:“那么你说现在谁贪污的最严重?”杨士奇以“刘观”作为回应。宣宗又问:“谁可代替刘观?”杨士奇最后推荐了通政使顾佐,至此杨士奇在三朝已经得到绝对信任的程度,其在内政辅佐上更是务实勤恳,对明初的农田水利、吏治整顿和人才推荐均有不凡建树。

九岁的小皇帝明英宗继位后,太后对杨士奇的信任有增无减,加上杨荣、杨溥的三杨,兢兢业业把政策延续性推进的非常好,一时之间朝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这些与杨士奇等人有着紧密关系。最终,出现了历史上的“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杨士奇之所以能够长期主政,与他的能力和作风有着重要关系,他常说:“天下万世之事,当以天下万世之心处置,如有一毫出于私意,不论厚薄皆当获罪神明。”《少师杨公大传》

正统初年,朝政清明均为三杨等人的功劳,杨士奇也因此晋为少师。次年,乞求退休,没能得到批准,之后明英宗给他放假回乡归省,几年后,杨士奇开始淡出政治中心,至此杨士奇历经五朝,期间虽然皇帝更迭频繁,但是正因杨士奇的重要守辅作用,才让朝政未出现震荡,而有序交接发展。

杨士奇幼年生活困苦,做了守辅后,“俭约一如布衣时”,几十年的主政生涯中从不接收贿赂,甚至多次要求辞去一部分俸禄,如洪熙元年(1425)杨士奇以大学士的身份再兼任尚书职务,坚决要求辞去上书工资。一旁的同僚建议他应该辞掉薪俸少的学士工资,杨士奇不同意说:“辞俸禄就应当辞掉多的,为什么要取这个虚名呢?”在杨士奇的带动下,甚至一度出现了兼职岗位领一份工资的风气,明仁宗对此评价说:“士奇真能廉,如果当官的都能这样,世上还有有贪官污吏吗?”《明史》

由于杨士奇反弹拒腐,每年的收入能够仅仅能够维持生计,“家未尝有百缗之畜”,正是靠着自我的学识、能力、机遇和廉洁,最终造就了大明王朝五朝元老的为官传奇。

责任编辑:zN_2353